2006年12月21日 星期四

有史以來最強的紀德艦 不值得說點好話嗎?

by 漢堡 2006/12/20

朋友傳來一篇文章-五顆星的極致腦殘表現,內容是在罵東森一篇腦殘新聞:

王牌戰艦? 紀德艦剛成軍就大修 武器買半套兵推遭擊沉
東森新聞報╱調查中心╱台北報導 2006-12-18 09:50

海軍最大的戰艦──紀德艦,11月才剛由陳總統主持風光的成軍典禮,12月卻偷偷進了船塢準備大修。海軍強調是例行性維護,但內部透露,紀德艦武器沒有到位,幾乎等於空船,電腦兵推時慘遭擊沉,只好進廠大修。
11月2日陳水扁總統主持海軍紀德艦成軍,但才過了1個多月就風光不再,因為紀德已經進船塢準備大修了。軍方表示,因為紀德艦本來就是由封存艦重新啟封的,許多武器裝備例如聲納系統都還沒就位,所以才會進船塢。
事實上,我國向美採購4艘紀德艦時,預算就遭立法院刪除44億元,因此艦上配備的標準二型防空飛彈,本來每一艘都配備142枚,但交到海軍手卻只剩60枚。
海軍規劃紀德艦當成海上指揮中心,只是海軍史上最大戰艦在漢光演習兵棋推演時,卻都遭到擊沉。一名海軍總部官員表示:「(漢光)將近40架飛機,來向它(基隆艦)實施攻擊,所以說它在披彈9次以後受到重創,被判定沉沒。」
不管是後勤維修還是聯合作戰,紀德艦變成海軍的負擔。軍方透露,目前4艘紀德艦的其中1艘正在大修,是否影響其他3艘?就看維修結果。

不注意軍事新聞的人,可能不知道這篇報導到底腦殘在哪裡,雖然我已經很久沒逛軍事討論版了,勉力狗尾續貂一下,應該還過得去。

紀德

首先勒,漢光兵推是今年四月底五月間的事情,那時候已經成軍的是基隆艦和蘇澳艦,而報導中「11月才剛由陳總統主持風光的成軍典禮」,是十月初才由 米國返航的左營艦與馬公艦。那麼「11月才剛由陳總統主持風光的成軍典禮」、「兵推時慘遭擊沈」的,會是同一艘船嗎?再怎麼「內部」,也不可能透露出這種 消息吧??

再來,「內部透露,紀德艦武器沒有到位,幾乎等於空船」,這也很可笑,當初紀德艦採購案,也就是光華七號計劃,除了每艘二億美元的船體外(紀德艦造 價的5%,封存品當廢品賣的價格;之前我國的主力防空艦,成功級巡防艦,只是巡防艦等級,防禦空域只有紀德艦的十分之一;同時接戰多目標的能力不到紀德艦 的三分之一,每艘不含飛彈系統的造價就要四億三千萬美元),還包括啟封費用、硬體升級、武裝,最初美方報價347億台幣,後來立法院亂鬧,砍掉了半數的飛 彈之後(只買248枚標準二型防空飛彈、32枚魚叉二型反艦飛彈),以244億台幣成交。而且,我方派出千餘名海軍官兵至米國參與啟封維修,歷經年餘,而 後自力航行返回國門,這些硬體裝備難道另外海運到台灣,再另外派米國技師來台灣組裝嗎?很沒大腦吧?照中央社2005年1月1日報導,紀德級上武器、雷達 設備,在返國前都已完成更新,其他媒體報導也差不多,似乎只有東森的記者不知道而已。

照說,左營號和馬公號8月25號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軍港交艦,10月初返台;經過月餘的遠洋訓練航行,這時候大修應該是很正常的事,何況新船 總是有需要調整的地方,若是某些系統在航行過程中發現不盡理想的地方需要調校,也是意料之中。但是說成「空船」,是要怎樣昧著良心才能說出口啊?戰艦每年 進船塢大修的時間,是用「月」做單位計算的。米國一個航母戰鬥群,大修一次就是三個月。四艘紀德級理當輪流大修,幹嘛要「偷偷」、「只好」大修?更談不上 「風光不再」、「成為海軍的負擔」、「影響其他3艘」。對大修大驚小怪,顯示這個記者對海軍全然欠缺概念

至於漢光演習被判定擊沈,也不可怪。演習不從嚴,難道從寬嗎?甚至2004的兵推還發生當時的參謀總長李傑對紅軍的戰術作為提出質疑,他認為紅軍想盡一切辦法要把海軍視為主力戰艦的紀德艦擊沈,採用的戰術手段,已超過所有海軍的戰術作戰規範,妨害了兵推的真實性和效果。

紀德級不但是我軍歷來噸位最大的主戰艦艇,在軍方和國際間的評價,更是僅次於日本金剛級戰艦的東亞第二強戰艦,在軍事討論版上,稱為「史普魯恩斯級 的加強版」,性能勝過早期版的神盾艦。雖然紀德級成軍不能改變台海中國攻、台灣防的基本態勢,但使我軍獲得區域防空能力、戰場管理能力,使我國海軍真正邁 入藍水海軍時代,取得接收新一代神盾艦的能力;紀德艦搭配博勝案,也實現了海陸空聯合作戰的戰力提升計畫。我不太明白這些記者到底是真的無腦,還是昧著良 心報導;對我國海軍跨世代的進步,難道就沒點好話可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