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9日 星期六

神舟成功:科技的進步和政治的陷阱

by 吾丁 2003/10/25

我一直以旁觀者的姿態關注著神舟5號的始終。果然不出所料,神舟5號載人航天成功,眾多的中國人大腦狂熱了一陣子,興奮勁就過去了。成功的快樂和可能包含的問題,恐怕又一次成了過眼煙雲。他們從來就是這樣的。就像對待自己的歷史一樣,他們從來都很健忘。狂熱起來非常快,忘掉過去更快,這個過程就像男人的性高潮一樣,嘩地來了,又嘩地去了。

神舟5號的成功,其正面意義在於科技的進步。但是,即便在這唯一正面的意義上,我們也沒有過於高興的理由。客觀來看,航天技術,前蘇聯和美國,已經在幾十年前就開始研究並已經臻於成熟,中國此次的發射成功,毫無疑問是步人之後,處於高亢興奮期的中國人還不太好意思承認這一點,發射成功,平靜下來以後,有些人開始扭扭捏捏地承認,我們的技術是模仿俄國的。借此成功,中國唯一值得稱道的是,進入了太空俱樂部,進入了「外太空」,從此國際的敵對勢力不能再封鎖中國了。我覺得這種驕傲實在虛無縹緲,是不是說我們在陸地和海洋的爭鬥中已經毫無勝算,準備在外太空的征戰中爭得牛耳?這實在荒謬,因為別人在40年以前已經進入了外太空,別人的航天飛機的規模之大,技術之成熟,你也只能望其項背,這個領域的「牛耳」,也早已經是別人的囊中之物,在這種前提下進入外太空,有什麼驕傲的呢?至於敵對勢力的封鎖,更是一種冷戰思維的延續,想想吧,你自己以鄰為壑,卻還要埋怨別人的封鎖?

我是個很固執的人,一直想不明白神舟5號的成功對於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有什麼值得高興的。我想說:給我一點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驕傲吧。德國沒有載人飛船,但是有BENZ和BMW;法國沒有載人飛船,但是有SILVER牌的單簧管;日本沒有載人飛船,但是有PANASONIC的電器產品;英國沒有載人飛船,但是他們有劍橋大學,西歐北歐的各個國家都沒有載人飛船,但是他們都沒有文盲。

驕傲在於這種實實在在的東西。我總是認為,如果你的空軍的王牌飛行員,在不幸的高空相撞以後,能夠有一套GSP全球定位救生系統而安然獲救;如果你的國家的文盲沒有20%那樣觸目驚心;如果你的大學畢業的優秀人才不再為了跑到發達國家而廢寢忘食;如果手持你的公民護照在通過海關時不再被人故意刁難,我想我可能會更驕傲一些。

有的人援引外國的報導,說連外國人也如何高度評價神舟5號云云,我想他們只看到了一個側面的報導,而忽略了這把劍另一面,那就是:很多國家又一次借此機會看到了中國的威脅。是不是真的威脅另當別論,他們看到的是,這個仍然很貧窮的國家,仍然在勒緊褲腰帶試圖以此壯一壯自己的聲威。對於外國人來說,這或許有些不可理解,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卻實在需要反省一下。我們用這種巨大的工程來壯聲威的事例從來沒有間斷過,但是我們的聲威卻沒有真正地壯大起來。唯一不同的是,痛哭流涕遊行上街以及紅旗鑼鼓,變成了今天更加虛無的網絡吶喊。問一句:我們的聲威真地壯大起來了嗎?

美國的反應和進一步的觀察自不必說,日本已經明確表示要重新檢討對華的ODA貸款。這種貸款對於中國的經濟建設有多大的份量,中國政府比普通的老百姓更心裡有數。從1977年開始的對華ODA貸款,累計已經超過3萬億日元,難怪日本人看到中國經濟數字的增長和每一個巨大的工程時,都會問一句:這是拿我們日本的錢建起來的吧?普通的經濟建設尚在其次,但凡有些軍事意味的項目,日本人十分敏感,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中國人當中有相當多的人主張拿原子彈炸東京,如果這些原子彈是用ODA貸款造出來的,豈不是天大的冤枉?這不可不說是神舟5號帶來的負面效應之一。

問題當然不僅如此。外界的擔心和批評,即便有些負面影響也永遠不是決定性的。對中國的前途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在於這件事帶來的另一個結局。那就是:江綿恆同志借此機會「堂堂正正」地走上了中國的政治舞台。

我不想強拉硬扯地在這裡批判一個極權的政府,但是這件事的結局,卻讓我看到一個極權政府的典型特徵:以國家機器為手段獨斷專行,罔顧民意,以民族的名義建立自己的權威,在一個民不聊生的國內環境下,以「壯大國威」為手段來轉移民眾的視線。而現在,這種舉動又增加了一個目的: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和清算。歡呼的中國人們大概還沉浸在「中國人上天了」的巨大喜悅之中,然而,更大的更真實的喜悅卻在另外一些人心中。江氏家族已經是中國最富有的家族,這一點在中國盡人皆知;同樣,他們的巨大財產來自何方,中國人也是心照不宣。以此推論,如何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受清算,這個簡單的問題,其答案昭然若揭:握緊手中的權力!並把權力代代相傳!

看到江氏公子的大名赫然名列「功臣榜」第二位,我們應該嗅到一些異樣的氣息,否則我們的智商會被人恥笑。發射前後的種種猜測,誰人出席現場,誰人通話等等,到現在真相大白:所有的表面文章都是因為背後的巨大交易。

吶喊的人們,你們或許應該清醒一下了吧,你們的吶喊毫無意義。這樣巨大的國家項目,它的上馬和投資,並沒有經過民眾的質詢和評價,就那麼幾個人的決定,上馬了,發射了,成功了,然後你跑出來叫好,這顯得很自作多情。美國的航天計劃,每一次投資都是國會的討論內容,老百姓的稅金如何使用,使用多少,都是通過討論決定,而且有明確的交代。中國沒有這些程序,越是大的項目,老百姓越沒有資格參加評價,老百姓唯一能做的,就是吶喊歡呼。這樣的事例,要重複多少次才能讓我們清醒一些,進步一些呢?沒有公民權的意識,沒有對當權者的監督意識,只知道扯著嗓子為人家歡呼,這種人正在逐漸退化成沒有腦子的驢子。

作為一個稍微具有一些歷史常識的人,我想提醒大家:生產力的進步是一種自然的發展趨勢,與執政者無關。當人類的生活需要某種進步的時候,相應的發明就會應運而生。比如印刷術,就是在社會環境需要的時候,分別在古老的中國和德國幾乎同時出現的。民主政治的國家之所以更理性,正是在於他們認識到這一點,他們不會把生產力的自然進步歸功於威廉皇帝的神武或傑弗遜總統的偉大。同時,技術的進步,與社會政治形態的進步與否毫無關係,甚至可以說,在一個極權政治的國家,科技的進步,和其他領域的進步一樣,其目的和功用,恰恰是為了強化那個集權政治,保障得益者的巨大利益。在這樣的國家,科技的進步為政治的清明預設了一個又一個的陷阱,它只能在陷阱之中享受囚籠般的安定,他走出這個陷阱,只是為了跳入另一個預設的更大更深的陷阱,如此往復,週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