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日 星期六

台灣不該埋在這種紅海中

by Ashinakhan

【我不知道在中國永遠處於全球供應鏈最下端, 做著整個供應鏈最沒生產力,最沒有附加價值的工作,用血汗、環境污染以及大量耗能耗資源的方式換取帳面上經濟成長時,為什麼總有一群人老是在吹捧中國經濟 多好,未來多麼光明?沒錯,六O至八O年代的台灣、韓國等也幹一樣的事。但在那個年代製造業沒有這麼泛濫,全球市場對台灣和南韓共3,000萬勞工而言, 等於是幾近無限大的市場,台灣投入製造業還是可以賺得不錯的報酬,可以累積資本換取產業升級。而大家看看今天全球工業產品的價格。現在的中國想效法當年的 台灣和南韓,走一樣的產業發展模式,有沒有想過要有幾個地球,才能讓中國三億非農業勞工變得和台灣南韓一樣有錢?更不要提那些整天想到都市討生活的六億農 業勞動力,還有東歐印度那些和中國幾乎同時加入世界經濟體系,高達好幾億的勞動供給量。到今天還妄想靠大量低質勞動力支撐經濟,結果就是勞工薪資和地位賤 不可言,而面臨大量同業競爭的僱主們,自然而然地就得靠剝削勞動力,才能在市場上生存。

很可笑的是,中國共產黨是靠共產主義的神主牌騙得中國工農兵的支持,統治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但現在中國貧富縣殊,資本家嚴重剝削工人,農民輾轉溝壑,商品拜物教到達頂峰,不管怎麼看都是最像馬克思當年最想革命掉的那個體制。

另外,有很多人整天在罵鴻海等台商把台灣的工作機會倒到大陸去。我一直都很想問問各位,如果報導屬實,像龍華廠這樣的工作機會不知會不會讓大家羨 慕?我一直認為台灣是缺人力,而不是缺工作的地方,我們花大錢訓練了一堆大學生,是要他們以後去當designers,當product engineers,去當market specialists,不是要他們到噴塗線上面去修毛邊的。我和媒抗上的諸位比較不同的地方是,我不太擔心台商到大陸去這件事,就像很多西方國家也不太 擔心低階工作機會流失到開發中國家去一樣。在二十一世紀,優質的人力才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競爭力,而資金是追著人材走的。如果台灣能持續改善國內投資環 境,加強在整體教育上的投資,我不覺得走了個鴻海,或走了個東帝士有什麼好可惜。有好環境和好人材,就能生出高附加價值的新產業,去填補低價值產業離開的 空洞。

當然,債留台灣,錢進中國是我們所不允許的。但如果台商沒有債留台灣,而只是單純拿了自己的錢,想一頭栽進中國製造業殺戮戰場的血海中,那麼,我們也只能為他唸句往生咒而已】



----

另外,那些公司把台灣的錢拿去投資台灣的敵國,這樣也能夠說得通嗎?
更何況投資中國比重又那麼重,萬一未來中國出了狀況,在台灣的人要怎麼辦?
技術流入中國的部份呢?


熊大,您這篇回應的確是句句中的,我看了很久,一直在想要怎麼回您,所以時間拖得久了一點。請您勿怪。

其實在主觀上我絕對贊成您的看法。台灣有多少製造業為了貪圖中國便宜的人工,便宜的土地,地方官員高效率的配合等等因素,不顧台灣人的民族情感和國家安 全,眼光短淺地錢進中國,害得台灣多少以生產線低階工作維生的勞工們大量失業,而且有中國勞工就會有中國幹部,有中國工程師,到最後就會有中國總經理,中 國董事長。您擔心的經濟動態我不是不擔心,而且在台灣商人前進中國快二十年之際,這些事情都在你我眼皮底下一步步在發生中,絕對不只是卡珊卓 (Cassandra,預言國家即將毀滅,但郤被眾人斥為無稽之談的特洛伊公主)的危言聳聽而已。


可是,這群掌握不了關鍵技術的台商們,當他們沒本事省下關鍵零組件的成本,當他們沒本事省下大廠授權的成本,當他們沒本事拒絕大客戶每年要降價 20 - 50%的要求,而當他們發現他們唯一有本事做的,是砍勞力成本和廠租成本,而當他們發現,在深圳僱一個四川來的民工,訓練三個月以後,他們願意以每個月一 千元人民幣的工資每天工作十五小時;而當他們又發現,他們的客戶也很了解這件事情,要求他們明年的報價以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成本加5%毛利來報,否則他們要 把所有的單子轉到肯這樣報價的廠商時,我想,這時再愛台灣的台商也只有在錢進中國和關廠歇業中二選一了。而不管他們選哪一條路,為他們奉獻一輩子青春的基 層勞工們都只有失業的下場而已。

沒辦法,中國已經被市場力量連結到這個全球經濟體系來了,他們為全世界帶來了三億願意用低價做任何事的勞工。如果他們進一步把農村勞力鬆綁,這個 數字會膨脹到八九億。我們就算把全世界所有可以移到中國的製造業工作給他們,恐怕都不夠填飽他們的胃納。如果再加上印度,我可以斷言,在全球供應鏈不斷地 進化的過程之下,不管一個人生在哪一個國家,如果他只能在生產線上插電阻電容,那除非他願意和中國人拿一樣低的工資,否則他只能失業。當然,各國有很多工 作都是不能外移的,但我們可以想想,除非這個國家低階製造業外移後,能有新的產業興起來填補這個空缺,持續經濟動能。否則,我不相信他們能有多少非製造業 的工作來收納被中國人搶走工作的失業人口。

也許,您會覺得我前面的論調和統媒一樣,刻意渲染台灣必亡,中國必興的腐臭觀點。如果是這樣,我希望您能先了解三件事:

  1. 中國靠低價勞力成功地搶奪低階製造業,就如果同當年我們美日手上搶走低階製造業一樣,是合乎經濟定律的必然,是鐵一般的事實,這不是任何政府有能 力做什麼事去反轉的,民進黨在位辦不到,國民黨在位也辦不到(也許共產黨可以,但各位大概不會太喜歡他們的方法)。就算政府可以有效地完全禁止產業外移中 國,但台灣有什麼東西是全球其他地方取代不了的?廣達仁寶不去,Dell自然可以花點時間在中國找到一家可以培植的OEM(ODM可能還要一段時間),到 時候單子全移了過去,台灣的勞力還不是落了個失業的下場?
  2. 而您所談到技術會跟著過去,您看到中芯與和艦的例子了沒有?半導體政府只開放到八吋0.25um製程,請問遵守台灣法規的台積電去投資 0.18um、0.13um了嗎?沒有吧?可是您可知中芯做到哪裡了?和艦做到哪裡了?你可知中芯和艦裡有多少台灣人在貢獻?政府只管得住台積電,它能管 得住全台灣,乃至全世界的台灣人(或中國人,as you define them)嗎?您說的沒錯,但沒有人有辦法阻止,這就是現實;
  3. 可是,我郤不認為中國把這種東西搶走了就會吃下大力丸,成了全球什麼亂七八糟的超強,我不也認為台灣丟了這種東西就會前途一片黯淡。相 反地,在中國把三億勞動力倒進全球經濟體系的那一刻起,低階製造業就成了沒有辦法創造價值的一張鬼牌。台灣在這時把這種東西丟給大陸,是再對也不過的事。 丟了這種未來產生不了附加價值的包袱,台灣才能擺脫國民黨時代錯誤發展策略的魔咒,找到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


因此,我個人才一直不斷認為政府該做的事,不在於弄什麼「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或什麼「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這種耍嘴皮子的事,而是該努力地優化台灣的投 資環境,加強對國內人才的培育和國際人才的引進,讓新的產業新的創意不斷在台灣開花結果。台灣經濟發展到這種地步,早該思考轉型的可能性,讓台灣有限的資 源能投入在更有效率,更有價值的地方,而不是跟著國民黨的舊思維,留在製造業的紅海裡。您提到了無法轉業的低階勞工問題,沒錯,這的確是一個大問題,但這 件事該怎麼解決?是硬把沒有競爭力的產業留在這裡就行了嗎?那麼,在全球競爭的年代中,那只不過是讓老闆和員工一起失業罷了。

在這件事情上,據我個人的觀察,台灣人民的應對方式,其實比政府有效率多了。不知道最近各位有沒有發現,台灣仍然有許多看起來像是傳統產業的公 司,其實他們在台生產的比例是100%,他們產品在全球的市佔率可能高達10%、20%、甚至也有50%、100%的?而他們所用的員工,也不是什麼台清 交的畢業生,甚至也不是什麼大學畢業生,而其中有一部分根本就是統媒一直在講,說是在中南部失業而民不聊生的中高年員工?例如大家到台中走一趟,有些精機 業可能就是這樣。他們用二十年的功夫,從生產低階的工具開始,一路自我升級到可以和日本業者對拼,他們的工具機品質、耐用度、精度可以和日本比擬,而價格 只要一半。而中國貨要趕上他們的水準,大概十年也辦不到。這種人多半是小公司老闆,從以前也沒有受到國民黨「產業政策」太多的恩澤,有的只是一股「師父 工」的堅持(或說是日本「職人のこだわり」)。所以他們不再和中國比拼勞力價格,而是和他們的兄弟們長年一起打拼,創造專業的價值。台灣其實還有太多的地 方可以創造價值,而不是比拼價格,這個就是我所說我們該投入資源的地方。否則,請問歐美日勞動價格也比不過開發中國家,他們是怎麼活過來的?

而真的轉型不過來的勞工呢?如果台灣能充份優化經濟環境,刺激新產業的興起,創造新的價值,其週邊自然也會創造出夠多非專業的就業機會去吸收失業 勞工。而真的再沒辦法吸收的勞工,自然就是政府該去專案照顧的目標(如果真的沒有足夠的社福預算照顧這群人,我第一個會建議的是廢掉18%,再接下來就是 廢健保,把每年浪費的幾百億拿來就可以了),否則我們每年繳稅是幹嘛?專門填18%的狗洞嗎?如果我們的眼光一直放在怎麼留住那些低價值的就業機會,好 吧,您願意接受一個月新台幣4,500元,一天做12-15小時的工作嗎?你不幹?好,一堆湖南四川來的等著要!台灣不該埋在這種紅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