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憲派到同盟會的分裂!
在 講同盟會的分裂之前,要先講同盟會的組成。相信曾經讀過本部落格文章的朋友就會知道,過去就已經談過同盟會並不是一個原生的團體,而是許多革命團體組成的 同盟,因此才會叫「同盟會」。其中除了孫中山的興中會成員以外,還有宋教仁、黃興的華興會成員與章太炎的光復會成員。有趣的是同盟會成立時,原本在中國華 中一帶活動的華興會,因為剛起事失敗,很多重要幹部被捕,因此元氣大傷,許多人被迫逃到日本尋求再起之機,因此對於加入同盟會比較積極,但是光復會則不 然,甚至沒有人參與同盟會的成立大會,是到了同盟會成立後才陸續以個人身份加入,但是許多光復會的重要幹部仍然以光復會的名義繼續在中國境內活動,並對加 入同盟會興趣缺缺,光復會中知名的革命烈士如徐錫麟更始終未加入同盟會(註二)。張玉法先生就在他的著作「清季的革命團體」中直言「同盟會是聯合各派組織而成的一個團體。由於其包羅之眾和吸收之廣,自一九○六年以後即不斷發生內部鬥爭,包括個人的衝突,理論的不同與革命方略的歧見,特別是由於武裝起事一連串的失敗,更增加了內部鬥爭的激烈性。」(註三)
張 玉法先生會特別說這一段話,原因就是要解釋後來同盟會裡層出不窮的內鬥與分裂。一般來說談到同盟會的瓦解原因,一定都會提到光復會的章太炎與孫中山的恩 怨,但是在這本「清季的革命團體」中,非常詳細的提到了同盟會總共三次的重大內鬥。第一次發生在一九○六年,因為日本政府決定取諦參加同盟會的中國留學 生,因此引起歸國或繼續在日本發展的爭論,雙方激辯不已,其中一名成員陳天華竟然還自殺明志,最後許多成員自行到中國,但有的成員則選擇繼續留在日本,造 成了第一次的分裂。張玉法先生寫到「同盟會經此風潮後,內部頗渙散,據宋教仁的記載,人才與財政尤為困難。」(註四)隔 年則是因為黃興與孫中山因為會務問題而鬧的不愉快,宋教仁則對同盟會中許多事感到心寒,因此萌生退意,向孫中山請辭庶務幹事長一職。宋教仁在日記裡寫到他 對孫中山與同盟會的不滿,並且有另謀發展之心,而宋教仁是原來華興會系統中的要角,宋教仁的離開,等於是同盟會的另一次重大分裂。(註五)也是華興會部份成員出走的關鍵。
同 盟會的第三次重大分裂,當然就是光復會的章太炎等人指控孫中山挪用會款的貪污事件,當時甚至有一派人要求孫中山辭去總理一職,但是孫中山與其支持者則堅決 反對,雙方僵持不下,互鬥激烈,章太炎與光復會等人拂袖而去,在一九○七年讓同盟會幾乎完全瓦解。因為同盟會就是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章太炎等領袖所組 成,宋教仁既去,章太炎又與孫中山翻臉,支持宋教仁的原華興會成員與支持章太炎的原光復會成員理所當然的就疏遠了把持同盟會的孫中山。這也是後來孫中山的 同盟會無力主導後來革命運動的主因,再加上孫中山主張在華南進行武裝起事,而將原來興中會系統的青年志士全部投入於黃花岡之役,最後幾乎死傷殆盡,更讓支 持孫中山的原興中會革命黨人元氣大傷,這也是中華民國肇建前夕,武昌起事之時,孫中山會黯然遠走美國的關鍵。
在同盟會名存實亡的情況下,宋教仁與一干革命黨人只好另起爐灶。宋教仁仍然以同盟會為名進行活動,並組成「同盟會中部總會」,這個組織雖然仍然掛名同盟會,但是其實是從同盟會中分裂出來的獨立團體。張玉法先生在書中寫到「這個組織雖然號稱為同盟會的分支,但從它的宣言來看,實是因為對同盟會本部的領導不滿而採取的獨立行動。」(註六)算 是宋教仁離開同盟會後,與其他革命黨人所另創的團體,只是仍然掛名同盟會罷了。而章太炎與光復會的人馬離開同盟會後則繼續延用光復會的名稱,獨自推動革命 事業。同時除了這兩大咖以外,也有許多不滿孫中山領導的人,返回中國結合志同道合的同志組成各種革命團體,其中最有名、但是也最被歷史所忽略的就是「共進 會」了。因為是這個共進會與文學社策動新軍發動武昌起事,建立了中華民國,讓共進會從當時的許多革命團體中脫穎而出,但是共進會之所會被歷史所刻意忽略, 也在於黨國神話中明明就說是由孫中山所領導的同盟會,發動了十一次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
但 共進會成立於一九○七年,也正是同盟會分崩離析之時,同盟會的各路英雄好漢紛紛出走,一派更激進的人組成了共進會,主張要以積極的武裝革命來達成目標,主 要的成員來自會黨與新軍,部份的領導者雖然來自同盟會,但是其實是不滿當時同盟會的諸多問題,而另外成立的一個新組織。也因此黨國神話裡一直將共進會視為 同盟會的一部份,也因此共進會發動的武昌起事就等於是孫中山所領導發動的,這實在令人莞爾。張玉法先生在書中極為委婉的表示「但由共進會的興起與緣由與內部組織,不難看出共進會有『立異』的企圖,與同盟會有『分道揚鏣』的態勢」(註七), 說白話一點,就是共進會成立時就打算要與同盟會劃清界線,自己幹自己的。雖然部份成員來自同盟會,但是已經不能算是同盟會的人馬了。這個道理就好像「假圖 天國」的人剛剛上網路時,常常在「與媒體對抗」這個網站上活動,後來「與媒體對抗」因為某些原因倒站,「假圖天國」就開了這個部落格繼續營業,那你能說 「假圖天國」是「與媒體對抗」的分支嗎??我相信「與媒體對抗」的諸位先進們也不會同意這種說法的。
註二:張玉法著「清季的革命團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32,民國71年八月版,第463頁「一般相信,在同盟會成立的時候,光復會併入了同盟會,實則不然。在同盟會成立以後,興中會與華興會的名義都不存在,光復會的名義仍然保存。」
註三:張玉法著「清季的革命團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32,民國71年八月版,第358頁。
註四:同前。
註五:張玉法著「清季的革命團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32,民國71年八月版,第359頁~第360頁。宋教仁的日記寫到「成立以來,會員疑心疑德,余久厭之。今又如是,則將來之不能有所為或亦意中事,不如另外早自為計」。張玉法先生在次頁補充到「宋教仁亦於三月二十三日離東京前往遼東聯絡馬賊,宋之前往東北,也許是想分途發展,但仍然是用同盟會的名義。」
註六:張玉法著「清季的革命團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32,民國71年八月版,第365頁。
註七:張玉法著「清季的革命團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32,民國71年八月版,第529頁。
(清末革命團體光復會的入會誓詞)
在同盟會的多次分裂中,以光復會的出走與章太炎、孫中山的個人恩怨影響最為深遠(註八)。 除了章太炎與陶成章的攻擊讓孫中山的聲望受到重創以外,光復會出走後處處與孫中山為敵,最後在民國成立後更加入進步黨,與同盟會所成立的國民黨長期對抗。 這其中的關鍵除了革命時期的私怨以外,與武昌起事後各方爭奪地盤的武裝衝突與光復會本身主張的理念有很大的關係。光復會成立之初的誓言說「光復漢族,還我 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也就是說每一個加入者都要承諾「以身許國」,並且在革命成功以 後還要「功成身退」。這也就是為什麼章太炎會在武昌起事後說了「革命軍起,革命黨消」這句話,章太炎的意思就是在共和建立的關鍵時刻,革命黨人要捐棄黨派 之見,也不能以革命功臣自居,應該要功成身退,一起為革命軍建立共和而努力。這就是光復會誓詞最後一句所說的精神,也是光復會成員所堅持的看法。這樣的光 復會當然不爽在武昌起事後搶著回國當臨時大總統的人,更痛恨那些聲稱中華民國是由某一黨所建立,爭著想要當開國元勳的傢伙。
革 命時期的私怨加上理念的不同,讓光復會與當時孫中山擔任總理的同盟會漸行漸遠,而武昌起義後革命黨人爭奪地盤的頻繁武裝衝突,更讓光復會與支持孫中山的人 馬結下血海深仇。其中最嚴重的衝突來自李燮和與陳其美。李燮和,字柱中,頗多文獻逕稱其為李柱中,他算得上是光復會在章太炎、陶成章之下的第三號人物,曾 經組織過革命團體並與華興會有連絡,並協助發動武裝起事,失敗後逃亡時加入光復會,後來再隨光復會而加入同盟會,但是在同盟會瓦解時,再以光復會的名義活 動。武昌起事後,李燮和到上海附近策動軍警倒戈反清,並與陳其美等人相約一起行動,但是陳其美擔心李燮和成為克復上海的功臣,因此搶先一步帶著自己的人馬 進攻上海製造局,希望奪取裡面的大批軍火,沒想到陳其美卻失敗被俘,李燮和率兵連夜趕往上海製造局救出陳其美。但是後來上海落入革命黨人手中時,陳其美卻 千方百計逼走李燮和,自任為上海都督,李燮和不願意與革命黨人同室操戈,因此無奈的離開上海。
陳 其美自任為上海都督,並且在稍後出兵控制南京,這是一件影響中國近代史走向的大事,因為有陳其美的支持,在十二月才趕回中國的孫中山才能在南京成立臨時政 府,如果光復會的李燮和對陳其美見死不救,或是不惜兵戎相見也不讓出上海都督一職,恐怕孫中山就算趕得回國,也變不出南京臨時政府,更當不上臨時大總統。 對於革命黨人的傾軋,章太炎感到非常痛心,他在當時寫給陶成章的信中,希望陶成章不要再繼續招兵買馬與陳其美相爭,章太炎他寫到「江南軍事已罷,招兵為無 名,丈夫當有遠志,不宜與人爭權與蝸角間,武昌方亟,君當就蛰仙 (湯壽潛) 乞千餘人上援,大義所在,蛰仙不能卻也,如此既以避逼,且可有功,戀此不去,必危其身。」(註九)百 年以後讀章太炎的信,仍然覺得章太炎以大義為重的殷殷叮囑令人感動。可惜陶成章實在嚥不下這口氣,沒有早一步聽章太炎的勸告,最後果然遭到陳其美的毒手。 陶成章之死孫中山知不知道,那是歷史上無解的謎團了,但是陶成章的確是擋了他當上臨時大總統的路,陳其美才會先下手為強的。
章 太炎的一語成懺,大概也是因為他非常清楚某些革命黨人手段之陰狠。因此後來當原屬華興會的成員與支持孫中山的人馬合組新政黨,並且延用「同盟會」的名稱 時,章太炎卻另組「中華民國聯合會」,一開始就盯著孫中山的南京臨時政府打,稍後再與其它政黨合併成「統一黨」,又併入「進步黨」之中,一路上都與孫中山 為敵,處處與孫中山唱反調。章太炎與孫中山的恩怨,光復會與同盟會的分合,其實要說是私怨,倒不如說是理念的不同。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烈士徐錫麟、熊成 基、秋瑾其實都是光復會的人馬,徐錫麟與熊成基始終未加入過同盟會,秋瑾在同盟會第一次分裂時,就回到中國進行她自己的革命活動。他們都沒有能活著看到中 華民國的建立。但是就算他們活到武昌起事成功,他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像陶成章一樣死於陳其美的暗殺之中,或像李燮和一樣被某些革命黨人排擠??還是跟 著章太炎加入進步黨,與孫中山為敵??只是歷史沒有如果,我們永遠無法得知答案會是什麼。
令 人唏噓的是,那些在百年之前,在某個幽暗房間裡秘密歃血為盟,誓言「以身許國,功成身退」的熱血革命志士們,如果在今天看到台灣要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 中國國民黨認為中華民國是他們所一手建立,長達六十餘年的黨國體制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們不知道會不會怒不可遏的準備提著頭,再轟轟烈烈的幹一場革命。
註 八:章太炎與孫中山的恩怨極其複雜,遠非只有金錢問題,更有革命路線與同志的背叛等等精彩曲折。有人認為章太炎過於激進,亦有人認為孫中山器量過於狹小, 皆有其根據。張玉法先生對於這一件事亦有相當的描述,不過張玉法先生似乎比較站在孫中山的立場而辯駁章太炎的一些指控。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前揭張玉法先生 所著之「清季的革命團體」一書,其中的第六章「從聯合到分途發展-光復會的後期」。
註九:張玉法著「清季的革命團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32,民國71年八月版,第485頁。
是 說前一陣子有網友對在下幾篇談論清末民初革命運動的文章提出了一些批評與質疑,不過所持的論點個人並無法接受,因為完全站在過去黨國一體時的角度在捍衛那 些陳年的歷史神話。不過這位朋友所提出來佐證自己論點的參考書籍很有意思,讓人想要聊一聊有關這本書的一些背景與內容,並且就用這本質疑者所提出來的參考 書籍來進一步佐證個人的論點。而在談張玉法先生這本「清季的革命團體」的內容之前,要先跟這位提出質疑的網友報告一下,張玉法先生其實還寫了另外一本書叫 「清季的立憲團體」,內容講述了清末推動改革的另一股重要勢力,也就是君主立憲派所組成的各種團體與對清末民初政局的影響。這本書除了內容證明清末的改革 運動絕非由革命黨人所獨佔以外,光是並列的書名就明示了「清季的立憲團體」其實與「清季的革命團體」是當時的兩大改革力量。那張玉法先生的這兩本書為什麼 證明了過去黨國神話的虛偽,就由我來進一步來解釋給你聽。
張 玉法先生用兩本份量幾乎相同的書,來介紹清末民初兩股截然不同的社會改革力量,但是一個社會裡有改革的力量,就一定也會有保守、反對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這 幾乎是千古不變的定理。那清末的保守派力量想當然耳就是舊官僚、財閥士紳、軍隊勢力所組成的團體,或許以比較簡化但略顯不精確的方法來說,這些人就是「北 洋軍閥」與其支持者(註一)。講到北洋軍閥大家相信都清楚,因為台灣的歷史課本上將北洋軍閥形容成貪污、腐 敗、無能、只知奪權爭鬥的一群舊時代軍閥餘孽。這對北洋軍閥們也許不盡公平,但是也不是全然沒有道理,因為我們知道在中華民國成立後,長期的政爭與內戰多 半就是由這夥人搞出來的,甚至北洋軍閥的首領袁世凱還試圖稱帝,只是最後功敗垂成。但是仔細想想,袁世凱敢毀棄共和,登基稱帝,其背後沒有一股強大的勢力 支持,袁世凱敢這樣做嗎??因此中華民國肇立時,這批保守、反對改革的舊官僚、財閥士紳、軍隊將領們,他們的勢力也是很龐大,在談中國近代史時,絕對不能 忽視他們的存在。
那試問民國初年在政治上互相傾軋的重要勢力有幾 個??腦袋正常又讀過張玉法先生這兩本鉅作的人,都會回答「立憲派」與「革命黨人」再加上舊官僚、財閥士紳、軍隊將領們組成的「南北軍閥集團」,總共有三 大勢力。但是這樣說就戳破黨國神話了。因為這三大勢力三分國會的事實,會讓過去強調「國民黨廣獲社會支持,成為第一屆民國國會絕對多數」的政治神話破解。 事實上立憲派與部份不滿孫中山的革命黨人組成了「進步黨」,天天與「國民黨」為敵,而當時袁世凱的勢力如日中天,舊官僚、財閥士紳、軍方將領多數支持袁世 凱,他們在國會中也佔有一定比例的席次,有心稱帝的袁世凱用重金賄賂收買各方議員,最後甚至成立了「公民黨」。而最讓國民黨跳腳的是,以梁啟超、黎元洪、 章太炎為首的進步黨,雖然也討厭袁世凱這傢伙,但是他們全部與當時親孫中山的國民黨有更多的恩怨,因此進步黨在許多的議題上是選擇支持袁世凱的,這也讓民 國初年的國會中,國民黨雖然是第一大黨,但是卻無過半的優勢掌握整個國會的走向。
更 進一步來說,當時的進步黨由許多的立憲派要角、武昌起事的領導者黎元洪、與孫中山私怨很深的章太炎與光復會成員所組成,他們在中華民國成立之時,有的進入 各省的臨時政府穩定政局,黎元洪在武漢三鎮咬牙苦撐與清軍對峙,而章太炎更是老革命黨人,他們每一個都認為他們才是中華民國的真正催生者,你們看報紙才知 道要回國爭權奪位的人,憑什麼說中華民國是你們所建立的。黨國神話裡不能提這一段,不能說當時許多擁有極高社會聲望的立憲派大老,極為痛恨國民黨與孫中 山,更不能說進步黨會支持袁世凱,是因為覺得國民黨與孫中山更爛。講到國民黨與袁世凱的鬥爭時,必需要故意忽視立憲派的存在,講到國民黨與進步黨在國會中 的鬥爭時,就必需要假設袁世凱在國會裡沒有任何力量,因為進步黨加上袁世凱的力量就控制了民國初年的第一屆國會。而如果民國初年的第一屆民選國會都不在國 民黨手中,又怎麼吹噓當時國民黨受舉國百姓愛載,中華民國是其一手催生的呢??
歷 史是一環扣一環,而謊言也因此必需是一個來掩護另外一個。清末立憲派的貢獻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上被抺去,多數台灣的學生讀到了大學,只知道今天有「民主進步 黨」與「中國國民黨」對抗,不知道在民國初年就有個「進步黨」與當時的「國民黨」是死敵。民國初年進步黨的存在,立憲派所推動的改革,都是不能說的秘密, 因為這會讓謊言無法自圓其說。只是這些謊言都極其脆弱,我們甚至還沒有將張玉法先生的書翻開來講內容,就已經看到過去黨國史觀的虛偽。下篇將會講「清季的 革命團體」這本書的內容,也就是同盟會的分裂與同盟會中部總會與共進會的成立,介紹張玉法先生的論點與他在戒嚴時代所沒辦法在書中講清楚的一些事。
註一:這並不是一個精確的講法,因為當時除了北洋新軍所形成的北洋軍閥系統外,南方也有許多軍閥結合財主土豪,自成一霸。只是南方的軍閥們較沒有系統,出身較龐雜,各據一地,因此未像北洋軍閥一樣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