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MIT學者黃亞生:民主終將勝利——駁李世默


【大紀元2013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李世默(Eric X. Li)是一名上海的風險投資人士,曾在美國受教育的他近年來在西方媒體大肆吹捧中共黨國資本主義,認為該制度優於西方民主體制。2012年2月16日,李世默在《紐約時報》撰文聲稱,若沒有中共1989年的血腥屠殺,就沒有中國的經濟增長。今年7月1日他更在TED全球大會上發言,繼續兜售其美國式民主將走向滅亡的觀點。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教授黃亞生近日在TED網站發表博文,駁斥李論點的誤謬。
黃亞生曾在2011年受邀請在TED大會上分析民主制度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他在TED網站上發表長篇文章,反駁李世默的論點。他指出,如果一個人得了癌症,醫生對他說:「你可能死于癌症」或者說「我希望你死於癌症」。這兩句話區別極大:第一句話是一種推斷,而第二句話表達了一種願望和偏好。這和馬克思與其信徒的做派如出一轍:前者紙上談兵,而後者則通過權力和暴力來迫使人們執行他們的意志。而李世默對專制統治階層的主觀意志和動機視若無睹。
黃亞生說,人類已經有幾百年的民主歷史,並且有幾百個國家過渡到民主的經驗。當一個國家變得越來越富有時,就會邁向民主。這一點有數據證明。1960年代,全 世界只有大約25%的國家是民主國家,現在的比率則是63%。從獨裁轉向民主國家的例子遠遠多於從民主轉向獨裁國家的。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府學教授裴敏欣曾指出,在人均GDP高於中國的25個專制或半專制國家中,有21個仰賴自然資源為生,但這些是特例。總體而言,國家越富裕,就會越民主。
現在,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中沒有一個實行一黨專制(新加坡也許是個特例)。不管李世默喜不喜歡,這些國家最後都殊途同歸。
黃亞生認為,李世默似乎覺得民主國家更加腐敗,其依據是「透明國際指數」(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index)排行榜。在這個排行中,中共好像比幾個民主國家更「透明」。黃亞生說,用透明國際指數來衡量一個建立在不透明基礎上的政體極具諷刺性。首先,所謂的透明國際指數是民主的產物。民主國家更透明,數據也更透明。因此,
對於專制國家的腐敗,我們對民主國家的腐敗瞭解的更多。李世默不斷拿中共的腐敗與民主國家對比,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一個簡單例子就能說明這一點。2010年,兩名印度企業家建立了一個網站,稱作「我行賄了」(I Paid a Bribe)。這個網站能讓印度民眾匿名發帖,揭露日常生活中需要行賄的例子。截至2012年8月,該網站一共錄得二萬宗腐敗報告。中國民眾試圖效仿,建立了類似的兩個網站,但立刻就遭到中共的封殺。根據李世默的邏輯,中國的腐敗報告數量為零,而印度有二萬宗之多,因此印度更腐敗。這個結果極其荒謬。
其次,雖然透明國際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在人民的腐敗感受和腐敗實例之間,其數據無法反映出最基本的區別。民主制中的善惡都比專制政體中的更透明。我們對印度的腐敗瞭解很多,部分原因是因為印度更加透明,該國公民在挑戰和批評政府時無所畏懼,甚至可以在酒店房間中拍下政府官員受賄的過程。最後,政治體制的底層腐敗比高層腐敗更容易見到。所以透明國際指數也許適合評價印度的警察腐敗,但卻不能用於衡量中共薄熙來的腐敗。以上幾點可以解釋中印透明國際排行上的區別。
李世默還經常用透明國際指數指出,印尼、阿根廷和菲律賓都是民主政體,但都因腐敗問題臭名昭著。但他卻省略了關鍵的細節。沒錯,這些國家現在都是民主國家,但是在它們轉型為民主國家之前,都曾經歷獨裁統治。正是這些國家的專制導致了腐敗猖獗。批評新民主國家無法在短時間內根除腐敗是正當的,但是把腐敗的根源和反腐敗的艱難混淆在一起實在是本末倒置。
世界上最惡劣的腐敗分子都來自專制國家。根據2004年透明國際的數據,排名前三位的掠奪者分別是蘇哈托(印尼)、馬科斯(菲律賓)和蒙博托(扎伊爾)。這三個獨裁者一共掠奪了500億美元。民主制對腐敗也沒有免疫力,但是民主國家的官員無論如何也無法趕上這些獨裁者。
李世默對中共政體堅信不疑。他聲稱大部分中國民眾支持共產黨,並援引《金融時報》的數據:93%的中國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樂觀。為什麼不是100%呢?在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國家,要求人們給領導人打分就像讓他們做只有一個答案的選擇題。金正恩在北韓的支持率肯定超過93%。
黃亞生本人有在中國做民意調查的豐富經驗。他發現,中國的民意調查解讀起來非常困難。受試者除了受到的政治壓力之外,有時還會猜測問卷調查的「標準答案」,而不是吐露自己的心聲。
李世默很推崇中共的適應和「自我改正」的能力。黃亞生說,按照李的邏輯,前蘇聯也很有適應和「自我改正」的能力。從古拉格到斯大林的紅色恐怖,到集體化、計劃經濟,再到公開性和改革,然後是私有化、裙帶資本主義。然而在過程中,一共有6,200萬蘇聯民眾被殺,最後的結局還是崩潰。中共也必然走這條路。
李世默不停的吹捧中共64年來的一黨專制,卻對這64年中的血腥細節閉口不提。從1949年到2012年,中共一共有6名最高領導人。這6人之中,兩人被突然踢出權力核心(華國鋒、胡燿邦),一人在失去權力後被軟禁到死(趙紫陽)。兩名毛澤東的繼承人死於非命,一個在內蒙古墜機身亡(林彪),另一個則被虐待致死,並以假名下葬(劉少奇)。在毛澤東發動的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中,幾千萬人喪生。在明知大躍進運動造成大飢荒後,毛澤東竟然下令加快大躍進的步伐。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世默眼中的民主制渾身是病:席捲歐美的金融危機、獻金政治和腐敗。獻金政治是美國的一大問題,的確能夠使整個體制失效。但是失效的原因正是因為獻金政治違反了民主制的原則:一人一票。如果李世默有任何一貫性的話,就應當對獻金政治讚賞有加,因為獻金政治正在讓美國滑向李世默崇拜不已的威權制度。
金融危機並非是美國和歐洲的專利。許多專制政體都經歷過慘烈的金融和經濟危機,比如1997年的印尼和1970-1980年代的很多拉美軍政權。某些奉行計劃經濟的專制國家表面上沒有發生過金融危機,比如羅馬尼亞和東德。但這是因為它們缺乏發生經融危機的最基本條件,即有金融市場。因此,雖然這些國家沒有明顯的經濟周期性,但是卻陷於長期經濟滯漲。
李世默聲稱曾研究過民主制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沒有證據支持國家需要為民主制付出經濟代價。但在公共服務方面,民主制勝於專制體制。學人雷克(David Lake)和鮑姆(Matthew Baum)的研究指出,民主國家在健康和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務優於專制國家。這不僅限於老牌民主國家。轉型到民主制的國家在公共服務方面會有立即改善,而轉型到專制的國家則會退步。
歐美的經濟增長率徘徊在1-2%左右,而中國的增長率在8-9%。李世默把美國和歐洲的的經濟增長率歸咎于民主制,其實是把成熟經濟體基數大凸顯出成長率較小的數學效
果當成了民主制度壓制經濟增長的政治後果。發展中國家(包括專制國家)人均GDP低,
發展空間大;相比之下,成熟經濟體人均GDP高,發展空間自然不是那麼大。這就好比一個10多歲的少年發育速度要遠高於一個成人。
李世默從文化角度拒絕民主。他斷言,民主對中國文化來說是一種陌生的東西。但是,李世默所從事的風險投資對中國人而言也是一種陌生的概念,但這顯然沒有阻止李本人從事這一行並從中牟利。就連李世默的洋名「Eric」都是舶來品。反過來說,李世默真的想堅持一切傳統嗎?難道他想復興女人裹小腳的傳統嗎?
事實是中國人已經接受了很多外國的概念和行為。從文化上反對民主制並不會讓中國人同民主絕緣,但卻會延遲中國人自己決定民主是好是壞的行動。進一步說,如果中國人拒絕民主,那麼中共當局花大力氣去抵制民主豈不是多餘?難道是有錢沒處花了嗎?香港的實踐表明,中國文化和民主並無任何不兼容之處。香港雖然未能直選,但卻有新聞自由和法治,其社會沒有發生動亂,也沒有進入無政府狀態。臺灣的民主制生機勃勃,甚至比中國大陸更加珍惜中國文化和傳統。
李世默對於民主制的立場既不連貫,也不合邏輯。黃亞生懷疑,其動機很簡單,即他支持中共支持的改革,反對中共不支持的改革。另外,關於民主的爭論是件好事,但是要以數據、事實、邏輯和推理為基礎。從這個意義上看,李世默連辯論的門都沒摸著。即使如此,李世默都應該感謝民主制。因為民主制能讓他攻擊美國總統而無需害怕。這一點正是民主制的真正優點,是人類發展的源泉。李世默沒有膽量、也絕不可能在中國的講臺上公然攻擊中共頭子。李世默在美國擁有這樣的自由,但卻不贊成把同樣的自由給予其他中國人民。
民主制並非完美。民主國家不是天堂,但是民主制卻能夠防止民主國家成為活地獄。學者平克(Steven Pinker)在其著作中說,20世紀極權政體一共造成一億三千八百萬人死亡,其中共產主義應對其中的一億一千萬負責。而民主國家只造成二百萬人死亡,大部分來自殖民地的食物短缺和戰爭中的平民死亡。平克指出,民主國家很難當連環殺手,因為其領導人總是受限於體制的制約。民主制這種保險的作用是民主制優於專制以及其它社會制度的最大原因。
(責任編輯:畢儒宗)

何苦仇日仇到頭殼壞去


陳康正 2014/02/28

網路上漸漸有人在批評KANO媚日,是皇民化電影了,我雖然明天才要去看,但是我大學唸過兩年臺灣史,外婆還是南京人,我想很客觀的平心而論,「退一步看歷史,心胸就會開闊許多吧。」
當初開城門迎接日軍是臺灣漢人(現在這家人依舊榮華富貴,一堆人錢存他們家),西來庵事件後放棄武裝抗日的也是臺灣漢人,超過大半的日本統治時間不再反抗是事實,多少代表當時的臺灣人大部分已經接受自己是日本的一部分了,婦女天足解放、剪去滿人奴化的辮子,疫苗接種、可商轉鐵路、電力、自來水、教育普及等等,全是日本人帶來的,雖然是為了殖民統治之便,但建設哪有無目的的?
你要一百年前世界上任何一國政府重人權、反歧視、講公平,似乎都有點為難,臺灣直到二十世紀末還稱呼原住民番仔、山地人,二十一世紀都還有政府強拆民宅、人民逼迫信仰伊斯蘭教的外傭吃豬肉的事情發生了,用現代的眼光,帶著中華民國的歷史恩怨去仇恨當時的日本,太勉強了,不如用當時的臺灣人、當時日本殖民下的臺灣島的角度去想想為何導演會這樣拍呢?我想會比較能夠理解。
何況電影的核心價值是一群青年努力不懈、打破紀錄的故事,何必要扯到什麼媚日,臺灣本來就對日本傾心,那已經是文化的一部分了,孽子的故事裡面的阿玉就是 一個世代人物的代表印記,如果我們真的要像中國一樣對日本人過去的種種一切懷恨,對討好日本的行為叫罵的話,那Mazda廣告、御便當、御茶園、7|11、全家、Hello kitty,全部都銷毀吧;歐陽菲菲、徐若瑄、陽岱鋼都成了漢奸走狗。像話嗎?
一個導演可以先拍日本人用飛機、大砲屠殺原住民的故事,再監製日台合作反攻日本本土的故事,台灣有這樣心胸開闊、能夠客觀描述事情的人,我們應該慶幸,否則就剩下一堆把內部矛盾出氣在外人身上,砸車、砸店的瘋子了。
(作者業商)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乞丐 囚犯 小偷

范紀德 2014/02/19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率團訪中,出訪成員中不乏企業界的郭台銘總裁、宗教界的星雲大師等深具社會聲望人士,筆者不禁想起馬戛爾尼使華的歷史來。 一七九三年的馬戛爾尼爵士,做為大英帝國的全權公使出使中國,率領全團七百餘人的使節團,帶來了西方世界的敲門聲響。本該是當時世界兩大強權的邂逅,卻因為馬戛爾尼爵士為堅持國體而拒絕下跪朝覲的禮儀之爭,而讓這場近代歷史上東方與西方傳奇的相會以無功而返畫下句點。 當時隨團出訪、說得一口好中文而受到乾隆皇帝賞賜的小男孩托馬斯,卻在第二度伴隨公使阿美士德爵士出使中國,再次因為禮儀之爭不歡而散的二十四年後,成為備受尊重的下議院議員托馬斯爵士,並在對中出兵與否的辯論中,成為最強而有力的贊成者。使華、知華而鼓吹征華,第一個對中國敞開心扉的孩子,終成為吹響鴉片戰爭號角的中國通,這種歷史因果的荒謬性,除了單純的禮儀與翻譯問題之外,更深深影響著近代中國歷史的走向與國勢的興衰。 誠如當時馬戛爾尼使華團的隨員安德遜所言:「我們的整個故事只有三句話:我們進入北京時像乞丐;在那裡居留時像囚犯;離開時則像小偷。」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堅持做為獨立國家的國體、大英帝國的代表而拒絕下跪覲見中國皇帝的爭執,不僅導致了兩場徒勞的使華行動,更使東方與西方兵戎相見。或許看似得不償失、小題大作的盲目堅持,卻在在彰顯了做為一個代表祖國的國家與人民,肩負著希望與榮譽的使節為所當為的勇氣與驕傲。 當回頭檢視二百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已然不再是睥睨一切的天朝上國,而是理應做為國際社會平等的參與者活躍於當代,但反觀方才風光落幕的王張會,當中國再次赤裸裸地展現其故步自封的保守與顢頇時,我們是否還有捍衛國體與尊嚴的勇氣?肩負起民族榮耀與期待的自覺? 祝願連戰一行圓滿順利,並當謹記:「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作者就讀中山醫學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