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你今天「公民」了沒─呼喚真正的本土公民運動


新一 2013/08/01

 洪仲丘虐死案,沸沸揚揚幾個禮拜,網友串連組成「1985(英九幫我)公民行動聯盟」,並在7月20日發起白T包圍快閃運動。雖然,上次的快閃成果不彰,但已有人封這場白T快閃是「史上最成功的公民運動」,因此8月3日下午六點,這個聯盟又將共聚凱達格蘭大道,舉辦穿白衣「要真相!要人權!萬人送行洪仲丘!」行動。看來,公民運動在台灣,正夯燒不退哩。

 
 
 
不知何故,「公民運動」近年在台灣很夯,熱衷的名人也越來越多哩(圖取自自由時報)。
 
 
公民運動=油切綠茶?
 
 
由於,自從2006年以反貪為名行倒扁政治鬥爭之實的紅衫軍運動,不但沒提出制度性反貪訴求,反倒以道德重整委員會之姿提出「禮義廉恥」,進行倒扁政治鬥爭,然後一票披著基進外衣實則反動保守的學者給予「自主公民進場」的灌頂之後,號稱「公民運動」者,開始讓人會聯想到髒字。如同,魔王波旬對佛說:「末法時,我讓魔子魔孫混入僧團,披你的袈裟,壞你的佛法」一般。
 
此後,公民團體與公民運動的稱謂,在「藍綠惡鬥」、「藍綠共業」、「藍綠都一樣」的說詞背景下,大量滋生猖獗。於是,「一日公民」、「一日社運」或「今日公民了沒」,就如同油切綠茶一般,不僅輕盈無負擔,人際口感保持清香繚繞、友達關係繼續馥郁濃烈。是故,大家也就對「這廂投擁核馬邦伯,那廂上街反核當一日公民」,抑或「一邊憤怒地要求洪案的真相懲兇,一邊對執著於228、白色恐怖的真相與懲兇者說要放下往前看等說法無動於衷」等精神分裂行徑,見怪不怪。
 
此種「一日公民或社運」的身形無負擔特性,據說可以擴大參與,不僅名流貴婦愛用、更廣獲文青、公知與賢達青睞。再者,其訴求通常也毋須扣連制度跟結構批判,不僅不會有政治沾鍋的危險,更是人畜無害。因此,威權復辟的馬邦伯政權,全面惡搞倒退,公民運動也就不愁沒有議題;於是,馬邦伯就如同掌握「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的權力,反正大家砲火不會齊瞄馬政權,還可以有那麼多議
題可以「公民」跑攤,樂此不疲哩。於是,連選民都當不好之人,卻競相標榜為公民。
 
 
 

「1985公民行動」則是當下動員力最強的公民運動,也以「大公民」自我標榜(圖取自1985公民行動聯盟臉書頁)。

 

名人九把刀,幾乎成了當下台灣公民運動的要角(圖取自TVBS)。

 
 
公民運動的「眉角」?
 
 
雖然「公民運動」很夯,但箇中還是有眉角的。以邇近的洪仲丘、大埔跟服貿三事為例,最多年輕公民跟新面孔參與的是洪仲丘案,次之大埔,再次之則是服貿,其中「政治」成份的多寡,幾成了心照不宣的判準。砲口直指馬政權跟中國因素者,則越不受「公民」青睞,儘管此議題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將最為深遠。
 
至於,想「公民」一下的,撇開洪案白T運動此種以「公民新鮮人」為主事者的純潔度最高之外,大埔案或者先前反核運動,則必須明顯地跟某政黨或政客切割,甚至與以推翻國民黨為職志的本土社團切割,以確保其「公民」純度。此種純度,據說有基進理論為依據,也有歷史經驗為教訓。
 
首先,端就理論依據,其理論是基進的「反資本主義」或「反美帝」,因此類似大埔案其實是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政府(國家)作為資產階級的管理委員會,其施政勢必以財團利益為經緯考量。因此,「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的口號,而非「你敢拆大埔 我拆馬政府」,便可知其理論側重反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普遍意義。因為,據說如果具體指涉「馬」政府,將無法反省批判到以往阿扁上台後,也是遂行圖利財團的發展觀哩。
 
至於,歷史經驗,則是來自於社運圈被民進黨收編之似是而非說詞。事實上,並非民進黨收編社運,而是早就1994年阿扁透由選舉掌握天龍城市長寶座之後,民進黨自己也被「選舉」為政改的體制路線給收編。選舉萬歲路線,而非運動路線,成了主要的邏輯。
 
然而,此種似是而非與不知所云的收編焦慮,轉變成三月反核公民團體主事者,可以因把長期高舉反核的本土社團與政客,排在遊行隊伍的邊邊角角而感到雀躍,可以在七月底的反服貿中,錯開舉辦,並認為本土社團替「服貿=賣台」的政治定性很low,是來亂的。
 
 
「去政治化」是一種政治統治的手段,在台灣社會現況下,如果公民運動去了政治,還是「公民」嗎?這頗令人懷疑(作者攝)。

 

 
刨掉「政治」是山寨公民,去了「本土」是半弔子公民
 
以服貿為例,台灣跟中國沒有談判服貿的迫切需要,但會成為議程絕對是政治,且是本土政治之故。此外,縱要論階級或資本主義剝削,也必須扣合本土,展現出不同在地的階級剝削特色,例如房地產高的地區,其勞動成果的扣押回收機制,是否以此為主軸呢?!
 
況且,資本主義不會永遠只有一套模式,連法國調節學派(regulation school)(這是可是左派分析唷)也認為資本主義總有危機,於是不同的資本積累體制和危機,會有符應的調節模式以因應危機。換言之,連普遍性的資本主義剝削,理論上是會在不同週期或地區展現出不同的在地特色。那麼,「服貿=賣台」的政治指控有問題嗎?
 
事實上,台灣面臨了普遍性跟在地特殊性的問題。普遍性而言,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邏輯,造成台灣積累與發展危機,聯同台灣在地性的國民黨殖民威權復辟,以及具體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崛起下對台灣政經進行地緣打壓。三者相互加乘夾纏。
 
因此,個人認為台灣迫切的政改與社改運動,勢必是將本土社團(聚焦主權與民主議題、公民團體(關心社會人權),以及利益團體(以工會為主),進行串聯揉合,組建一個反殖(國民黨威權殖民)、反帝(反中華帝國)與反剝削的鬥爭隊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