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7日 星期三

從頭版頭談起

by 黃淵厚 2006/09/27

一九六○年九月廿六日,美國舉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收看的觀眾約七千萬人,佔當時成人人口三分之二。這是媒體在政治力場的光榮標記。

二○○六年九月廿六日,台灣各報同時刊出游錫堃控告中國時報的新聞,因為該報在前一天的頭版新聞指他發表了「中國豬」言論。中國時報則在二版以「小啟」澄清並致歉,面積不到三張郵票大小。

這是台灣媒體專業崩毀又一事證。才一個多月前(八月十八日),聯合報頭版大標題「趙建銘賣十三克拉巨鑽」,也在兩天後坦承「未向趙建銘先生及蘇德建先生查證」!

未查證的新聞,可以放在頭版頭,為什麼?尤其是這次「中國豬」這麼敏感的字眼?

「…可是現在,好像有愈來愈多的外省人,是用比較驕傲的方式來說:『我是中國人,我不是台灣人』。尤其最近幾年,特別是這幾個月,有這樣優越感傾向 的愈來愈多了!…」在台灣超過五年、寫了《風和日暖:台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改變》這本書的法國學者高格孚(Stephane Corcuff),這次來台,接受《當代》雜誌訪談時宣稱他有了新的發現。他推測是陳水扁擔任總統、中國的崛起這兩個因素使然;以及外省人在「光復台北」 之後,「光復台灣」的濃厚期待。

高格孚的觀察沒有錯,因為稍早台北馬市府贊助發行的《Insight City Guide: Taipei》才對外籍觀光客說,「台灣人」的稱呼「會讓戰後來台的中國人不舒服」。

是不是這些因素,一種揉合中國人的驕傲與光復台灣的革命心態,讓一則所謂「中國豬」新聞,在未經查證之下上了頭版頭?尤其是同一家報紙的主筆楊渡,前不久才在網站公開倡言「不敢動亂,倒扁免談」,要群眾「大幹一場,而且不惜動亂」。

聯合中國這兩家國民黨黨國時代中常委辦的報紙,對台灣民主化過程或有貢獻,但是在政權轉移至台灣人的李登輝、陳水扁之後,對李、陳的攻訐之猛烈有目共睹。可是,當媒體不再以真實報導為職志,不再以查證為信條,這種公然的毀壞專業倫理,如何「深化民主」?如何「族群和諧」?

TVBS外資事件、NCC政黨介入爭議時,那些踴躍發言的新聞學者,以及七一五聲明的親綠學者們,面對聯合中國兩報的專業崩毀,輿論功能的扭曲異化,卻顯得那麼安靜,是媒體霸權之前的臣服?還是道德之下的偽善?

對話、對誰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