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逼郝辦花博?
台北市政府近來陷入花風暴,幾乎每天都有議員或立委揪出花博採購項目經費過高。而市政府對此的說法是招標金額若不提高,將無廠商投標;抑或是工期短造成廠商成本增加。但問題癥結點是否在於價格?我認為應該回歸到當初申辦時是否有經過妥善的評估。
花 博並不是被人拿刀架著脖子一定要辦的活動,在申辦時就必須要審慎衡量成本、風險與效益。有管理概念的人都知道,申辦活動一定要經過可行性分析,政府機關更 是如此。若有進行可行性分析,當初就應該有探查過有哪些有能力、有意願承包工程的廠商,也要估計期望工期、樂觀與悲觀工期等。如果沒有可配合的廠商,或者 工期需要壓縮等原因將造成成本大幅提高,導致成本效益比無法合理令人接受,就不應該草率決定主辦。
將台北市比喻成一家公司的話,也就是執行 長見到花博這案子看似有利可圖,便命下屬準備了精美提案報告搶單,卻在拿到訂單之後才開始找上下游廠商。這時才發現沒有可以配合的公司以及交貨期限迫在眉 睫,只好花大錢勉強讓不熟悉的廠商承包趕工,這便造就了所謂史上最貴的花博。可預期這家公司的營收將一落千丈,而股東們在知道這種情形之後,難道不會希望 執行長下台以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