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核能就是這樣失去社會信任的


李尚仁 2013/04/05

公民參與國家重大技術的選擇,應該有正確完整的資訊做為基礎,這應該是民主政治與科技決策的常識。台灣核能爭議三十多年,為人詬病之處就是政府、台電與核電專家經常沒有提供正確資訊。遺憾的是,即使政府推動核四公投,如此狀況仍舊存在。

TVBS四月三日播出談話節目「核四行不行」,清大核工所李敏教授在爭辯核廢料有無永久儲存的地點時,宣稱美國打算永久存放核廢料的亞卡山計畫,是被歐巴馬政治否決掉的,因為場址所在的內華達州參議員太夠力了。他說這純粹是政治決定,而非儲存地點找不到。

然而,紐約時報二○○九年三月五日的報導指出,美國國會在一九八七年選定亞卡山這個場址時,並未經過嚴謹的科學評估,只是基於當地氣候乾燥又偏遠。但後來科學研究發現,穿越亞卡山的水流速度比當初估計還快,核廢料有透過地下水外洩的可能。換言之,李敏教授提供的資訊是片面的,製造出歐巴馬的決定純粹用政治凌駕科學。紐時更完整的報導則指出,亞卡山核廢場址的選擇並未經過獨立的科學評估,其優點受到質疑。

本文並非指控李敏教授說謊。內華達州民強力反對亞卡山計畫,歐巴馬的選擇確實有利爭取該州選票。但不要忘了,內華達州沒有核電廠。把核廢場址設在該州,就跟台灣把核廢放在不用核能的蘭嶼,有異曲同工的政治。

這段插曲有兩個主要教訓。首先,聽到密切涉入相關利益的科技專家,把問題歸諸「政治」扭曲了科技時,公民必須非常小心地檢視相關資訊,以免遭到誤導。其次,決策當局和科技專家們也請記住:核能在台灣所以會失去社會信任,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支持者經常提供片面、混淆甚至錯誤的資訊。但是在網路資訊流通的今天,片面之言很容易就會被揭穿駁斥。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