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反對台灣入聯 但支持台灣發聲 美暗助我友邦爭取發言

by PCHome 2007-09-20 01:59/王良芬/新聞幕後

聯大總務委員會過去十四年來,已成為兩岸外交主戰場,今年氣氛特別焦躁不安,在開會前一刻,在聯大主席出面協調之下,中方和台灣友邦還敲不定發言形式,這是過去從未有的現象。

其實,中方挾持其大國姿態,加上邦交國人多勢眾,只要在總務委員會提議表決,台灣友邦實不堪一擊,無法爭取到自由發言方式。但是,今年中方收斂起了霸氣,竟然肯和台灣友邦協商,台灣友邦人丁單薄,卻還能對抗到最一刻。

馬其頓籍的聯大主席循照往例,兼任總務委員會主席,他十九日出面要求兩造協商,表面上是為求議事流暢,實際上,過去一周以來,中國和台灣友邦已經數次為台灣入會案,多次會晤討論發言方式,因雙方堅持各自立場,無法協議,以致到開會前一刻,主席必須出面斡旋。

台灣友邦手上幾無籌碼,但能平起平坐和中方對幹,主要是美方在背後支持。美方對於今年的台灣入會案,已透過官方和智庫管道,表達對扁政府的不滿。美方雖然不支持以「台灣」名義的入會案,卻認為台灣的聲音應被聽到,所以願在議事技術上,暗助台灣友邦一力。

台灣從一九九三年推動參與聯合國以來,聯合國總務委員會先都是開放自由發言(open debate),直到一九九九年,前總統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後,美方在不反對的情況下,冷看中方那年首度強行動員,主張限時單挑對決辯論,以致友邦的滿腹熱情言論無從發揮。

今年我方提出「台灣」入會案,不同於往年的參與案,事關敏感,美方謹慎對待。在政策上,華府發出強烈訊息,不同意台灣的入會案。但在另一方面,因這政治涵義不同以往的提案,美方即使不同意,也有必要讓台灣友邦在聯合國內,把理由給說清楚,然後交由國際社會公斷。

聯合國總務委員會的發言形式,通常是開放自由發言,唯獨在處理台灣案時,自一九九九年後,出現所謂的「二對二」對決辯論,這是中方箝制台灣友邦發言的手法。

今年的總務委員會,在美方勢力介入之下,雖然難以回到最初的自由發言,卻出現「三對三」的發言可能。

十九日的會前協商上,中方希望壓縮「二對二」的辯論,甚至是「一對一」的發言;台灣友邦則放言要求「自由發言」,或者能討價到「三對三」辯論,為此,我眾友邦防患於未然,已先搶著登記發言,以免臨時喜獲發言機會,卻又白白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