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又一個殘酷的歷史玩笑

by 延平旁聽生 2007/09/13

一個人若是有意自我作踐,當然可以找出很多方法。所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如果連起碼尊嚴都不顧了,還怕找不到方法嗎?

要深入了解一個民族的靈魂,可以從這個民族如何選擇以及塑造自己的民族英雄切入。倘若他們所依賴的是謊言,一系列的謊言,連綿不斷的謊言,則應該可以斷定,這是一個自作孽的民族,準備代代踐踏自己的靈魂。

仔細看了上個月舉辦的幾個「郭雨新百年冥誕」紀念活動,不禁有如上的聯想。先看一下紀念會上的一些發言。8/16的「郭雨新百年冥誕紀念座談會」上(自由時報)﹕

“姚嘉文認為,郭雨新一九七八年在美國宣布參選總統,雖然在法律上不能成為實質候選人,但觀念上卻打破台灣僅是「被統治者」的想法,台灣人要有自己的總統,對後來推動總統直選有啟發作用。

“游錫堃說,郭雨新可說是黨外運動的「祖師」、黨外之父,強調郭其實是台獨主義者。郭雨新當初宣布選總統的「競選總統演說辭」,強烈主張「住在台灣的居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命運,來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同時,陳水扁以總統身份在「紀念郭雨新百歲冥誕影像特展」致詞時表示﹕郭雨新是黨外運動祖師爺,台灣民主之父。(中央社)

8/30《自立晚報》報導﹕“郭雨新先生百年冥誕影像紀念巡迴展」昨〈二十九〉天起在市府中庭展出,陳菊市長致詞時表示,郭雨新先生為台灣人留下一個不受利誘、威脅,有骨氣的典範,這對後代子孫很重要,所以台灣人到現在還會感念他。”

看一看幾個很簡單的事實。台灣人僅是「被統治者」的想法,早在郭雨新之前就已經被數不清的台灣人「打破」了;台灣人要有自己的總統的想法,也不是從郭雨新才開始。「台灣獨立」的想法,早從1920年代台灣左派運動就已經開始流傳了,戰後更是普遍流傳。難道,這些都需要等待郭雨新遲至1978年站出來「啟發」嗎?姚嘉文、游錫堃、陳水扁為賦新詞強說愁,委實太矯情了。

陳菊稱贊“郭雨新先生為台灣人留下一個不受利誘、威脅,有骨氣的典範”,更是諷刺。若說典範,恐怕“晚節不保”還比較適切吧。郭氏晚節不保的種種,是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中在美國留學或者生活的台灣人所知之能詳的。起初,很多海外台灣人原本有意接受郭的領導,至少很願意聆聽他的意見。到後來,普遍無法接受郭的曖眛言行。郭以及張富忠等立場不甚明朗人士的「台灣民主運動同盟」,後來在政治立場上顯然並非「明確主張臺灣應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按﹕李筱峰在紀念會上如此贊揚郭)」。很多台灣人漸感不耐,終而掀起批郭風潮。這方面的文獻,兩年前本論壇曾經有部分整理(郭雨新: 另類觀點)。

其實在郭遷居美國之前,早已經從宜蘭父兄輩口中得知他那「雙面刀鬼」性格以及事跡,擅長遊走在民意與國民黨之間。誠然,威權體制環境下求發展,或許有其不得不爾的緣由。在往日的台灣,確實有不少人以此辯解自己的言行。實情果真如此嗎?究竟是不得已的生存之道?或者是左右逢源時掩飾真面貌所用的遁辭?坦白說,真偽難分。然而,一旦擺脫獨裁者的桎梏,到了自由天地的海外可以為受苦受難的台灣大聲疾呼的時候,倘若還繼續沿用同樣的遁辭,則真偽立判。顯然,他繼續在尋求左右逢源的好處,企圖遊走在台灣人、國民黨政府與中國政府之間。再加上所發表的政治論述,粗糙而且幼稚不堪,完全經不起剖析,是以當時海外台灣人很快就看穿了﹕真正的郭雨新,原來不過爾爾。

這樣一個政治判斷乏善可陳、人格操守可議的政客級人物,居然被推崇為「黨外運動祖師爺」、「台灣民主之父」、「黨外之父」!幾個位高權重的本土派政治人物,如此為台灣人民擇取以及塑造本土英雄,也算是在捍衛本土價值嗎?

自作孽地糟蹋自己的民族靈魂!又是一個殘酷的歷史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