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的西進政策響起了警鐘
by 自由時報社論 2010/03/03
馬政府開放面板廠西進,台灣經濟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全球第二大玻璃基板廠旭硝子,原擬斥資百億在嘉義縣馬稠後工業區投資興建第三基地,但因馬政府開放面板廠赴中投資設廠,導致後繼需求不明朗,決定暫緩在台灣擴廠,馬稠後工業區招商也被迫另起爐灶。旭硝子已在台投資兩座生產基地,僱用員工數約一千五百人,原擬興建的第三座廠,預計可增加四百個就業機會,卻因馬政府執意推動錯誤的產業西進政策,導致投資計畫取消,台灣不但損失了產值、稅收,四百個就業機會也泡湯了。
諷刺的是,當馬政府熱中開放面板赴中之際,原本要在中國投資面板廠的日本夏普、韓國三星,則傳出生變的訊息。由此看來,當初馬政府以韓國已開放面板業者前往中國投資設廠,台灣再不開放,就來不及卡位,將失去龐大商機為由,決定鬆綁面板西進,其實只是一個藉口,所謂卡位與商機根本是騙人的幌子。其實,中國對台灣的策略非常明確。首先,利用拉攏外商牽制台商,以對外資假開放,讓台商產生恐慌,發揮以商逼政的作用,施壓政府開放業者登陸。在騙取台灣晶圓廠與面板廠的登陸上,中國皆使用同一種伎倆,亦即中國刻意釋出全球大廠要到中國投資訊息,讓台灣相關業者與政府認為開放登陸迫在眉睫,終於取消禁令,讓業者西進。而日韓面板廠中國投資案生變,正好讓台灣民眾看清中國的惡劣手法。
其次,中國經常派出採購團,以訂單作為誘餌,讓台商嚐到甜頭,幾乎完全依賴中國市場,再要求業者必須到中國設廠,否則便停止採購,造成業者嚴重損失。其實,中國電子業絕大多數屬於組裝層次,所需零組件大抵向台商採購,中國卻把這種既存的供應鏈,刻意包裝成單一訂單,再依政治圖謀與需要向台商釋單。中國學者曾直言,如此的兩岸經貿依存關係,使台灣就像糖尿病患者,必須依靠中國的胰島素才能生存。從去年以來,中國把面板訂單當成胰島素,對台灣予取予求,加上馬政府本來就採傾中政策,寄希望於中國,雙方一拍即合,馬政府終於開放面板登陸。
尤要者,中國吸引外商投資的目的,主要在於取得關鍵技術,亦即透過外資在中國設廠生產,或取得技術轉移,或竊取機密,完成中國企業的技術提升與轉型,反過來成為外商的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儘管經濟大幅成長,但產業的競爭優勢仍在低廉勞力,而非先進技術,後來雖計畫培植科技產業,如半導體、面板等,顯然都未見到成果。最後乃千方百計,不擇手段誘使外商到中國設廠,再設法取得技術轉移,壯大自己。台灣則由於產業西進蔚為潮流,以及馬政府一味傾中,台灣的科技廠商乃成為中國獲得技術轉型、提升的重要管道,而半導體與面板產業,更是中國最想捕捉的獵物。
馬政府在傾中政策上經常誇大好處,矇騙人民,不肯對民眾說真話。以面板開放登陸而言,馬政府常辯稱開放的技術層次有所限制,如果登陸的技術晚台灣一個世代,便沒有技術外流的威脅。其實,產業發展能否成功,關鍵在於群聚效應是否形成。台灣的半導體與面板產業皆已在台灣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上中下游聚在一起,發揮強大的群聚效應。若是斷鏈或是去掉一角,就不止是技術外移而已,而是整個產業鏈的崩潰。
旭硝子取消擴大投資計畫,並非由於開放面板西進的技術問題,而是無論開放哪一個世代的面板廠前往中國,整個產業鏈便斷裂了,相關上中下游業者若非跟著外移,便不可能生存。所以那些認為只要對技術登陸有所限制,便可開放產業西進的論點,乃是企圖粉飾太平,掩飾事實真相,置台灣於死地。而旭硝子取消在台灣興建第三座生產基地,則是為馬政府的產業西進政策敲響了警鐘。
馬政府開放面板廠西進,台灣經濟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全球第二大玻璃基板廠旭硝子,原擬斥資百億在嘉義縣馬稠後工業區投資興建第三基地,但因馬政府開放面板廠赴中投資設廠,導致後繼需求不明朗,決定暫緩在台灣擴廠,馬稠後工業區招商也被迫另起爐灶。旭硝子已在台投資兩座生產基地,僱用員工數約一千五百人,原擬興建的第三座廠,預計可增加四百個就業機會,卻因馬政府執意推動錯誤的產業西進政策,導致投資計畫取消,台灣不但損失了產值、稅收,四百個就業機會也泡湯了。
諷刺的是,當馬政府熱中開放面板赴中之際,原本要在中國投資面板廠的日本夏普、韓國三星,則傳出生變的訊息。由此看來,當初馬政府以韓國已開放面板業者前往中國投資設廠,台灣再不開放,就來不及卡位,將失去龐大商機為由,決定鬆綁面板西進,其實只是一個藉口,所謂卡位與商機根本是騙人的幌子。其實,中國對台灣的策略非常明確。首先,利用拉攏外商牽制台商,以對外資假開放,讓台商產生恐慌,發揮以商逼政的作用,施壓政府開放業者登陸。在騙取台灣晶圓廠與面板廠的登陸上,中國皆使用同一種伎倆,亦即中國刻意釋出全球大廠要到中國投資訊息,讓台灣相關業者與政府認為開放登陸迫在眉睫,終於取消禁令,讓業者西進。而日韓面板廠中國投資案生變,正好讓台灣民眾看清中國的惡劣手法。
其次,中國經常派出採購團,以訂單作為誘餌,讓台商嚐到甜頭,幾乎完全依賴中國市場,再要求業者必須到中國設廠,否則便停止採購,造成業者嚴重損失。其實,中國電子業絕大多數屬於組裝層次,所需零組件大抵向台商採購,中國卻把這種既存的供應鏈,刻意包裝成單一訂單,再依政治圖謀與需要向台商釋單。中國學者曾直言,如此的兩岸經貿依存關係,使台灣就像糖尿病患者,必須依靠中國的胰島素才能生存。從去年以來,中國把面板訂單當成胰島素,對台灣予取予求,加上馬政府本來就採傾中政策,寄希望於中國,雙方一拍即合,馬政府終於開放面板登陸。
尤要者,中國吸引外商投資的目的,主要在於取得關鍵技術,亦即透過外資在中國設廠生產,或取得技術轉移,或竊取機密,完成中國企業的技術提升與轉型,反過來成為外商的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儘管經濟大幅成長,但產業的競爭優勢仍在低廉勞力,而非先進技術,後來雖計畫培植科技產業,如半導體、面板等,顯然都未見到成果。最後乃千方百計,不擇手段誘使外商到中國設廠,再設法取得技術轉移,壯大自己。台灣則由於產業西進蔚為潮流,以及馬政府一味傾中,台灣的科技廠商乃成為中國獲得技術轉型、提升的重要管道,而半導體與面板產業,更是中國最想捕捉的獵物。
馬政府在傾中政策上經常誇大好處,矇騙人民,不肯對民眾說真話。以面板開放登陸而言,馬政府常辯稱開放的技術層次有所限制,如果登陸的技術晚台灣一個世代,便沒有技術外流的威脅。其實,產業發展能否成功,關鍵在於群聚效應是否形成。台灣的半導體與面板產業皆已在台灣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上中下游聚在一起,發揮強大的群聚效應。若是斷鏈或是去掉一角,就不止是技術外移而已,而是整個產業鏈的崩潰。
旭硝子取消擴大投資計畫,並非由於開放面板西進的技術問題,而是無論開放哪一個世代的面板廠前往中國,整個產業鏈便斷裂了,相關上中下游業者若非跟著外移,便不可能生存。所以那些認為只要對技術登陸有所限制,便可開放產業西進的論點,乃是企圖粉飾太平,掩飾事實真相,置台灣於死地。而旭硝子取消在台灣興建第三座生產基地,則是為馬政府的產業西進政策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