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9日 星期二

崑濱伯的台灣精神

by 海兒 2006/09/19


在兩年前,一部述說台灣在加入WTO後面臨進口稻米低價競爭,對於台灣稻農所造成的衝擊的紀錄片──「無米樂」,由於片中的主人公之一的「崑濱伯」──黃崑濱在面對台灣稻業在進口米的低價競爭下逐漸勢微,那份既無奈又不捨卻猶樂觀以對的人生態度,不知道感動了多少台灣人。

然而,在兩年後,「崑濱伯」卻在第四屆全國「冠軍米競賽」中打敗全國35個鄉鎮的參賽者脫穎而出,拿下「米王」的寶座,而被媒體謔稱他現在是「有米樂」。儘管「崑濱伯」在獲獎後仍謙稱的表示,他會得獎是靠「天公怕」幫忙,但任誰都知道,能夠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全國「冠軍米競賽」中獲獎,若不是靠著長期默默投入無數心力、不辭辛勞的在面對田土背對天的揮汗工作,是絕對不可能僅靠「天公伯」的幫忙就獲得優勝,特別是「崑濱伯」所在的是默默無聞的台南後壁鄉,這一次其所種的稻米竟能打敗已經連續數年拿下冠軍米寶座的東部米,更是絕非僥倖(註1)。

「崑濱伯」這個從「無米樂」的無奈搖身一變成為「有米樂」的「米王」,如此具有傳奇性的故事,除了再一次地顯示出台灣稻農確實擁有世人不可輕乎的深厚技術實力外,同時也指出了在台灣加入WTO後,面對進口農產品的低價競爭下,台灣的農業唯有善用這些深厚的技術實力,將農產品精緻化以提高附加價值,才能夠突破困境開創出另一番全新的局面。而「崑濱伯」的傳奇故事所代表的,其實正是提醒了台灣人所逐漸遺忘的「台灣精神」,事實上正是目前台灣社會所面臨各種瓶頸的一個解答!

儘管統派政客們至今仍然不時自愚愚人的誇耀過去在兩蔣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有何等的偉大貢獻,企圖以古非今來誤導台灣人民。但若就事實來看,台灣過去半世紀的經濟發展動力,主要還是倚靠佔90%以上沒有政府奧援的中、小企業,以及廣大沒有任何福利保障的農、工階級胼手胝足所打拼出來的,而不是蔣政權集團藉由黨、政勢力所掌握的公、私營大企業,以及享有各種優厚福利保障的軍公教寄生階級所造就的。

換言之,台灣的經濟能夠有今天的成就,主要還是倚靠台灣人那種自力奮發的「台灣精神」所造就的,與蔣政權集團那種只會靠特權養米虫吸取台灣人民膏血的官僚資本主義經濟根本沒有關係,否則,今天在台灣在加入WTO後,由於面臨全球化競爭的壓力使得產業必須重新調整而面臨種種的問題時,統派政客也不會拿不出任何具體可行的對策,光是要大家「西進」靠中國市場來解決問題了。

試想:如果「崑濱伯」在拍完「無米樂」之後,只會如統派人士那般的怨天尤人,抱怨政府不照顧,或者是聽信統派政客美麗的謊言,奢想著統派政客們能夠促成農產品銷往中國來解決問題的話,到最後「崑濱伯」如果不是只能繼續唱著「無米樂」自怨自艾以終,就是在中國在其他WTO會員國的壓力下不得不全面開放其農產品市場,一切仍舊又回到原點而未真正解決他在面臨WTO下所造成「無米樂」的老問題(註2)。

因此,如果要振興台灣的經濟,就絕對不可能聽信統派政客那種缺乏想像力,只會一味的要大家尋求政府照顧,或是光會要大家「西進」的餿主意,而是應該重拾那種不怕挫折、獨自打拼出一面天的「台灣精神」才是!

(註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0918/1/46hn.html
(註2) http://www.epochtimes.com/b5/4/2/6/n461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