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墮落的知識份子與虛幻的中間選民

by Tiat


台灣解除戒嚴的隔一年,1989年2月1日出刊的第40期人間雜誌裡,有一篇題為「解放與尊嚴」的宣言。這篇宣言引用1937年西班牙內戰當時,法國巴黎作家聯名反對法西斯的公開信,這麼批判著當時台灣的知識份子:
40年「冷戰/國安體制/附從美日霸權」的總結構,造成了一代知識份子墮落、不以「模稜兩可、象牙塔、弔詭、反諷式的超脫」為恥這樣一個血淋淋的事實!解嚴一年之後,人民看不見此間知識份子做出深刻、進步富有建設性與生產性的、文化和知性上的總體表現
這 樣的批判在今天看來猶然令我們嗟嘆,因為在經過了十八年後,這樣的語句仍然可資宣言;當年人間雜誌批判的知識份子現象,仍然像一陣濃的化不開的霧一般,在 台灣的上空飄盪。而做為雜誌的人間,彷彿也與現世人間的趨勢同流,用自己本身來印證知識份子的墮落, 批判者變成了被批判者;當時的人間雜誌新任總編輯,就是今日的名嘴——楊憲宏先生。
知識份子的奇妙轉變發生在楊憲宏身上,也發生在江春男身上,而他們並不孤單,因為他們至少有孫慶餘陪著。2007/06/06的蘋果日報,孫慶餘發表了一篇奇妙的文章:「超越統獨 結合中間力量」,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台灣日報時期跟蘋果日報時期兩個不同的孫慶餘,而這相隔並不到十八年。孫慶餘這篇文章以不甘寂寞的唐飛籌組「台灣前途展望協會」起,展開對中間選民的期盼、推崇,也展開他對台灣政治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毫無建設性、生產性的的批判。

台灣這幾年來的選舉或政爭,說選賢舉能是不夠現實,事實上最近幾年的台灣政治比較像是在尋找失蹤人口。舉近期的例子來說,從失明的紅衫軍、715學者宣言、民進黨世代論壇、民進黨總統立委初選等,通通都訴求所謂的「中間選民」,但誰是中間選民?孫慶餘說「支持溫和穩健的人,就是中間選民,會投藍也會投綠的人,就是中間選民,篤信『政黨輪替』才不易腐敗的人,也是中間選民。更不必說『只問是非、不分藍綠』的民主派。」 並沒有回答誰是中間選民,我想除了孫慶餘以外,誰是中間選民?只有天知道。試問,有那個選民會說他不支持溫和穩健嗎?又,什麼是溫和穩健?基本上所謂的支 持溫和穩健這種說法,是相當含糊、模稜兩可的,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支持溫和穩健就是支持國民黨反對民進黨、支持「一黨獨大」反對政黨輪替;中國共產黨的支持 溫和穩健就是支持和諧壓倒一切的胡錦濤,孫慶餘的溫和穩健又是什麼?會投藍也會投綠的人也是中間選民?以台灣現狀來說,這無非以沒有立場來詮釋比較精確。 篤信政黨輪替才不易腐敗也是中間選民?那孫慶餘恐怕要先解決「為何政黨輪替才不易腐敗」這個命題。

我喜歡吃鴛鴦鍋,麻辣這邊吃吃,清湯那邊也吃吃,基本上是不會有什麼食材在中間的。就算有一條金針菇掛在中間的隔板上,那吃的還是這一鍋的「中間」。不管 是左邊、右邊、中間,怎麼吃都是同樣的一鍋,我們不會說這一鍋是右鍋,左邊那桌客人桌上的是左鍋,而掉在兩桌中間地板上的鴨血是中間食材。我在說什麼?很 簡單,真要說什麼中間選民,那也是在同一個國家裡面的選舉而言,只要看看國際上對中間選民的說法,定義選民在一國之內右派左派的選擇上面就知道。這就是孫 慶餘這篇文章中模糊掉的事實。孫慶餘說「只有真正民主派才能超越統獨,以中間路線或中間力量為己任。」、「在統獨對抗下,不只民主派被排斥,連「中間選民」也被否定了。」這是相當惡意的說法,事實上這種說法將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淡化、取消了。要知道台灣內部統獨的爭議()並非全然來自於本身的意識型態選擇,還得包括外在中國武力併吞的威脅,如果沒有外力的干涉,統獨議題很可能跟左派右派意識型態的爭論一樣,可以在一個「溫和穩健」的基礎上討論、選擇。

換言之,統獨與左右是在兩個不同層次上的討論。因此孫慶餘所謂的「民主」、「民族」的角力,要分梳的是在哪一個層次上談這件事,台灣面對中國的併吞威脅,政治民主與民族生存是同等重要的訴求,是不可被犧牲的訴求,不存在孫慶餘說的「為族群諱、為黨派諱」 的角力。台灣所面臨的狀況,是國與國間的角力,這種狀況會表現在國內的政治爭議上,很明顯是因為泛藍政黨自甘為中國代理人、與敵國唱和產生。但不能因為這 個國與國間的角力表現在國內的政壇上,就說他是與左右意識型態是同一個層次的問題,因為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中國藉由台灣內部代理人在國內政治上打的國 與國的鬥爭。因此,孫慶餘口中的只問是非、不分藍綠的中間選民,要不就是刻意忽略台灣的生存威脅,就是是非不分黑白不明。我很懷疑孫慶餘作為一個資深評論 家的資格,如同唐飛、失明的、715學者、沈富雄等這些人一樣,當他們在妄想超越統獨、訴求中間選民的時候,完全只是和稀泥、模稜兩可、象牙塔、弔詭的忽 視既存事實,如果我們不談這些人的政治取向,那麼我們可以說他們在邏輯上的思考程度膚淺的可笑與惡意的恐怖。

如果我們能夠認清,台灣的統獨爭議跟左右取向是在兩個不同層次上的問題,那麼我們就可以消除大半訴求中間 選民的言論。孫慶餘這篇文章是一個典型,他將統獨與左右這兩個不同層次的討論混淆論說,製造一個假象,讓我們以為在統獨上面也有所謂的中間可選擇;孫慶餘 這種作法,是一種概念上的偷渡,藉由將外在的併吞壓力偷渡到國內的左右之爭,某種程度消弭了中國企圖併吞台灣的危機,進而消除台灣人的危機感與抵抗意識, 所以我說這是一種惡意的恐怖。否則如以孫慶餘的說法,,那我們試問,在兩個國家之間,選民如何中間法?不統不獨嗎?誰不知道在中國的認知中,不統不獨就是 獨呢?還是所謂中間選民可以一張選票分別參與兩個國家的選舉?如果可以在統獨爭議上面採取中間選民的看法,那就沒有國家認同的問題了,世界也早就大同了。

而在左右層次上的中間選民,孫慶餘的文章也相當的好笑。按照他的說法:
中間選民其實是人數最多投票最少的選民。因為「無所屬」也「無所謂」而不投票的人,不是中 間選民。因為對政治失望冷漠而拒絕投票的人,則是中間選民。而也由於失望冷漠拒投的人越來越多(越了解政客本質,就越失望),其他中間選民的代表性越是重 要(10%投票者可能代表30%選民)推廣中間路線,結合中間力量投票的努力越是令人期待。
這能夠導出他的結論:「民主政治本來就是由中間派、中間選民主導的政治」 嗎?如果中間選民都不投票,那怎麼主導政治?任何一個選舉,有中間選民選票加權嗎?當然沒有,民主政治就是一票一票累積、票票等值,不投票的人不能算中間 選民,只能是潛在選民,不投票的人就是不表達意見,這些人怎麼主導政治?事實上,主導民主政治的,最終是選票,不管要訴求什麼中間思想,也得把這個思想以 選票執行出來,才能主導政治。按照孫慶餘的說法,要不乾脆廢掉選舉制度,中間選民喊一喊,就很民主了?在這裡孫慶餘同樣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我們可以說政客 本質就是邪惡不可信的,這是因為政客也是人,而人性可信的程度跟電視廣告差不多,所以才需要選舉制度去制約。當選民對政客失望,更合理的方式,就是用手中 的選票告訴政客,選民可以在下次投票時讓政客失勢,而不是不投票,讓政客可以繼續呼弄政治。(看來,我幫孫慶餘解決了一點點政黨輪替為何不易腐敗的問題 了,可是孫慶餘接下來的自我矛盾,我就沒辦法解決了。如果中間選民篤信政黨輪替比較不易腐敗,那為何篤信政黨輪替的人又不投票?那要靠什麼去讓政黨輪替? 紅衫軍模式嗎?這也算民主喔?天知道!)

而如果這樣的中間選民真的能主導政治,那麼國民黨的台獨可以是一個選項為什麼變成終極統一?那麼中間偏左的沈富雄、林濁水、羅文嘉等為何黨內黨外都選輸 人?台聯吵著要中間偏左,跌落谷底的聲勢有好起來嗎?說到底,孫慶餘這麼說的深層觀念,恐怕還在於期待聖王的心態。如果因為對政客失望而不投票,又期待政 治清明、人民幸福,那能怎麼辦呢?恐怕那得有一個愛民如子的皇帝才能解決。但民主基本上是一個不相信聖王的制度,我們幹嘛拋棄自己手中的選票(代表權 力),而去期待有人可以讓我們不失望?民主時代的選民當然不會這麼想,而在一個民主的時代裡,我們也實在不需要一個期待聖王的資深評論家。

孫慶餘這篇文章是很典型的,除了表現了知識份子的墮落以外,就是跟所有訴求中間選民的說法一樣,在思考上表現出他們的淺薄。我們可以同意台灣的政治話語中 有許多虛假的命題,但不能因此而說台灣的政治議題都是虛假命題,然後去訴求中間。從百萬廢票、民主學校、715學者、失明的、新世代論壇、民進黨「改革 派」(俗稱十一寇)、唐飛、孫慶餘到和平基金會), 我們所看到的論說,基本上都是混淆問題的層次,同時對中間選民沒有明確的定義,這些比起他們所批評的政客言論來說,並沒有多少價值上、倫理上的優勢,同樣 都是虛假命題。我不得不說,真正民主的第一步,就是把這些人的文章當成垃圾一樣丟棄,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這才是正途,否則就只好當個中間選民了。

附註:
1、我不認為是統獨爭議,而是併吞與反併吞的爭議。
2、在估狗上查這個基金會的網站(請上估狗查:和平基金會),結果估狗警告說:「這個網站可能會損害您的電腦。」?XD因此為了大家的電腦安全,所以我就不提供連結到那個基金會的網站了。沒錯,傳播這種弱智思想的站,的確是有害的。XD


延伸閱讀:
笑死人的「節儉」
舊文為記:「塑造傲慢與偏見的英雄」
遲到的選後隨想(三&完)
評論家的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