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台灣學研究 國際學者超熱中

Esse, of Something: 老外也愛台灣:[中時] 台灣學研究 國際學者超熱中
台灣學研究 國際學者超熱中

丁榮生 ([中國時報] 20060525)



為何老外要研究台灣?有的是娶台灣某,也有是從收藏一尊神像而入門,卻開啟全球最大的博物館典藏台灣文物。他們栽進台灣的研究,甚至有人現在是教授台灣地緣政治學為生呢!

「國際研究台灣學的風潮從1980年代就開始了,今天熱門課題當然是台海情勢,但他們也熱中探討台灣的民族問題、認同意涵,我認為國際學者的視野及深度值得台灣研究者觀察。」台大歷史系教授吳密察對29日將舉辦的「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所邀近20位研究台灣的國際學者,對其動機與價值的分析。

這次令人矚目且好奇的是,有這麼多國際人士迷上台灣,並有興趣針對台灣深入研究?

吳密察說,動機分兩種,因生活經驗而愛台灣,或為探討台灣的知識型研究。

●費德廉:為監聽共匪廣播而起

也許他們的經驗說來更為有趣。如美國里德學院歷史系教授費德廉(Douglas Fix),他的台灣經驗因「共匪」而起,並娶了台灣某,如今並將研究史料公布在academic.read.edu/formosa網站。吳密察認為,他是研究19世紀後半葉西洋人對台灣描述最完整且詳盡的人。

費德廉在1960年代高中畢業就被派到台灣當監聽「共匪」廣播的大頭兵,不但中文精也學台灣話,後來拿了美國退伍令,竟選擇進台大歷史系,並娶了台灣某,大三才轉回科羅拉多大學,一路唸到柏克萊大學歷史博士。其志業從台灣始,這次將發表「十九世紀影像回顧,介紹歷史圖像的錯誤」。

●范奈格:台荷關係開啟歷史之門

而歐洲的政治大人物通常只認中國,不鳥台灣。但是在故宮舉辦「福爾摩沙」展,曾協助台灣取得荷蘭國家檔案館出借荷蘭東印度公司文物來台展出的荷蘭前總理范奈格是例外,他要來介紹歐洲的台灣研究。

他與台灣的交情是「4百年前的荷蘭祖先」,機緣是外交部亞東關係協會會長羅福全駐日時與當時在日擔任講座教授的范奈格是同事,有回羅福全在他陪荷蘭王子道日出席「日荷交流4百年祭」時,談到「台灣和荷蘭也有四百年的關係」。就這個「也」字,羅福全讓他領悟了歷史的另一扇門。

之後范奈格曾訪台兩次,曾前往當時荷蘭人統治台灣的基地-熱蘭遮城聽到「安平追想曲」小調,羅福全告訴他這就是台灣荷蘭版的《蝴蝶夫人》時,還脫口說:「台荷混血後代是誰?我想讓其有荷蘭國籍」,也在參訪台南收埋荷軍遺骨的四草大眾廟看到台灣人設廟祭祀流落異鄉的荷軍士兵遺骸,不禁眼眶泛紅,表示台灣人有情有義,這些經驗令他成為歐洲熱愛台灣的第一人。

●唐能理:為田都元帥跑遍廟宇

而前美國駐台新聞處處長的唐能理 (Neal Donnelly),將來演講「海外的台灣宗教藝術:一個收藏者的紀事」,因他的收藏讓美國博物館新近有個台灣專案,可說意義非凡。他曾派駐北台長達11 年,近40年前就買過一尊木雕神像,為了知道木雕是誰?花了兩年跑遍台灣大小廟宇才打聽出,手上佛像原竟是布袋戲、皮影戲、北管戲、南管戲的守護神「田都元帥」。

這個阿督仔從此四處蒐購神像,為了討價還價也學了台語。他在「藝術家」雜誌訪問時透露,他收的神像多是被寺廟住持認為較不重要或不靈驗而還給木雕師傅,他才得以收藏。返美後曾展出其蒐藏,最近更將兩百多尊神像捐給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系統-史密森尼博物館的「台灣傳統專案」(Taiwan Heritage Project ),這次該館主任泰勒也將來台介紹這個專案。

●高格孚:為大學修足學分而結緣

有人一輩子與台灣結緣,是出於年輕的荒唐,如法國里昂政治學院教授高格孚(StephaneCorcuff)。吳密察轉述,此君是因大學時缺席了選修的一堂課,為了修足學分,不得不加選當時沒人要研究的「台灣問題」,此後脫離不了台灣。

他在台住過5年多,不但中文流利到聽不出外國口音,還研究過「台灣的外省人國家認同之轉變」而被重視,後來出版「風和日暖」一書,得到極大回響。他目前於法國就教授台灣海峽地緣政治學、台灣史等課程。這次將發表「1784年法國領事偉亞的福爾摩沙議疏與台海18世紀之地緣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