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0日 星期一

「民主化」的進程和「本土」、「獨立」

by Echo 2006/11/20

南嘉生兄:

您說:『關於政治性議題,在國內本來就是以統獨立場作為最高層次的辨識符號。』又說:『台灣從戰後到美麗島事件,從美麗島事件到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他們的論述都是以本土、台灣獨立民主為核心精神,發展出他們的政治論述,反映在他們的選票得票率,也是節節上升。』

您把台灣「民主化」的進程和「本土」、「獨立」等觀念套在一起,以此解釋成泛綠選票越來越多之因。據我所知,台灣民主化的過程裡,「爭民主」、「反集權」、「反腐敗」的成分,要遠大於「反中國」的成分。要不然,您如何解釋,當初所謂的「黨外」,事實上包含了很多統派的人士?台灣民主化的初期,這些統派的人士也是跟獨派人士一樣,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我們能因為「把民主化誤認為台獨化」,而忽略這些人的貢獻嗎?當然我並不是說您這樣講,而是您的思考模式(民主化=台獨化)自然會導致這些統派人士爭民主的事實被忽略。

個人比較同意 Michel 的看法:『高來高去的意識型態問題,向來不是基層政治的核心議題』。統獨的意識型態,向來都不是選舉時最最重要的問題,不管在過去台灣民主化的進程上,還是在現在、在未來的實際選舉上(總統大選除外),統獨都不會是最關鍵的。

請注意,我並不是說,統獨問題不重要,而是說,在投票的那一剎那,統獨問題不會是最關鍵的。人民真正去投票時,心中所想的,都會是與其最切身有關係的,也就是說,不是這個候選人會不會為國家怎樣怎樣,而是這個人會為「我」、為「我所住的鄉里」、頂多為「我所在的社會」怎樣怎樣。這是人性的自私特質,不是我們能夠否認的。

您說:『政治問題不解決,其他的都是支流末節。在東方文化中,政治就是一切,政治就是所有社會問題的核心。今天台灣所遇到的困擾,哪一個不是從政治衍生出來的問題?』

您似乎是在回答「政治不是社會問題的核心」的命題,然這個命題並不是 Michel 的原意。Michel 一直在強調的是「意識型態不是政治問題的核心」。

您說:『明白的說,田秋堇委員所做的事情,從個別案例來說是對的,但總體來說是意義不大。田秋堇再怎麼做,只要國民黨重新掌權,再來個核五,他所有的努力等於泡湯。我並不是在否定田秋堇的努力,而是這樣的努力基本上並沒有抓到台灣社會脈動的主流。他與其這樣努力,不如利用他家人、她先生及她本人的力量,讓新潮流對台灣國家發展方向,有一個相對較正確的方向,比較重要。』

南嘉生兄,我們在網上相識數年了,也因為看法不同而有過很多無數次很激烈的爭議,但是,您在這欄的回文,尤其是上述這一段,卻是首次讓我對您的思考走向感到憂慮。

我們常說:『泛藍人士真是爛,陳水扁台北市長做得那麼好,泛藍竟然只選顏色不選能力。』而在泛綠的論壇裡,有多少心血、精力,花在討論「泛藍的只選顏色」的不對,是造成台灣社會停滯不前的主因。

現在,您告訴我們,只因為田秋堇沒有在某些時候做「矯正國家方向」的事,因此,不管她多清廉、不管她多認真、不管她為國家社會付出多少,都不值得我們支持?

難道,您現在也認為,泛藍的「只選顏色」是合理的?陳水扁理所當然不應該連任,只因為他沒有棄綠投藍?

我的憂心在於,如果連您這樣用心思考的泛綠菁英都往這個死胡同裡鑽,將藍綠推擠到「你死我亡」的地步,那在「目前台灣藍綠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憑空從地球消失」的現實狀況之下,我們如何去想像一個台灣未來的社會藍圖?

講到這裡,請您,還有讀者諸君,在「把獨立放在眼前當作目標」之時,退一步(或進一步?)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獨立?

是的,我們為什麼要爭獨立?

當然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我願意在這裡先提出我的看法:獨立,跟人類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最終目標就是要盡量讓每一個單一的人民生活過得好。這「好」不單只是經濟的問題,還包括法治、平等(沒有特權階級)、自由、社會正義(被人欺負的時候有正義的力量替你討回公道)、。。。等各方面。也就是說,獨立,就是要有一個理想的社會。

這些聽起來似乎跟「獨立」沒有什麼關係,但細想其實又不然。因為,中國文化本身,不管它的「人民教化」的口說道德是多麼的高尚好聽,當落實到實際的社會運作時,則完全是反法治、反平等、反自由、反社會正義的,如果我們讓台灣一直浸淫在中國文化、中國官場、中國社會中,那台灣將永遠沒有機會變成一個「好的社會」。

亦即,如果沒有獨立於中國之外,台灣將永遠走不到理想社會。因此,對台灣來講,獨立是絕對必要的「手段」。

換言之,在我們一直都認為是「目標」的「獨立」,其實只是一個「達到我們主要目標(理想社會)」的「必經手段」而已。

在這裡請注意,『獨立是絕對必要的』,跟『不計一切後果先獨立再說』是完全不同的。當你的心中只認定『先獨立再說其他一切不管』,而忽略了『為了更美好的社會』才是最終目標時,你的思考模式便會變成類似現在這樣:

『不管這個人對美好的社會(我們的目標)做了多大的貢獻,只要他不符合「獨立」的要旨(我們的手段),我們就摒棄他。』

以及:

『不管這人多麼爛、多麼符合中國文化中的「反理想社會」的特質,只要他符合我們「獨立」的手段,我們就支持他。』

試問,這樣的思考模式會將台灣帶向何處?

從一個「中國人統治下的亂七八糟的社會」,走到一個「獨立自主的亂七八糟的社會」,生活一樣糟,社會一樣沒有正義,貪官污吏一樣滿街跑,特權階級鬥爭一樣剝削著弱勢,被欺負一樣沒有法治替你討公道,整個社會還是弱肉強食的社會,就跟中國文化的社會一無二致,這樣的獨立,對台灣的昇斗小民,有任何意義嗎?

回頭看看台灣的民主化的過程,您應該可以看得出來,這個過程,其實從一開頭就是一直在往「理想社會」前進的。為目前台灣的民主開疆闢地的那些前輩,他們的目標其實是「理想社會的台灣」,而不是「獨立的台灣」。這兩者雖然並不互相衝突,但是,如果誤把手段當成目標,那可能我們會走很多冤枉路而大大地延遲目標的到來。

至於,為什麼一路走來都是往「理想社會」前進,現在的政治操作卻會變成「統獨是最高指導原則」,搞到現在社會對立這麼嚴重,連「往理想社會走」都變得不可能 ,或是更難達到真正的目標了?整個歷史為什麼會走成這樣?

各位讀者不妨冷靜地想想,想想:

(1)當初以「理想社會」為目標的過程當中,社會並沒有如此嚴重的對立
(2)現在以「統獨」為目標時,社會變成如此對立

當社會對立嚴重,使得「往理想社會」的目標變成不可能時,真正得利最大的是誰呢?我相信絕對不會是弱勢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