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一中市場 災難一場

by 廖林麗玲 2007/10/06

二○○八總統大選即將到來,由蕭萬長領銜,馬英九認可,中國背書的兩岸共同市場即一中市場論述,在實踐上有無可行性?

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最早出現在歐洲,是歐盟形成的一個歷程。然而歐洲整合的浩大工程,首先還是需建立在各國廣泛的共同基礎上,各會員國均須是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而且實行市場經濟,並符合一連串嚴謹的經濟標準才得入會。而歐洲共同市場的主要目標,就在於人員、勞務、貨品與資金等四大生產要素的自由流通。可以說,沒有對各會員國分享自身主權及對其他會員主權的尊重,就無法完成歐洲經濟的整合。

但蕭萬長在論述一中市場時,不只刻意迴避上述共同市場必備的基礎,所提出的規劃也與國際上經濟整合的進程有重大的衝突。

首先,共同市場的整合必須打破各別經濟體的樊籬,處理所有的經濟行為不能有太大的落差,所以必須以各會員國具有共同的政治體制與法律制度作基礎。台灣目前實施民主制度,也建立起相當程度的法制基礎,但中國仍然是共產黨獨裁專制,法律制度的建立並無民意的基礎,且人治色彩濃厚,中央政令也未必能完成下達地方,所有在中國的其他外國投資,雖有母國政府的保護,尚且必須面對比一般民主國家更高的風險,更何況台灣目前處於中國嚴重的軍事威脅之下,如何能以平等的地位建立共同市場?

一中市場若實行,將給台灣帶來災難性的傷害。首先是勞工問題,在共同市場勞動力可自由流通情況下,意味著中國勞工可自由來台,屆時將製造台灣國防安全與失業問題。目前連中國境內的勞工,都不是可以自由遷徙的,一旦開放中國勞工來台,不但台灣的國防安全瓦解,還將導致台灣勞工大量的失業。

其次,就資金來看,共同市場的另一個原則是資本的自由移動,這也意味著一中市場下,中國的資本可自由進入台灣市場,然而中國對資金管制向來比台灣來得嚴格,加上中國內部嚴重的呆帳問題,不要說可見的未來很難要他放棄這項重要的主權,以目前中國處心積慮設計各種以商併台的伎倆來看,開放中資來台,台灣的經濟安全也將無法確保。而且現在台灣雖然嚴格管控資金流向中國,但實際上仍有數百億元失血,造成台灣多年經濟力不振,一旦解除資金限制,台灣經濟恐怕永不見天日。

再說產品的問題,兩岸貨物的品質管制,雙方差距實在太大,若依照共同市場貨物自由移動的原則,中國貨到時可大量傾銷台灣,不僅對本土經濟的衝擊無法收拾,衛生與安全問題也會造成無法預估的社會成本。試想未來,中國農產品大量來台,中國的黑心商品充斥,有毒奶粉、牙膏、毛巾、玩具、毒塑膠袋,防不勝防,真的是災難的開始,一中市場對台灣的傷害可想而知。

(作者為歐盟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