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柏楊與李敖

by ERWIN CHENG 2008/05/07

上星期作家柏楊去世,各媒體都以大篇幅報導,甚至蘋果日報還特別用了兩個版,大出眾人意外(有同業懷疑,這是因為柏老在「太太與友人親密出遊」消息曝光後幾天就去世,所做的贖罪動作)。而在MSN上,也有不少人以「懷念柏老」、「向柏楊致敬」為暱稱,還引上了柏老自詡「不為君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TVBS的新聞中,「方老師」方念華主播甚至還說柏楊是「中華民國的良心」。

嗯,雖然說對逝者揚善隱短是國人習慣,不過對郭老先生(本名郭衣洞),這好像都是過頭了。

◎◎◎◎◎◎◎◎◎◎◎◎◎◎◎◎◎◎◎◎◎◎◎◎◎◎◎◎◎◎

柏楊來台初期,因為曾有被教育部開除學籍紀錄,以及被誣指遭共黨俘虜過,一度頗為顛沛,工作到處碰壁,到1954年進入救國團任職,生活才安定下來,並晉升作家之林。


楊在大陸結婚兩次(1939年艾紹荷與1943年崔秀英),各育有一女。隻身來台後,1953年與齊永培結婚,有兩個兒子。1958年他因辦理救國團的文
藝營而認識靜宜英專(現在的靜宜大學)的學生倪明華,於是立刻展開追求,兩人開始熱戀。柏楊因此跟齊永培離婚,娶倪明華為妻。但因為女方父親向蔣經國告
狀,也被迫離開救國團。

1960年起以「柏楊」為筆名在自立晚報撰寫「倚夢閒話」專欄,內容
包括不少對於社會的批評,頗受矚目,其中尤其以批評警察濫權為甚,還譏諷警察是「三作牌」。至於「柏楊」的由來是當初他替救國團「命名」中橫公路十二景
時,聽到某部落的原住民語地名類似「古柏楊」,後來就以此為筆名。

雖因桃色事件被迫離開救國
團,但是這段期間柏楊靠著筆耕,以及在國立藝專兼課,還是有不錯的收入(住在北市復旦橋頭的新式公寓、有私家車、有冷氣)。妻子倪明華一方面進入文化學院
(今文化大學)重續中斷的學業,也以筆名「艾玫」進入文壇,在中華日報主編家庭版,在中廣主持節目。從這邊可以看出,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並未真正將其列為
黑名單人士。

1968年,柏楊代太太翻譯英文漫畫「大力水手」,其中提到卜派父子兩人買了一
座小島,命名為"Popalania"(卜派國)。即使只有兒子一個選民,卜派還是要競選總統。結果柏楊一時「福」至心靈,將卜派演說開頭
的"Fellow Popalanians"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因此賈禍。

柏楊的文字
獄引發海外人權人士抨擊,孫觀漢(國際核能權威,曾返台出任清大第一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更親自向兩蔣上書求情。最後柏楊死刑雖免,但以叛亂罪被判十二年
(後因蔣中正總統去世減刑為八年),1976年出獄後仍以「留島服務」之名被迫留在綠島,外界再度營救,才於次年回到臺北。

◎◎◎◎◎◎◎◎◎◎◎◎◎◎◎◎◎◎◎◎◎◎◎◎◎◎◎◎◎◎

說實話,雖然柏楊在1994年的回憶錄中表示,自己看到《自由中國》膽敢挑戰當道,因此心中興起要承繼「遺志」的主張。但是比起自由中國,柏老的批評層級實在差得很遠。


楊回憶錄也提到,當時雜文抨擊的主要對象是警察的濫權與不法。對蔣中正夫婦與蔣經國,他在文章中還是充滿崇敬的。相較於自由中國直接質疑蔣中正總統不斷連
選連任、質疑黨禁報禁、甚至想要組成在野黨……目標侷限於惡吏劣警的柏楊,層級差之遠矣。李敖批評他「只比何凡的『玻璃墊上』批評層級高一點」,可謂合
理。

而從當時柏楊還能在國立藝專兼課任教,太太可以在中華日報與中廣這兩個黨營媒體作事(結果柏楊一被捕,艾玫立刻就丟了飯碗),可以知道當時他的雜文抨擊,並不被政府視為「壞人」:比起被封筆的殷海光、李敖,柏楊的生活當時算是非常優渥。

(柏楊回憶錄提及,曾有某文友抱怨:「我們這些支持政府的作家過得這麼苦,你日子過得這麼好!」)

因此,大力水手事件與其說柏楊借古諷今,不如說是「擦邊球」不慎挑起了獨裁領袖的敏感神經。至於投擦邊球的目的,與其說是擺明了要「反獨裁」,不如說是花俏玩得過頭。至於為何玩這一記?我想潛意識(應該沒有知識份子完全滿意當時的黨國體制吧?)或是耍俏皮(比起其他一點都不敢批評的文人,敢丟擦邊球的柏楊無疑在市場上是佔有優勢的)都有可能。不幸的是,這一次玩過了頭。

◎◎◎◎◎◎◎◎◎◎◎◎◎◎◎◎◎◎◎◎◎◎◎◎◎◎◎◎◎◎

我們現在轉回來談談上一段提到的李敖:根據李敖的說法,1968年柏楊惹禍上身後,曾經向他求教。因為當時李敖早已因《文星雜誌》上罵人過多,遭到封筆下場,靠買賣二手家電為生(1971年,李敖也入獄,罪名是參與台獨活動)。

李敖從1990年代開始上電視以來,就不斷塑造一種「我從小到大就不屑加入體制」的印象,《李敖回憶錄》更是不斷強調此點。他並且反覆強調「中華民國早就不存在了,是偽政府」,還譏諷柏楊是「跟國民黨走的文人」。

但是話說回來,雖然1960年代的李敖是跟文星、彭明敏、在臺外國人等「不乖」人士過往甚密,但是我們回頭檢視李敖當年的文章,其實抨擊的範圍,幾乎比柏楊範圍更狹窄,更限於文教層次(當然他是把一堆文化界的「大老」全部罵遍,要求他們「交棒」給年輕人),當年的文章也從來沒有不署中華民國年號過。說那時的李敖有強烈的「推翻政府」念頭,其實都是太過。

不過,當年的政府把一個喜歡罵小官小吏來博取「名作家」頭銜的柏楊,因為開過頭的玩笑就當成叛亂犯;把一個罵遍「大老」、要「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的狂士李敖,當成台獨份子下獄……事後看來,徒然是把這兩位原來無意當烈士的人,硬逼成了反政府的烈士。未來幾十年,這兩個人在出獄後繼續享有大名(甚至因為坐牢還「鍍金」了一層),繼續變成指斥當年高壓統治的活廣告。

真是活該。

◎◎◎◎◎◎◎◎◎◎◎◎◎◎◎◎◎◎◎◎◎◎◎◎◎◎◎◎◎◎


外,柏楊發現大事不妙,準備要去坐牢時,曾經留書給太太艾玫(倪明華),要她考慮改嫁。結果沒想到坐牢坐到第二年,太太真的交了新男友,要他簽字離婚,他
又氣得在牢內絕食多日,差點送命。出獄後曾表示想與太太再見上一面,結果艾玫不願見面,只把一些他的舊東西寄來,氣得他為文罵道「她正傷心我的平安歸來」(1977年在《愛書人》,十七年後寫回憶錄,特別略去了這一句)。

話說回來,艾玫或許談不上「常懷抱柱信」的王寶釧再世,但在當時的白色恐怖時代,柏楊以叛亂罪入獄,生死未卜,工作單位立刻將妳辭退,周遭人們頓時視妳為毒蛇猛獸,甚至自己會不會牽連入獄也不可知……這種時候若仍然對丈夫不離不棄,那是值得尊敬的美德,但不是義務。

更何況,柏楊若要抱怨艾玫的寡情,那他怎麼跟前面的三位太太解釋?尤其是棄齊永培娶倪明華,根本是因為一個漂亮美眉崇拜自己的才情,就不顧人家是比你小二十歲的女學生,不顧家有在落魄時嫁給你的妻子與兩個兒子!

自己可以見色忘偶、另結新歡,別人在大難來時掉頭不顧,又有啥好說的?

就這一點來說,李敖對於女友「小蕾」在入獄後離去,倒顯得釋懷得多(當然,李敖在大學時曾為初戀告吹自殺過一次)。不過李敖赤裸裸的大男人主義,以及老而彌烈的「蘿莉控」傾向,實在也是令人作三日嘔。

◎◎◎◎◎◎◎◎◎◎◎◎◎◎◎◎◎◎◎◎◎◎◎◎◎◎◎◎◎◎

至於出獄之後的柏楊與李敖,似乎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徑:但其實卻是「同途殊歸」。

入獄前其實就並沒有「批評君王」的柏楊,出獄之後其實還是沒有對任何「當今領袖」(不管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作過直接的抨擊。而從他接受大陸問題研究中心與總統府資政的聘書,也可以看出,柏老並沒有跟統治體制誓不兩立的打算。誇張一點說,當柏楊因言賈禍身限囹圄八年,出獄之後所作的,也就是在享受社會對他的致敬,作為那一段被冤枉被迫害的補償。

而在蔣經國後期開始到今天,臺灣政壇早就不可能再出現當年那種隨便逮人坐牢、隨便查禁言論的時代。但是新的問題是政府的統治術愈來愈高明,挾著胡蘿蔔來操縱媒體;民主政治愈來愈變成金權的遊戲……對於這些新的「人權之敵」,柏楊的領會與對抗,都太少太少。這卅年來,先有黨外/民進黨的對抗國民黨,後有泛藍質疑阿扁的詐術連任,紅衫軍的反貪腐……對於這些新的政治運動,柏老發表過多少意見呢?表示過多少贊成或反對呢?答案是都很少很少(他反而還幫威京小沈寫了一篇大稱大讚的文章,現在還刻在京華城門口)。

「為蒼生說人話」,柏楊算是某一程度作到了(當然這已經比很多他的同輩要高明);但是「不為君王唱讚歌」?當年的柏楊不是,晚年的柏楊仍然不算是。

而花費十年寫成的《柏楊版資治通鑑》,固然有促進一般讀者對歷史興趣的貢獻,但實在是談不到學術水準:全篇幾乎都是present-minded掛帥,搭配他在獄中提出的「醬缸」理論,結論千篇一律就是中國人不懂民主自由。
題是歷史中許多的醜惡是不是真的是「中國人」的問題?還是人性的醜惡面?把古代君王的名字硬翻成現代的姓名,把古代的官職強行比附成現代的官職,這樣是不
是妥當?甚至在裏面夾帶一堆野史傳說(例如引用小說,把漢成帝寫成「精洩如泉而亡」,活像是金瓶梅裡的西門慶),其實都是非常欠妥。

如果要給個酷評,那麼我們可以說:柏楊對中國歷史的了解程度,基本上就是位五四時代的憤青:強烈歌詠「德先生」「賽先生」,但是到底德先生賽先生長啥樣子,其實是一知半解。而他自己對於當成被君王執禮的「國之大老」,也是卻之不恭:這個角色,其實也是不大符合民主的。

◎◎◎◎◎◎◎◎◎◎◎◎◎◎◎◎◎◎◎◎◎◎◎◎◎◎◎◎◎◎

相反地,李敖出獄之後,卻是比當年更加尖銳,更是直接地反國民黨、反蔣家。到最後愈玩愈大,甚至自己還跳下來當了一任立委。

就歷史學的底子來說,李敖比柏楊好太多:但是李敖因為對國民黨有太深的仇恨,使得他的許多論述完全違反了史學界的基本ABC規範:
如他抓住一句蔣中正說過的「中華民國滅亡了」,就十多年來樂此不疲地強調中華民國是偽政府;例如他那本號稱與汪榮祖合著的《蔣介石評傳》,從頭到尾老蔣整
輩子沒作過任何一件好事……在證據選擇上,「李大師」幾乎是只要不利於蔣氏父子的史料,就二話不說加以大肆宣揚,不考慮這些說法是不是「孤證」的問題。

而在投入電視節目主持後,李敖更明顯的問題就是「一魚多吃」:即使博學如他,也不能承受帶狀節目的消耗,因此同樣的話在文星時代寫過,出獄後在黨外雜誌與「千秋評論」寫過,在「笑傲江湖」「李敖大哥大」講過,在回憶錄裏提過,在立法院質詢台上用過,現在還在鳳凰衛視說給大陸人聽……李敖自己也承認,他是「既當馬克斯又作恩格斯」,很早就深諳賺錢的重要性,也充分利用大部分讀者或媒體記者「少讀書」的習慣來「舊飯重炒」,絲毫不在乎有無黑心商品的嫌疑。


甚至於李敖在參與黨外人士反國民黨活動之外,隨著他主持電視節目,愈來愈實際參與政治:但是在政壇上的表現,「李總統候選人」或是「李立委」,都是製造花
邊多於實際建樹,甚至於有一些外人看來很難不起疑箇中內情的行為:例如他對宋楚瑜、李慶華幾乎無條件的力捧,對這些人的政敵不遺餘力的抨擊。甚至於在他登上鳳凰衛視之後,對中共政權的百般「溫情與敬意」(也因此讓他在大陸成為流行教主,名利雙收),實在很難讓人想像,這到底是那個對蔣家、對國民黨用最嚴厲規格批評檢視的李敖,還是另一個現代版的郭沫若?

某一個程度來說,李敖還真是「聖之時者」:他非常知道這年頭沒什麼人還關心救國救民,非常知道在當今這個年代要如何「玩」政治、「玩」媒體。

◎◎◎◎◎◎◎◎◎◎◎◎◎◎◎◎◎◎◎◎◎◎◎◎◎◎◎◎◎◎


之,當年蔣家政府的文字獄,徹底改變了柏楊與李敖的一生。出獄之後的兩人,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只是柏楊選擇不跟直接與政府作對,鮮少觸及尖銳的現世問
題,安於在「人權前輩」「國之大老」的頌揚中終老;李敖則把造反的層級化暗為明,變成用一輩子的力量去攻擊、詆毀兩蔣與國民黨,甚至於不惜違背自己的史學
訓練。柏楊出獄之後靠著「明哲保身」來處世,李敖則是靠著「譁眾取寵」來過活。雖然說兩人的表現似乎大大不同,但是細究之下卻可以說,兩位老先生其實終身都活在當初黑牢的陰影之下,一輩子都沒走出悲劇來。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克魯曼大師的謬讚(陳家煜)

from  2009年05月25日 蘋果日報

克魯曼大師到台灣一遊,一句台灣健保是全世界最好的稱讚,讓公衛界人士樂不可支。有人還主張台灣健保應乘勝追擊,取消所有市場機制,變成像英國一樣,醫療服
務是公共支出的一種,類似國防或交通建設。但若知道克魯曼在美國一向站在政治光譜的極左邊,支持無所不在的大政府,我們得認真思考是不是該對大師的讚美感
到高興。

市場只是反映人類社會裡的正常行為,不會因為我們把市場機制取消了,人就不會對誘因作出反應。人自利的本性像重力一樣,並不因為我們不討
論就不存在。英國式的全方位健保不會讓人民道德感突然提升而少上醫院看病,反而是大病小病不管,大家把醫院當菜市場逛。若有無限多的醫療資源可用,當然經
得起人民浪費,但沒有一個國家有這種本錢,所以英國的健保局(National Health
Service)只能東省西省,不但造成醫生收入偏低,很多基本醫療服務都得排隊。英國人名義上雖不用花一毛錢上醫院,但像電腦核磁造影這種檢查,除了緊
急情況外,都得排上好幾個月,很多人都另外找私人診所,照了片再拿回公立醫院看。這樣的另外花錢安排,英國人叫私人的部分負擔,這花費可不是把英國健保美
化的人士所看得到的。

更慘的是,英國健保局在規定上不允許私人部分負擔,因為會讓有錢人得到較好的醫療服務,有違全民健保精神。雖然健保局多半時
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政府會要你不得再買昂貴的抗癌藥,否則就得所有費用都自費。不少英國人,被迫之下就到國外尋求醫療,而最常去的國家,就是克魯曼大師覺得問題重重的美國。

醫療品質可能下滑

美國沒有全民健保,醫療支出佔國民生產毛額的比例大概是全世界最高
的。改革是勢在必行,但是全世界關心醫療科技發展的人士,應該都得盼望美國可以維持現狀,因為大家都在享受美國人花大錢看病的研發紅利。如果今天美國也變
成像台灣或是英國一樣採取全民健保,全球大藥廠就沒有誘因開發新藥,因為沒有一個像樣的市場願意買這些新藥。藥廠也是將本求利,夢想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可
提升人類科技,已隨著共產主義的失敗而證明不可行。

禮來大藥廠(Eli Lilly &
Company)以前的執行長曾回憶柯林頓總統夫婦在白官推動全民健保的那段時光,他說所有的藥廠都對未來生技製藥業的前景感到憂心,不少公司像是默克
(Merck & Company)乾脆把研發資源轉投入醫療保險事業,就是為全民健保作準備。

還好柯林頓總統夫婦失敗了,但也讓克魯曼
大師從此像唐吉訶德一樣,不斷地用言論戰鬥,夢想全民健保的美好天堂可以到來。而現在又是民主黨總統當家,又準備要推全民健保,大師似乎是要圓夢了。但我
們在接受克魯曼大師讚美的同時,是不是看清了我們健保的社會主義本質,是不是知道我們正在享受別人資本主義的果實,有沒有準備好醫療品質下滑的一天,可能是個更重要的問題。

作者為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國際經濟學博士候選人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剝削

by 宇文涣 2009/05/09

案例一
最近你老闆看到你
常常都笑嘻嘻的
常常交付工作給你
你繳回成果之後
他很高興的對你說
【Good job!!幹得好啊。】

案例二
最近你老闆看到你
常常找你的碴
交付工作給你
你繳回成果之後
對你東批西評的
甚至
找機會(例如遲到)扣你薪水

請問
以上兩個案例
哪一個是被剝削的案例?

在討論哪一個案例是被剝削之前
或許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剝削的定義
老實講
我完全不知道剝削的定義
剛剛查了一下wiki
據說定義是這樣說的
【 the act of using another person's labor without offering them an adequate compensation. 剝削指一種使他人的付出遠高於其付出所應得之報酬的行為】

當然
那些左派的腦袋寫出來的造句
通常都很難以理解
這句子也不例外
這句子當中最難以理解的
自然是何謂【應得之報酬】?

如果用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的話
一個員工對公司的貢獻
我們常常用邊際貢獻來衡量
也就是增加了這個員工
幫公司帶來了多少的利益增加
當然
增加一個員工
公司要支付他的薪資
這是這個員工增加公司的邊際成本
合理而理想的狀態
一個員工應得的薪水
應該等值於他進來之後
為這個公司帶來的效益增加
這個部份
差不多可以拿來替代【合理的報酬】的定義

也就是
當一個員工
他工作能力超強
可以幫公司帶來10萬的收入增加
那理想上
公司應該支付他10萬的薪資

但是要是因為薪水合同的關係
每個月公司卻只需付給他五萬
按造左派的定義
其實他是被剝削的

更進一步講
想想假如你是老闆
你下面有一個員工很強
做事俐落
幫公司帶來很大的幫助
薪水卻很低
你每次看到這位員工
你會笑口常開?
還是愁眉苦臉?

也就是
回到那兩個案例
我不知道第二個案例是不是【剝削】
但是第一個案例肯定是【剝削】
你的貢獻要是不大於你的薪水
老闆會給你好臉色嗎?

克魯曼雜想幾

by 宇文涣 2009/05/17

看了克魯曼的報導和影音之後
幾點短短的感想

感想一
台灣政府花五十萬美金請克魯曼來背書
結果看起來
他老先生什麼都沒有講
台灣政府果然花錢花很大
花別人的錢都不算錢
一千五百萬台幣
這下子是丟到水溝裡去了

感想二
克魯曼老先生對台灣議題根本沒有任何著墨
因為他老先生看來根本沒有研究台灣議題的興趣和努力
再再證明台灣實在不用擔心被邊緣化
因為台灣根本就不是世界的中心
而克魯曼老先生
拿了五十萬美金
竟然連基本資料和研究都不做
比華爾街搶錢銀行家還要狠
真是搶很大

感想三
克魯曼老先生依然不愧是經濟學家
因為對台灣議題沒有/懶得研究
乾脆就都不表示意見
依然有經濟學家的風骨----幾分證據講幾分話
沒研究最好別亂講話

比起台灣很多亂七八糟的學者
拿了錢
當了官
就忘了自己學者的身分
紛紛化身成大錢前研一
胡說八道一通

相形之下
克魯曼顯得高尚的多
不過這也沒什麼了不起
克魯曼真的要撈錢
實在不在乎五十萬美金這點小錢
他去IMF或是World Bank甚至業界
兼個顧問
應該就拿這數字的好幾倍了

人窮志短
拿那點小錢就要幫一堆爛政策擦屁股
還真是台灣學界的悲哀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養豬哲學

by 陳桂蘭 2009/05/20

國民黨長期統治台灣,私藏許多統治伎倆。其中一項巧腕,就是養豬哲學。

養豬哲學的精髓,第一步驟是運用統治的合法暴力把人民的資源劫收淨光,限制人民取得資源的管道與方法,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或失意。第二步驟是威脅、利誘。面對生活困頓者,以提供生活資源、並藉機重創其人格尊嚴的兩面手法逼其就範。實際操作就是運用手段讓對方意識到,只要乖乖聽話就可以獲得好處,若爭對錯,會死得更難看。心理戰術是告訴對方,人嘛!只要吃得飽、有錢賺,管他飯、錢從哪裡來,管他吃得像搖尾乞憐的豬狗,尊嚴算什麼?肚皮、口袋才重要。第三步驟是賞罰分明。對於乖乖聽話、自願當豬,隨時謝主隆恩者,不斷給予好處;對於中途反悔或者伶爸就算夭死,也不願吃得沒尊嚴的志氣者,真的打到讓他趴在地上,以收儆猴之效。

養豬哲學在台灣施行,對象遍及政治異己、失意政客、媒體工作者、弱勢族群等。長久以來在台灣形成一種「藍豬文化」。特色是,有得吃,就要感謝國民黨,安靜的吃,雖然我們本來是有尊嚴的人,但現在我們是可憐的豬,國民黨雖然把我們關在豬舍裡,但給的是人的食物,已經難能可貴,還爭什麼?再爭,就是我們的錯,不識大體了。

葉金川率團,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第六十二屆世衛年度大會,他呼籲同胞要珍惜暌違三十八年才取得的WHA參與權,不要計較名稱,能參加才重要;說他坐在觀察員席上,覺得「很新鮮」、「很好」、「很爽」,如果藉機在WHA宣示主權,台灣在國際上會被認為是「爛國家」、是「自取其辱」。

養豬哲學效果卓著,還被葉金川發揚光大。 

(作者現職翻譯)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

這個總統到底在 hue 什麼

by poavosa 2009/05/20

根據中央社 19 日的報導,馬英九在就職週年記者會中為了以 Chinese Taipei 名稱參加世界衛生大會 WHA 做辯護時提到,
2002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用的名稱簡稱就是中華台北,如果民進黨認為不好,當時為何不拒絕加入;當時願意加入,到現在卻反對,這說不過去,「不能變成在野之後,立場就變了。」

有趣的是,馬英九去年當選總統後接受紐約時報專訪也提到了台灣參加 GATT (WTO 的前身)的名稱問題,他說(翻譯):
(1992 年)GATT 把我們(註:當時為觀察員)的名稱由「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簡化改為「中華(國)台北(Chinese Taipei)」

依照他的話,GATT(以及後來的 WTO)稱呼台灣為 Chinese Taipei 其實是國民黨執政時期就一直沿用下來的。台灣要成為 WTO 正式會員的工作從那時就一直在進行著,包括與一百多個會員互相簽約在內。難道民進黨上任後有能力因為這個名稱的緣故就把過去已經完成的工作一筆勾消,重新 開始成為正式會員的步驟嗎?

而且事實上馬英九的話並不正確。台灣在 GATT 及 WTO 的正式名稱一直都是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Chinese Taipei),並沒有被更改過。另外馬政府參加 WHA 的 正式名稱是中華(國)台北 Chinese Taipei,與台灣在 WTO 的正式名稱根本就不一樣。馬英九把兩個不同的名稱放在一起比較一點意義也沒有。

其實台灣一直都是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稱申請 GATT 跟 WTO,如果不是中國的壓力,哪裡會跑出一個 Chinese Taipei 來。這一點,馬英九在專訪裡都不敢提,反而把責任推給 GATT。

不過除了名稱不同外,台灣參加 WTO 與 WHA 其實還有本質上的差異。台灣在 WTO 是正式會員,擁有與其他會員相等的權利。而在 WHA 呢?台灣是中國的一省,是與馬爾他騎士團、紅十字會、及 IPU 等非政府組織同一類的觀察員(大會名冊)。這一點,馬政府沒有告訴您吧。
□ 〔 資料來源: poavosa | 引用網址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尹章義被父母體罰

by 尹章義



在台中水湳的眷村長大,眷村裡的大人常體罰小孩,而且要打到過足癮才罷手,還要讓整眷村都聽到,事後細述打斷幾根棍子,以示自己很會管教。有一次,我妹妹
和男友共騎機車,母親當街將她拉下,打耳光
。我大弟結婚時,母親當眾打新郎。我成為大學教授後,母親依然常以討債者姿勢到我台北家中,稍不如意就打罵,破
壞我的家庭生活。父親任職於情治單位,慣以偵訊、恫嚇、欺騙、粗暴的方式對待小孩。有一次,我小孩患肺炎住院,我打電報向父母求助,父親於一周後來信說:
「自己的孩子自己養。」
念大學時,我從包遵彭老師和妻子身上,得到充沛的愛,人生出現希望,也使我毫不保留的愛與尊重自己的小孩。有一次,我出門後忘了帶
鑰匙,去學校向小孩借,並恭敬的說謝謝,竟引起全體師生訝異。


按:摘自尹章義《有愛,才能成為一個家》,人本教育札記第八期。

附:

RE: 尹章義拆穿了[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鬼話





[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是一句流傳已久的俗語,當然有它形成的道理。就語意上言,有是部分的有,不是全部的有;全句的意思是,說到唐山公是有的(但可能不是所有的公都是唐山公),至於唐山媽,則沒有(所有的媽都不是唐山媽)。這是很簡單的邏輯。

尹章義的意識型態,我想只要是對台灣的政治稍有瞭解的人,都很清楚。看看2000年總統大選時,他完全不顧興票案的鐵證如山,仍一昧支持宋楚瑜並
為其辯護,他的春秋史觀何在?丁兄稱為他當今最偉大的台灣史學家,真不知從何說起?不知置曹永和等諸先生於何地(將尹章義比曹先生,使我想起一句話:辜顯
榮比顏智(甘地)。)?他對台灣議題的論述,能有多大的說服力,自有公斷。倒是看看丁兄的文句:『至於[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這句話,根本是完全錯誤,尹教
授說的對,台灣媽(女性平埔族和高山族原住民)有那麼容易被唐山公所迎娶(或強娶)嗎?大部份的台灣原住民是女系社會,而台灣媽會輕易的被唐山公所娶走也
是大有疑問的。』——這不是推測嗎?恐怕連推測都談不上,只是已自設結論的反詰句吧,那麼,這是說理嗎?是討論嗎?不是!加上文內大量的情緒化用語,這不
過是一篇充滿口號的啟事罷了。

我/女性:與228口述史◎許雪姬

by 許雪姬

(一) 作夢也没想到會是研究228的御用學者,1991年我成為「行政院二二八工作小組」5個成員中唯一的女性,面對到6月還拿不到關鍵性的台灣警備總部的資料,而台灣省文獻會已做好的228口述訪談記錄也不提供之下,我決定快速進行228受難者家屬的訪談。我研究責任區自嘉義到屏東還包括澎湖,範圍大但可訪問的人不多,因為受難者家屬怕國民黨是在做「引蛇出洞」的行為,對於御用學者更是團結抵制,要找到合適的訪談對象真是談何容易。幸好在不斷溝通、交心後才慢慢出現願意接受訪問的家屬,但我那時訪問到的女性不多,我記得的是葉秋木的妻子、女兒(住台南)、林界的女兒、蘇進長的妻子、蕭朝金的女兒,由於228 的報告在9個半月內必須完成,因此口述訪談工作未能做得更廣泛而普遍,這部分成果可以參閱(《口述歷史》三、四期,〈二二八事件專號〉,中研院近史所)。

報告寫完,不斷有人來告知某某受難者的家屬已願意接受訪問了,但計畫已結束;而口述歷史所需的費用大,没有計劃支持無法進一步處理,在當時高雄市二二八關懷協會理事長、理事的協助下向高雄市政府提出要求,但只能以一年為期,因此在1993-1994那一年中,我一星期至少有兩天在高雄,帶了兩組助理,在高雄市政府或受難者家屬的家進行一整天,每天三、四個場次,由早上10:00到晚上9:00,才能完成任務,這個計劃下一共訪問了193多個人,具體的成果為《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上、中、下),但並非每一篇訪問稿都能放入,有些我費盡心力的訪談,在家屬不願簽字同意出版之下,我只好忍痛割愛,而這往往是再婚未亡人的訪談,特別感到遺憾。

我將這次訪談的結果,有關女性的部分做個小小的計算,在高雄143名確定死亡的名單中有12位女性,最小的5歲,最大的59歲,大半是在家中被流彈射擊死亡,一個是被搶劫她家的軍人槍殺翌日死亡,她丈夫則在當日罹難,另一個是和丈夫、孩子一起死亡在高雄火車站附近,還有一個許女士27歲身亡,還有9個月的身孕;至於女性的報導人共有28個,有7個是受難者之妻,女兒15個,姊姊6個,這些報導者,也就是受難者的家屬,他們的共同經歷,約略是:

(1) 目睹暴行發生或焦急尋人

(2) 尋屍(在死亡之地或在堆疊的屍體中)

(3) 收斂或難以收殮

(4) 棺木難求,没有葬禮

(5) 家計困難

(6) 改嫁、犠牲自己照顧弟妹

(7) 精神病、早死

(8) 被識為「剋夫」不得不離家

再婚的對象往往是外省人,因為我接觸的未亡人基本上没有受太多的教育,没有職業,有時還有夫家的父母要照顧,為了生活不能不改嫁,有的甚至改嫁兩次,常常得不到孩子的諒解,因為孩子往往不滿將他留在祖母家使他度過一個没有母親的童年;而且嫁外省人,等於和他的本省親戚路斷,必須忍受許多心裏的寂寞,而228相關補償時,常常有家屬「不准」再婚未亡人領取的情形,我對這些婦女寄予莫大的同情。

我舉一個例來說,曾先生的妻子在曾被處決後再改嫁一個外省人,但在得知自己得癌症,人生已到最後時,她時常懷念曾先生,要女兒幫她訂高雄國賓飯店,只因為那裏可以看到壽山,他要在那裏想念他的丈夫,據她女兒說那段時間白髮中長出黑髮,臉色紅暈,似乎又回到年輕和丈夫一起的時光。

另一個例子是呂先生的妻子,呂先生與他哥哥同日被槍斃在高雄火車站前。他的母親眼見政府將他兩個愛兒處刑,用最難聽的話,詛咒那些行刑的人不得好死,又怪媳婦是剋夫命,使她不得不離開呂家,他的嫂子也一樣。

(二)另一個我永生難忘的例子是要塞兵下山搶塩埕區銀樓的那一幕。有一個10多歲的女孩,躲在櫃子後,眼睜睜看著家中被四、五個軍人搶,父親被槍殺,倒在用來洗金子的油中,母親由半樓衝下來看父親的傷勢,說時遲那時快,第二批搶劫的兵又進來,因為已一無所獲,再開槍打傷其母,雖送往醫院但在翌日死亡。她對父母慘死悲痛至極,以下還有4個弟妹,不知她是經過如何的痛苦才能和我談。那天她由女兒攙扶,看來精神恍惚,當她面對我,一直不敢正視我,她是我約了好幾次,又爽約好幾次,好不容易才終於願意來接受訪問,我原以為她是目睹父母的慘死帶給她終生的壓力,不料她卻是因「認出」加害他父親的兇手,那個軍人叫李金財,要塞司令部將這個兵押到她家門口,槍斃給她們看,使她到見我那一天還喃喃地自問,她有没有認錯人!她親手畫了父親倒地的情形給我看,留下難得的資料。

陳王笑是醫師、區長陳水印的夫人,她親自寫了她丈夫二二八事件被逮捕,她如何賣房子籌錢去救的經過,並出版一本小冊子。

這是我僅見高雄受難者女性家屬留下來的文字、圖像、記錄,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識字。

凃光明的先生夫人是個助產士,戰前曾隨丈夫到杭州,並在當地開業。丈夫出事後,立刻受娘家的庇護,搬入哥哥開的木材場,以接生養活兩個兒子,其中之一的凃世文,就是現在高雄二二八關懷協會的代理理事長。

有別於男性受訪者,女性受訪者大半外貌看來都超過實際的年紀,歲月的刻痕,使她們面對外界没有信心,對政府仍然猜忌;一般不隨意吐漏她們的心酸,每天拼命工作養活家人,根本没有時間想,只有遇到痛苦,夜深人靜時,丈夫的身影才會入夢來。其中也有在丈夫過世後,難以處理艱難的家務而感情又受騙,因而走上絶路的;也有看見弟弟無辜而死,竟而皈依佛門;也有因此而改信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似乎是受難者家屬共同的療傷方式。

(六)口述歷史極為主觀,記憶也可能有誤,亦有可能謊談,因此口述歷史有其缺陷;但文字資料也同樣有上述現象,因此就文獻資料而言,口述紀錄和文獻記載可以等同觀之;此其一;口述歷史是受訪者自己對過去的詮釋,既是史料,也是歷史本身,因為再没有別人比他自己更清楚自己;台灣對中原王朝來說是邊陲的存在,對日本帝國來說是殖民地,官方文字記載完全不是以台灣立場來形成,都是中原、帝國觀點,因此口述史是由另一不同角度、站在台灣人的立場所形成的史料,對於平衡官方史料有很重要的意義,此其三;就性別而言,女性是社會中相對於男性的弱勢者,没有書寫歷史的能力與權力,228的口述訪談,將女性的創傷記憶呈現,可以知道事件發生後女性所遭受到的痛苦;而這樣的角度過去History是全然顧不及的;女性的口述對建構228歷史起了作用,此其四。

(七)我前後做過四、五百人的口述史,我在李登輝先生任台北市長時代所召開「台北市耆老座談會」時就開始了口述訪談,訪問松山、南港的耆老,1984年到中研院近史所後,加入口述歷史組,開始訪談林衡道先生,而後訪問板橋林家的相關人物,而後訪談228的相關人物,當時深覺口述訪談太過辛苦,太費時,只能淺嚐而止;尤其是很難一再承載受難者家屬的悲傷情緒,我們常被悲傷的氣氛影響而掉淚、眼紅,久久難以平息。然而有了這些經驗,使我在選擇研究主題有更寬廣的空間,甚至口述訪談成為取得資料的方式之一,有利於深入的研究。

往後我還做了幾個人的訪談,如藍敏女士、陳湄泉女士、梁許春菊女士(約20萬字,未出版)、《莊淑旂回憶錄》、林至潔女士(約20萬字,未出版)、嚴秀峰女士(約20萬字,未出版)、柯台山先生、許丕樵先生、王世慶先生、賴永祥先生(即將出版)。另外也做過幾個專題-是《民營唐榮公司相關人物訪問紀錄,1940~1962》、《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紀錄》(上、中、下)、《霧峰林家相關人士訪談紀錄》兩冊、《澎湖的職業婦女:醫師與教師》、《戒嚴時期台灣政治事件口述歷史》、《日治時期在「滿州」的台灣人》,其中《霧峰林家相關人士訪談紀錄》二版、《莊淑旂回憶錄》八版、《日治時期在「滿州」的台灣人》二版,看來銷路不錯。

最近幾年寫了幾篇文章,都借重了口述訪談,如〈日治時期在滿州的台灣醫生〉、〈楊雲萍與台灣史研究〉、〈日治時期台灣的通譯〉、(包括日、台人),我想為了能捕捉時代的氛圍和民間的說法,我還是會繼續做我的口述訪談,因為這是一個利己利人、使文字資料和口訪資料互相印證,相得益彰的好工作。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定稿於2007年3月11日 PM4:48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蔡英文的多數派工夫與馬英九的56%

by 直江山城守 2009/05/14

話說那個旺旺,不,中國時報,趕在馬英九就職週年以及民進黨517大遊行之前,公佈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民調數字:馬英九的支持度居然高達56%!

當然,許多人可能都會猜,那家民調公司敢肯厚到能做出這種歌功頌德到離譜的數字?

根據中國時報自己的記載,這個民調是該報委託"艾普羅民調公司"做的。那這個偉大但是我從來沒聽過的艾普羅公司又是何方神聖?

請各位看看以下從經濟部網站節錄的公開資料:

公司資料查詢 公司統編:28829374 公司名稱:艾普羅民意調查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28829374
公司狀況 核准設立 (備註)
公司名稱 艾普羅民意調查股份有限公司

資本總額(元) 5,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 5,000,000
代表人姓名 李玉生
公司所在地 臺北市萬華區大理街132號
登記機關 臺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 096年12月03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097年12月22日


董監事資料(序號依據公司基本資料內容顯示)

序號 職稱 姓名 所代表法人 持有股份數
0001 董事長 李玉生 中國時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00
0002 董事 蔡紹中 中國時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00
0003 董事 蔡旺家 中國時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00
0004 監察人 楊立民 中國時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00

#################################################

呵,這位董事長李玉生先生嘛,是旺旺集團總投資處的處長,蔡紹中蔡旺家兩位先生嘛,是那位見共幹王毅只坐三分之一板凳的旺旺大老闆蔡衍明的兩位寶貝兒子,楊立民先生嘛,則是蔡衍明的特別助理。

所以囉,這個56%,嘿嘿嘿嘿。

比起蔡英文在接受謝長廷廣播專訪後再與蘇貞昌聯袂探扁的貨真價實多數派工夫,這個56%啊,哈。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中國人的自由運動,應從否定五四運動開始

by 曹長青 2009/05/04

在五四運動九十周年之際,回首那場運動,實感頗有必要對那場運動重新評價。一篇短文難以詳論,這裡只談幾個要點。不用從別的角度,僅從共產黨、國民黨都歌 頌、推崇五四這一點,這個運動就值得質疑。如果用西方文明的基本價值“個人自由,個體權利”來衡量,應該說,這是一場煽動集體主義,走向集權主義的運動, 它為國共兩黨的專制,奠定了基礎。這裡只從運動的領導者、口號、結果這三方面,來談為什麼要否定五四。

首先,從領導者來看,五四運動的精神領袖,公認主要是陳獨秀和胡適。五四爆發之前,他們倡導的以推廣白話文、爭取個性解放為主的新文化運動,是有相當積極 意義的(但局限在要民主和科學上,其理論基礎不僅薄弱,而且非常偏差),但隨後以胡適為代表的模糊的推崇西方自由主義的觀點,迅速被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清晰 的一系列革命理論所壓倒。所以事實上,陳獨秀起的作用明顯遠大於胡適。毛澤東曾兩次說過,“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這代表中共的看法:陳是主要領導 者。陳獨秀當年辦《新青年》雜誌,鼓動五四風潮,主要是煽動民眾運動,後來更明確鼓吹革命。陳曾明確提出五四有三大精神:愛國救國,直接行動,犧牲精神; 並呼喊人民非得“站起來直接解決不可”。這三大精神,都是強調群體主義,更是煽動暴民運動、造反革命。結果狂熱的學生以愛國的名義,沖進政府官員的私宅, 砸家燒屋;抓到外交官群毆。只要是“愛國”(集體主義),什麼法律都可踩在腳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犧牲品。

●“反帝反封建”把中國帶向歧途

即使不以法治觀點,哪怕以最基本的倫理,政府官員再有錯,甚至有罪,也不可家被砸,屋被燒,人被當眾毆打。但當時太多的中國文化人為愛國這個群體主義(而 非保護個人權利)的口號瘋癲,只要是為了所謂人民、國家,怎樣犧牲個體,都在所不惜;而且什麼手段都可以使用。從五四的火燒趙家樓,就可依稀看到後來毛澤 東的湖南農民(實為暴民)運動的燒殺火光,更可看到文革紅衛兵打砸搶的刀光劍影。共產黨就是這樣一路以“為國家”、“為人民”的群體主義口號,發動群眾, 暴力革命,最後奪取政權,實施集權統治。

另一明顯的事實是,陳獨秀和五四,煽動起無數早期共產黨人的造反激情,成為中共誕生的接生婆。兩年後共產黨就成立,絕非偶然。毛澤東就說過,對他來說,陳 獨秀“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響都大”,甚至稱陳是“思想界的明星”,高喊過“我祝陳君萬歲!”所以,當陳獨秀等人成為五四的主要精神領袖時,這場運動的性 質就已決定,它是一場促成共產主義在中國興起的運動,是給中國人帶來共產專制的開端。

其次,五四運動的兩個主要口號“反帝反封建”更是把中國帶向歧途。反帝,導致盲目排外、拒絕西方文明。把一切過錯都推給西方列強,煽動義和團式封閉排外, 而回避了真正的自身反省。今天人們看得更清楚,中國的問題主要出在自身:傳統文化中缺乏自由、尊嚴、個人權利等價值。成為一代代封建王朝御用文化的儒家文 化,是根植在集體主義價值基礎之上的。在一個極需引進西方個人主義思想、個人權利意識,從根基上反省中國落後的原因之際,中國知識份子卻去煽動反帝,排斥 和拒絕西方的先進制度。這場“反帝”煽動起來的民族主義狂熱,至今仍是共產黨繼續一黨專制的靈丹妙藥,因為民族主義既是共產黨熱衷的集體主義、集權主義的 最堅實基礎,也是最有力工具。他們以此排斥西方文明、建立黨天下,用“我們和他們”、“中國和外國”的對立,來混淆正確和錯誤,真實和虛假。

●胡適也支持社會主義

反封建,則更有迷惑性。既然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封建糟粕,怎麼能不反呢?但陳獨秀們的反法,只是反了表層和枝幹,在反了裹小腳、包辦婚姻之類的同時,反掉了 许多人類共識的基本道德禮儀,卻沒有反傳統文化中的真正核心價值:集體主義,集權主義,反而強化了這個部分。這就像毛澤東發動的文革,也是高喊“反四舊 ”,要打到孔家店。其結果是:在摧毀了人類基本道德準則的同時,比過去更加倍地泯滅個體價值,因此更強化了國家和集體權力,最後比任何一個朝廷的皇帝都更 加暴政。

正因為反封建這個口號,除了反掉了哪個文化中都有的基本的人類行為準則和操守等,卻沒有觸動集體主義、集權主義這個最重要的根基,所以當同樣是建立在集體 主義、集權主義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被引進中國之後,幾乎沒有受到理論上的任何挑戰,立刻在知識分子中得到了一拍即合的廣泛呼應;甚至連胡適都是反對資本主 義,支持社會主義的。更不要說當時以及後來的中國文化名人們,幾乎異口同聲都是主張國有經濟,反對私有財產、市場經濟這些保護個人權利的根本。所以反封建 這個口號,只反掉了傳統文化中的部分道德倫理,卻在事實上千百倍地強化了封建主義的根基。

五四還喊出民主和科學的口號。且不說在反帝反封建這種激昂的主旋律下,這兩個口號只不過是漂亮的陪襯,即使沒有反帝反封建之說,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提法本身 也是極為空洞、甚至不著邊際的。科學是一個哪個黨派都可喊的口號,隨著人類的進步,科學的路總是要往前走的。哪個獨裁者都可以打著科學的旗號強化其統治、 泯滅個人。毛澤東不是為了造原子彈可以讓每個人勒緊腰帶嗎。

●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都無“民主”

“民主”是個一言難盡的口號,它也是任何人都可以用來做工具和武器的東西,就像“反貪腐”一樣。共產黨也是一路打著民主的旗號統治到今天的。但美國起草獨 立宣言和憲法的先賢們,卻很不喜歡用“民主”這個詞。《獨立宣言》全文沒提到“民主”。而譯成中文長達一萬多字的美國憲法,甚至通篇都沒有“民主”這兩個 字。這絕不是疏忽,而是美國先賢們經過多年討論、辯論之後的一個非常清楚的共識。奠定美國基礎的這兩個最重要文件,全部強調的是保護個人權利,而不是多數 裁決的原則,更是要避免暴民政治。美國先賢當年沒有提到民主和科學等,只是抓住“個人權利”這個根本。一切國家體制的建立,都以保障個人權利為最高目標。 在保護個人權利這個根本之上,最後才會有真正民主機制的確立。如果說只用兩句話概括美國強大的原因的話,那就是美國重視並實踐了這樣的原則:限制政府權 力,保護個人權利。也就是確立個人主義的價值,以人為根本。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強調人的三大權利: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都是指個人。中國的五 四們,沒有從這樣的保護個人權利的根本價值出發,所以,民主科學喊了半天,只能走向不著邊際,最後經由集體主義走向集權專制。

五四的歷史明明白白地展示,共產黨是站在反帝(排外、民族主義)、反封建(摧毀倫理道德價值)的跳板上,彈到權力的頂峰。從這種意義上說,沒有五四運動, 就沒有共產黨。所以共產黨才那麼熱衷肯定五四,讚美五四。今天,中國要想走向一個確立和保護個人權利的自由方向,首先就應該從否定五四開始。

2009年4月20日於美國——原載《開放》2009年五月號


中國人都是“熊貓”嗎?

by 曹長青 2009/05/11

前一陣子從新華網上看到報導說,北京有警車開道,萬人送行,百家媒體採訪,但離開的不是國家領導人,而是八只“大熊貓”,從動物園去機場,乘飛機回老家四川。

這八只熊貓,是中共辦奧運時,特地運到北京供外國運動員和遊客觀賞的,所以被稱為“奧運熊貓”。這年頭在中國,什麼東西跟奧運沾上邊,就有特殊性。全球傳 遞奧運火炬的中國運動員在巴黎被人權人士抗議,法國貨在中國就被抵制,法商在中國辦的企業“家樂福商店”等就被圍攻。而幾只動物,和奧運連到一起,就成為 上百家媒體報導的中心,並享受萬人送行、乘飛機返家的待遇,理由是它們為奧運做出了貢獻。報導說,當局怕它們暈機,還特別準備了礦泉水,提供了加食:嫩竹 子、蘋果、胡羅蔔等。

在中國有那麼多失業下崗者需要幫助,那麼多農村的艾滋病人需要關注,那麼多因沒有醫療費而被拒在醫院門外的患者需要援救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卻拿出這麼多人力、財力、精力,以及報紙版面、電視鏡頭,給幾只動物。

●我三十歲才第一次吃到香蕉

上萬人送行,這是多麼大的場面。這種政治高於一切的滑稽,讓我想起少年時文革中親身經歷的同樣荒唐:

文革開始時,我是小學六年級學生,地處黑龍江一個偏遠縣城。對文革到底是怎麼回事,完全不清楚,只看到不斷的批鬥會、批判會,氣氛火爆,成天像打架似的,而且經常真的大打出手。除了鬥爭,八億中國人的全部娛樂就是八個樣板戲,人人都會哼出幾個曲調。

在那樣政治氣氛緊張,人們心情煩躁而亢奮的日子裡,突然有一天大喇叭(全縣城到處都是大喇叭,用它通知活動和進行政治動員等)說,要全城集合,到火車站迎接毛主席送給我們的芒果。

一打聽,才知道芒果是一種水果。因為在東北那種寒冷之地,不要說芒果,連香蕉、菠蘿(台灣稱為鳳梨)、蘋果都幾乎看不到。能吃到的水果,除了西瓜、香瓜, 就是今天的蔬菜,什麼黃瓜、西紅柿之類;而且只有夏天非常短的一段季節時間才有,很快就不知道何為水果了。我是三十歲到了中國的南方城市深圳之後,才第一 次吃到香蕉。以前知道香蕉這個水果,是因為報上說,在台灣,老百姓靠吃香蕉皮過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那時就納悶,台灣人吃香蕉皮,那香蕉瓤都到 哪裡去了呢?

●說芒果不好,就是反革命

小縣城的十多萬人,敲鑼打鼓,聚集到火車站。在少年時代,火車站在我眼裡是一個很刺激想像力的地方,因為從那裡可以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它連接著外部,那 邊或许是一個不同的世界。由於從來沒見過芒果,於是充滿了想像。“果”這個詞,讓人想到所有好吃的水果。而“芒”字,字形和發聲也都好像很帥,有鋒芒,有 棱角,有光芒。當時在我的想像中,它一定是最好吃的水果。還幻想著,可能原來叫“王果”,被東北話給說成了“芒”。後來才知道,芒果真的被稱為非洲水果之 王。

那個迎接毛主席送芒果的場面,永遠刻在了我少年記憶的深處。因為那天真是很特別,幾萬人,在那個塵土飛揚(當時全縣還沒有一條柏油馬路)、擁擠、破爛的火車站前,歡聲雷動地一次次高呼毛主席萬歲,感激毛主席給了我們芒果。

其實這兩筐芒果,是當時的剛果總統訪問北京時,送給毛澤東的非洲特產。毛主席又把它送給了工人階級。那時候中國工人階級的地位,和現在可謂天壤之別,他們是“領導階級”,共產黨是這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今天想來,實在是滑稽,人家送你水果,你要再送人,只能送給哪個人,哪群人,怎麼能送給整個工人階級呢?工人階級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哪是具體的人呢?可 當時全中國各地都在歡迎毛主席送的芒果,誰也不去想這種邏輯和常識問題,而且也不敢想、不敢質疑,一瞬間的不同想法,都被視為罪過,當時的口號是“狠鬥私 心一閃念”,一閃念都不行,你還敢“定格”嗎?那等於是找死了。

後來看到有人回憶文革說,黑龍江建設兵團一個副連長在雲南當過兵,駐地產芒果,他吃過,只因說了一句“芒果在當地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就被撤職,打成“反 革命分子”。最近還看到一篇回憶文章說,四川一個鄉下牙醫,因為說了一句毛主席送的芒果“像一個紅薯沒什麼看頭”,就被逮捕,因不服,後來居然被以“現行 反革命分子”罪槍斃了。

●全中國只有一個大腦

整個歡迎活動,進行了幾個小時,那個運載毛主席芒果的火車終於進站了,於是鑼鼓聲更震耳欲聾,口號聲更聲嘶力竭,好像毛主席本人就要出現在眼前了。

可是當警車開道、幾十個人抬出那兩個大芒果時,我驚呆了,這哪是水果,分明是兩個大塑膠模型而已,由於是塑膠的,輕飄飄、搖搖晃晃;而且那個芒果的顏色, 好像也沒有塗好,花里胡哨,更顯得是假的。我當時的心情很失望,因為以為是“王果”的芒果,怎麼是這個樣子?好像期待一個獅子,結果來的是一只老鼠。

但周圍的人,那些大人們,好像根本沒有我這種心思,他們跳呵,唱呵,高興呵,流泪呵,感動得好像肚子裡都塞滿了芒果、王果,他們已經成“王”了。就這樣折 騰了差不多一整天,滿街的塵土,滿街的垃圾,滿街的興奮,最後是滿街的疲憊不堪。全縣十多萬人,放棄了所有的工作,所有的家務,所有的個人時間,鬧騰了一 整天,為的是兩只塑膠模型的芒果!這是我少年記憶中最荒唐的事件之一。

所以今天看到中國人又成千上萬地出來,歡送幾只熊貓,就感到像當年萬眾歡迎幾个假芒果那樣可笑,那樣滑稽,那樣不思議。當年的瘋狂可想而知,因為那是一個 多麼封閉的時代,全中國幾億人,只有一個大腦,就是毛主席指揮我前進。如果那個時候毛主席下令打台灣,解救吃香蕉皮的台灣同胞,可能中國人的屍體把台灣海 峽填平了,還要向前沖。

●從芒果到熊貓,都比人重要

可今天,畢竟距離文革已經四十年了,中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在物質層面。有次在網上看到我度過少年时代的那個縣城,居然也有很多高樓大廈了,原來 的那個迎接芒果的火車站,早就被現代化的建築所取代。可是,從警車開道、萬人送熊貓,百家媒體爭相報導來看,中國人的群體狂熱,還停留在四十年前迎芒果的 階段,沒有多大根本性的改變。只不過那個時候人們迷信的是毛的個人權威,而現在則是“國家民族”的所谓“國威”。奧運,就被視為提升中國地位形象的機會, 於是幾只動物,也由此身價百倍。而個人的命運,個體的價值,則被淹沒在這種群體主義,民族主義狂熱之中。

從芒果到熊貓,中國人還在被政治意識形態洗腦而不知。當年迎接芒果那種毛式共產主義不靈了,現在共產黨玩的是熊貓、奧運、中國、民族这些可以煽动群體疯狂 的概念。表像不同了,但實質是相同的,都是在群體的名義下,无視、践踏,甚至泯滅個人,於是才出現熊貓比人更重要的滑稽劇。

——原載台灣《看》雙週刊2009年5月7日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歷史上著名的海盜(圖)

翻譯 by 七彩魚 @ yeeyan.com 2008年12月11日 雙語對照  原文  

簡介

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各國海軍實力大大加強,海岸巡邏更嚴密,海盜們再也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 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幾乎銷聲匿跡。然而,海盜並未從此絕跡。最近,索馬里海盜劫掠巨型油輪,震驚世界。海盜再次成為全球媒體的焦點。《時代》以「公海上的 危險」為題,講述了歷史上幾個著名海盜的冒險故事。

綁架凱撒大帝:公元前75

  

 

       今天土耳其南部西利西亞的小海灣,公元前是海盜們的老巢,他們恐怖統治東部地中海長達兩個世紀。這伙海盜最著名的人質是凱撒大帝。可事實證明,那次綁架是他們最大的失算。公元前75年,一夥西利西亞海盜綁架了一位25歲的古羅馬貴族,他就是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當時,凱撒正前往古羅德島。凱撒沒有被嚇倒,反而憑個人魅力迷惑綁架者,勸他們索要雙倍贖金,還開玩笑說將來會如何懲罰他們。贖金支付後,尤利烏斯·愷撒獲釋,重新回到羅馬艦隊統帥的位置上。後來,未來的地中海之王抓住了所有綁架他的海盜,將他們一個一個釘死在十字架上。

 

基恩·弗羅萊(Jean Fleury搶劫阿芝台克黃金:1523

   

 

  十六世紀初期,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美洲各土著帝國,搶來數額龐大的戰利品。大批金銀財寶經船運穿越大西洋,進入法國海盜弗 洛萊的勢力範圍。西班牙運寶船武裝精良,但行動緩慢,是弗洛萊獵捕的首選目標。法國人的海盜船小艦隊行動敏捷,在葡萄牙海域捕獲了其中的三艘,船上滿載黃 金、珠寶和珍禽異獸,全是西班牙人不久前征服美洲阿芝台克蒙特馬祖王國的戰利品。打那以後,西班牙人受到弗洛萊的啟發,開始密切監視「海上獵手們」的動 向。最後,西班牙政府竟給從事非法海盜活動的「私掠船」發放執照,藉此坐地分贓。

 

 

巴巴羅薩(Barbarossa搶佔卡普里島: 1535

 

 

 

         一個人心目中的愛國者,或許是另一個人眼裡的海盜。巴巴羅薩(大航海時代4海盜王海雷丁的原型譯註),人稱「紅鬍子」,著名的奧斯曼土耳其海盜四兄弟之一,他們的冒險事蹟令整個土耳其帝國(及其穆斯林同胞)膽顫心驚,讓基督教國家飽受折磨。1535年,「紅鬍子」奪取了意大利美麗的小島--卡普里島,該島距離意大利最富裕的基督教城市之一--那不勒斯僅有很短的航程。他建造的城堡,至今屹立在這個意大利小島上。

 

 

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 )奇襲西班牙港口加地斯:1584

 

  

 

  這位英國人也許因環繞世界航行而聞名遐邇,但不要忘記,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也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最喜歡的海盜。事實上,他環球航行的使命之一,就是從西班牙人手中搶奪財寶,並送回英國--他感激不盡的君主手中(他可以從戰利品中分得一半)。這位愛國海盜最了不起的壯舉,同時也給西班牙國王沉痛的一擊:他奇襲了西班牙港口加地斯,摧毀了集結在那裡、即將進攻英格蘭的西班牙海軍艦隊多艘艦隻。

  

亨利·摩根(Henry Morgan佔領巴拿馬:1671

 

  

 

  西班牙從新大陸寶庫中攫取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多數途經巴拿馬運回國內。因此,巴拿馬成為當時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成為強盜眼中的一塊肥肉。1671年,海盜王亨利·摩根在英國政府的許可下,率領1400名海盜攻打巴拿馬城。摩根「船長」是加勒比海最令人聞風喪膽的一幫海盜的首領。儘管巴拿馬城中的西班牙人數量上比海盜多,但守城者被海盜的名頭嚇得暈頭轉向。不過,海盜們大失所望,沒有多少收穫:在摩根「船長」進攻之前,大多數金銀財寶已被人偷走了。

 

 

基德船長霸佔亞美尼亞商船:1698

 

  

 

威廉姆·基德(William Kidd)的冒險經歷成為許多文學作品靈感的源泉,也刺激人們沒完沒了地尋找他埋下的秘密寶藏。但是,基德最大的收穫,多半來自他第一次真正算是海盜的行動(在這之前他只不過是英國海軍私掠船船長):在印度海岸附近強佔了亞美尼亞商船「卡拉·默茲特號」。船上的貨物非常昂貴,他賣掉了一大部分。在伊斯帕尼奧拉島(即現在的多米尼加共和國)海域,他鑿沉了這艘船。但在毀船之前,他很可能把大量財寶埋藏了起來。本月,這艘沉船的遺骸被準確地識別出來。

 

黑鬍子封鎖查爾斯頓港口:1718年

 

  

 

愛德華·蒂奇,歷史上最為恐怖的海盜之一,人稱「黑鬍子」,出沒於美國北卡羅納州的東海岸(Outer Banks)外部海域,騷擾進出英國殖民地的運送菸草、染料和蔗糖的船隻。除了攜帶這些船上的貨物逃走,並親自變賣之外,他還劫持當時的「超級油輪」運奴船。黑鬍子最大膽的一次行動,是封鎖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洗劫了港內數艘船隻,但僅僅索要一樣贖金:用一箱藥品交換人質。

 

鄭一嫂退休做富婆:1810

 

 

 

在 丈夫鄭一去世之後,有青樓背景的鄭一嫂接管了丈夫的幾百艘海船,在整個南中國海打家劫舍。從中國沿海直至馬來西亞,她手下的紅旗幫艦隊威名遠颺。她一生最 引人矚目的成就,莫過於她選擇了恰當的時機,全身而退。由於無法戰勝鄭一嫂,當時的中國政府對她進行招安。她接受了,帶著掠奪來的巨額財富退休,成為體面 的富婆。對於自己人,她也給予很好的安置:鄭一嫂手下的海盜全部被赦免。電影《加勒比海盜》中有一個人物,創造靈感可能來自鄭一嫂。

 

索馬里海盜劫持超級油輪「天狼星號」:2008

 

 

 

 

索馬里海盜以前也曾選擇過攻擊巨型目標:一艘法國籍巡航班輪;一艘烏克蘭貨船,船上載有軍事裝備,其目的地至今是個謎。但是,沙特商船「天狼星號」是迄今為止武裝民船劫持的最大的船隻:這艘超級油輪足有1000多英呎長,排水量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軍軍艦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三倍。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中國反人權戰略的對外擴張

by 阮銘 2009/05/04

六四屠殺到今天,是中國反人權戰略對內奴役本國人民、對外抵制全球民主化浪潮的20年。其結果是中國開放式新奴役制度的崛起,並導致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在全球停滯與退卻。

鄧小平的反人權理論

在紀念六四20週年之際,出現主張「和解」的聲音。「和解」的對象是誰?是屠殺與被屠殺者的「和解」嗎?共產黨雖高舉「和諧」旗幟,但絕不會在人權問題退讓一步。

鄧小平在六四後說:「必須堅決制止動亂,以後遇到動亂,還要堅決制止。西方國家說我們侵犯了人權,真正說起來,國權比人權重要得多。他們那一套人權、自 由、民主是維護霸權主義者、強權主義者利益的,我們從來就不聽那一套。你鬧資產階級自由化,用資產階級人權、民主那一套來搞動亂,我就堅決制止。堅持社會 主義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

這就是鄧小平以專政手段對抗人權的理論,也就是差一點當上歐巴瑪政府「情報委員會主席」的「中國通」傅立民(Charles W. Freeman, Jr.)認同的所謂「中國領導層在事後檢討整個事件的主流意見」。

從戰略防禦到戰略擴張

中國開放式新奴役制度崛起的大廈,正是建立在鄧小平的反人權理論基礎之上,而且愈來愈獲得西方政、商、學界「主流意見」的欣賞。

美國芝加哥「制度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方紹偉(Frank S. Fang)出了一本書China fever : fascination, fear, and the world's next superpower,我想可以譯作《中國發燒:令人迷醉又生畏的下一個全球超強》吧。

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段故事,一對夫婦走出Walmart時,一位電視記者走上前去。

問:你們為什麼買了兩輛中國造腳踏車?

答:因為便宜,我們兩個孩子可以騎車上學。

問:你知道那些工廠工資多麼低,還僱傭童工嗎?

答:無論工資多低,多少能掙點錢,我們也有了便宜的腳踏車。你指責僱傭 童工,一小時6.75美分?難道你寧願那些孩子整天撿垃圾和別人仍掉的食物?你覺得垃圾比工廠衛生嗎?對他們來說,哪怕是一小時一美分,也總比分文全無強 一點。而對我們來說,正是因此才能買到廉價日用品來滿足我們和孩子的需求,當自豪的父親和母親。

作者對創造這種中國製造、美國消費「遊戲規則」的反人權黨國專制度十分欣賞。他說:

「黨像是一個大家庭,競爭是比德才。現在回過頭看,堅決平息1989年的動亂是很有道理的。有條不紊的德才繼承,成為中國一個歷史里程碑;決策效率提高 了,領導人能積累經驗,有才幹的人可以較久保留在工作崗位上,這些方面都比西方競選式民主制度有優勢。最重要的是,黨的精英現在可以對中國自己的制度更有 信心,在抵制西方式民主制時也可以比較理直氣壯。」

20年前,中國的反人權戰略是受到譴責和制裁的。那時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正席捲全球,從東歐經蘇聯到蒙古的共產國家紅旗紛紛落地。鄧小平只得採取防禦戰略, 他的反人權專政手段只敢對內,關起門來鎮壓本國人民的自由人權運動。對外則宣稱「不當頭」、「韜光養晦」,「我們誰也不怕,但誰也不得罪」。

鄧小平黨國「大家庭」的第一個接班人江澤民喜歡耀武揚威,也只敢在台灣選舉總統時試射幾枚飛彈,妄圖嚇倒台灣人民。當台灣人民以選票打敗他的飛彈時,江澤民只得敗興收場。

中國反人權戰略從防禦轉向對外擴張,是鄧小平黨國「大家庭」的第二個接班人胡錦濤。

胡錦濤政權利用全球貿易獲得巨額順差,實現其反人權擴張戰略,抵制和撲滅全球自由、民主、人權浪潮。他說得好聽,中國對外援助是「無條件」的。不錯,自由 國家對外援助往往附有受援國必須改善人權的條件,即不得利用援助強化其反人權的專制腐敗統治。中國援助的主要是專制腐敗國家。所謂「無條件」,只是不要你 改善人權,也就是讓你繼續強化反人權的專制、腐敗統治,同中國站在一起,對抗自由、民主、人權潮流的「另一種條件」。

於是在胡錦濤中國的「無條件」援助下,北韓、緬甸、辛巴威之類「失敗國家」的反人權專制腐敗政權起死回生,伊朗、古巴等反人權獨裁政權強化其專制統治,第 三波浪潮中誕生的新興民主國家也開始效法中國,在民主道路上止步或倒退。一個聽命於中國的反人權國家聯盟已經在聯合國內形成,使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形同癱 瘓。在人權爭議中,中國的得勝率從1995年的43%增加到82%,美國則從57%跌落至22%。

從「和解」迷夢中醒來

20年來,自由國家對中國反人權戰略的節節退讓,已經使一度陷於全球民主化浪濤中掙扎的專制政權零星孤島聯合起來。上海合作組織有效地遏止了專制國家爭取 自由民主人權的「顏色革命」。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在2005年鎮壓安疆(Andjian)民主示威運動,屠殺了數百名抗議人士,中國和俄羅斯都提供了支持。卡里莫夫訪問北京獲得紅地毯的 禮遇和6億美元的石油交易。中國還為上海合作組織的中亞國家進行反暴亂訓練。

在六四屠殺20週年的今天,中國的開放式奴役制度和反人權戰略的「成功」,已經使與來愈多的西方人士認為:「中國已經打破了自由、民主、人權和經濟成長之間的連結,使世界各地的專制政體大受鼓舞,表明這是一黨政府能在全球化和大眾傳播下好好生存的年代。」

對於反對奴役制度,認同自由、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人民,這是一個艱難的年代。奴役者絕不會同被奴役者「和解」,他們正在得意的誇耀「平息暴亂」的「成 功」和新奴役制度的「崛起」。唯有從「和解」迷夢中醒來,聯合一切維護自由、民主、人權的力量,阻止中國反人權戰略的全球擴張,才能終結這「一黨政府能在 全球化和大眾傳播下生存的年代。」

(作者為台灣綜合研究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