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5日 星期四

在中國的假台灣vs在台灣的假中國

by 陳增芝 2007/02/13


前華視主播吳小莉以及三位台商,最近分別「獲選」為中國廣東省與東莞市的「政協委員」,引發台灣輿論的關注。形式上,各界看到的是「有台灣人擔任中國地方級的政協」,但是,實質上,卻充滿政治矛盾,頂多只能說是「在中國的假台灣代表」。

第一,他們並不是台灣「選民」選出來,談不上是台灣代表;第二,連吳小莉自己也強調,她並不是以台灣人的身份,而是以香港居民的身份出任廣東省政協。第 三,在廣東省、東莞市有所謂的「台灣代表」,無論就民主政治,還是地方自治,也都是一件政治笑話。試想,在台北市議會,有個代表「高雄市」的議員要幹什 麼?

事實上,中國搞所謂代表台灣的政協,吳小莉也不是先例,幾年前就有台灣影星胡慧中,也曾以「香港居民」出任江蘇省政協,但是,中國這套意淫台灣是 中國一部份的手法,早從道地台籍人士張克輝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林麗蘊出任全國台聯會長等,都不能達到想要的政治效果,更遑論吳小莉、胡慧中這些所謂外省 第二代的「香港居民」。

在中國,充滿了許多老老小小的「假台灣代表」,其實在台灣,又何嘗不是充滿了「假中國」的機構。其中,對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社會而言,堪稱最荒謬絕倫與虛幻偽假的,就是「中華民國」。

於是,外國人說,在台灣用起印著「中華民國」的新台幣時,直言不諱的說,好像在用假鈔。於是,外國記者說,幾前年的十月十日,在電視上看到總統府 前寫著「中國陸軍」的坦克車時,嚇一跳以為中國已經成功佔領台灣。再於是,台灣到處充滿「中國XX」的國營企業招牌,也都讓外國人誤以為是中國的跨海企 業。

去年的「紅軍之亂」,民進黨主席游錫堃直斥是「替中國人在欺侮台灣人」,遭到惡意媒體報導游主席說「中國人在欺侮台灣人」,引發「所謂」挑起族群矛盾的批判。但是,話說回來,真正悲哀的卻是,「假中國人」在欺侮台灣人。

紅軍陣營其實「不敢、也不願」做沒有自由民主人權的中國人。看!馬英九反台獨的理由,就是恐嚇會被中國(武力)統一。換句話說,他們寧願做可以欺侮台灣人的「假中國人」,卻不願也不敢做專制獨裁下的「正港中國人」。

2007年2月11日 星期日

評謝長廷-by Tiberlius

by Tiberlius 2007/01/18

我贊同只要是總統候選人,或有意角逐者,都應當對自己過去的政治發言及意識表態,尤其是國家定位的部分進行檢驗。台灣不像美國、日本等民主發展時間較長此 類制度較周全的國家,台灣甚至比不上一些在社會發展、經濟上較落後的國家,因為台灣是個不正常的國家,不管以國際的角度還是我們自身國民的國家認同上,事 實上我們都還在摸索,並且因為過去的威權黨國餘毒,台灣人在這個國家定位這個問題上,本來就需要更多的關注。

個人的意見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如果陷入擁X的迷思中,就極容易看不到全貌,所以必須對當初發言者發言的時空背景,還有他做出的宣示、影響做評估, 對該發言者才公平,另外,光以單一言詞、言論的本身就定位發言者,也是不公平的,言論如同思考,是行為者潛在的行動綱領,但最重要的是看行為者的行為如何 做,這才是重點,這也是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真締,為何在媒抗的大家認為新潮流可惡?為何過去自許衝衝衝的蘇貞昌現在淪為蘇三通?蘇修路線被人質疑?甚至 在媒抗,蘇貞昌的聲勢較弱,乃是在於蘇貞昌的作為讓人質疑這點上,一連串的作為讓人覺得其再登大位必將使吾等綠營帶向破滅之路,
言論=行為→未來行為的推論
這樣子判斷一個政治人物才較為公允。

謝長廷現在的籌碼一向是他的精明形象、發言較適切、溫和及具有實績的施政能力,本欄針對的是謝長廷的兩個主要的政治意見發言及國家定位發言:和解共生與憲法一中。
其實我認為這是謝值得質疑的地方,不如以另一個角度觀察,會有這樣的發言是因為謝是一個務實,同時放話意味較為淡薄的政治人物。為什麼這麼說?其實謝長廷的主張有幾個出發點:

共同體
共同命運
協調代替衝撞
尊重現有體制
保全實力再進行改革與衝撞

如果記得沒錯,和解共生的概念的主張與落實是在謝長廷任行政院長的期間。個人意見認為,在當時那樣的氣氛中,藍綠對決升溫,謝主張和解共生是一種 宣示,很多人質疑和解共生是一種出賣立場的發言,但較之蘇共業,事實上謝的和解共生談的核心是:不論藍綠都是台灣的國民,政治意見的對立不應破壞我們在台 灣島上共同生活的現實與和諧,所以政治上應該要和解,以營造命運共同體,共同的面對中國是敵人的現實。而謝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很重大,如同蘇共業直接向 敵人妥協的情況嗎?即便是謝主張和解共生,但在藍的非理性發言及政治行動下,事實上和解共生並沒有真實出現過,應該說即使謝有如此的「善意」,也無從發 生,所以將這個發言,視為是謝妥協的「鐵證」,在現實的考察上是站不住腳的,這如同是將言論→未來行為的推論一樣。
另外一個觀察點是,謝的和解共生除了是他在任行政院長時希望進行的政治表態、政治行為的宗旨,毋寧說這是一道底線,為什麼這麼說?和解共生是一 個標準,只要做到像行政院長這樣的位階的政治人物該有的氣度,不管對手怎樣跟自身的政治意識不同,做為一個行政院長也不該進行差別行政(跟國民黨現在推的 眷改條例的氣度實在差太多,同時也看的出泛藍群眾貪婪反智的一面)謝的作為在他一年的任內其實可以看的很清楚,和解共生做為一個政治語言,其實是有他的效 果的,但這只是一個底線,謝該強硬時,他還是有其強硬的一面,至少在他任內沒有太多向中國靠攏的作為,並且他也利用一些策略對媒體進行整頓,這些作為其實 表現出和解共生的意涵是,「做為一個高階的政治治理者,該表現出其位置上的氣度,但如果對方不接受,這就是一個退讓的底線,其餘的部分就是鬥爭」,以此來 看,謝的政治操作是極其圓滑的,並且以務實立場做為出發點的。

和解共生與共業應該是不同的出發點。它的出現當然對於強硬的深綠而言,主張衝撞的深綠而言,是一種怯懦的表現,但對於政治意識較為淡薄,也是一個 健全社會的中堅,多數的群眾,希望生活安穩的群眾而言,政治如果可以好好談,政治意識並沒有重要到要爭的你死我活的情況,和解共生是一個高明的政治發言, 如果以總統大選這種全國性、全面性的政治爭鬥來看,和解共生比赤裸裸的衝撞及沒有底線的靠攏都是更好的發言,至少我個人是這麼觀察的。

當然,這樣的推論是站在現階段:
言論=行動(發言及就任行政院長後的作為),後面的→未來的行為因為他的任期只有一年,同時現階段他並未在任何一個重要的行政職務上無法進行觀察,是故謝如果要爭大位,他勢必還是要向群眾交代,他何以可以代表綠?他的深層意識中是如何看待本土及未來的規劃與願景是什麼?

謝的發言除了和解共生引人疑慮外,另一個就是憲法一中的主張,但其實,如果以一個要爭大位的人來說,憲法一中是如此罪不可赦的主張嗎?事情都有多 面向的觀察點,主張憲法一中該死萬惡不赦的,是站在單一面向─完全台灣獨立派的立場上所做的發言,這派的主張認為台灣現況已然獨立,甚至對外不該再以中華 民國為國號。當然在情感上我也想如斯去想,但環顧現實,中華民國(ROC)才是現實,有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才在媒抗這邊爭論這樣的問題,推動台灣意識的落實,辯論路線的差異及規劃未來台灣母親的主體

主張憲法一中,其實我是不贊成謝這樣的發言的,至少在我的法律專業及政治情感上,我是不想也不可能去承認一中的,但殘酷的現實就是台灣現行採用的就是這套 「龍的憲法」(李鴻禧教授語),這是空幻及不合台灣現實的,另外一個悲慘的現實是,有近一半的人認同它,並且被過去的黨國教育成不會懷疑它並且信仰它,更 徨論修改它,所以穩健的角度,與其說空幻的台灣國,一個負責任的政治發言與作為就是依法發言、依法行政,意識型態、希望國家未來如何發展、法律修改等等都 應該與現行的狀態區分開來,所以阿扁在總統的位置上,他必然需要承認這樣的遊戲規則,任何一個政治人物在各自成為所謂的民進黨或國民黨甚至是新黨、台聯之 前,都先是以中華民國人為出發點,即使我們認為我們是台灣人也一樣,現行體制如此,所以我們出國用中華民國護照、用新台幣等等,這些都是體現中華民國憲法 及主權的表現,但這並不應是完成式,我們的意見、政治主張、願景等等是趨使我們跳脫出一中體制的動力,所以在這個議題上,謝應該說的更完整才是,如果他真 的要爭大位的話。

但謝主張憲法一中,我唯一能替他辯護的就是,這至少代表謝的尊重體制及較穩健的發言風格。
為何大家討厭阿扁?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在於阿扁的發言充滿濃厚的自HIGH及個人風格,不考慮結果,先講再說的表現,事實上這七年阿扁執政的情 況,泛綠民眾大概都心裡有數,我們會支持他無非是因為他還扛著本土大旗,但如果以施政及政治發言的表現來看,很多狀況都是他自己招惹的,比如引起喧然大波 的「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是故現在如果謝長廷要爭大位,那如何的表現會是最好的方式?當然不是如同阿扁的激情發言,謝一向不是如此的政治人物,況且在目前這種藍綠對立、媒 體作亂的情況下,如何能博取更大版面,並且把餅做大,尊重體制及溫和發言是一條不錯的路,當然這會引起深綠選民的疑慮,是故在憲法一中上,我個人的意見是 認為謝應當說明的更清楚,我認為憲法一中應該是一個進行式,但不該是完成式,如果是完成式的話,那謝與蘇是沒什麼兩樣的。

以上

2007年2月10日 星期六

「中華」郵政工會是何方神聖?

by 阿路密 2007/02/09

中華郵政計畫改名,結果工會理事長蔡兩全率眾大鬧董事會,
不僅破壞會議室門、牆,最後還衝入會場以言語羞辱與會人員,
也揚言下週一(12日),一旦「台灣郵政」揭牌,他將發動群眾潑糞,及甚至更激進的行動, 活脫脫要拼上性命。

國內外公私立機構因為合併、重整而改名的不計其數,從未聞員工因此發飆!!
公司治理由資方決定,只要不涉及員工權利,工會自無權置喙。
不知蔡理事長為何如此激動? 如同在野黨在立院表現的翻版!!
所謂的更名將造成重大損失也是言過其實,若公司經營者決議公司改名有助於品牌價值的增加,你個工會頭為啥介入?怪怪

原來,此公與張檢座熙懷一般,也前往「祖國大陸」交流

中国台湾邮政工会派团来祖国大陆交流访问 (2006/7/21 )
http://www.cptu.org.cn/zxw/20060721.htm

注意看呦,還是「中國台灣郵政工會」哩!!



呵呵,早在04年12月,此君就企圖串連各國營企業大動作反正名,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004-12-7/TM-338940.htm

此公認為正名就是「政治干預市場」,會影響員工生計!!此論果然可顛覆企管理論,最好是任何公司永遠都不可改名!!
我們倒是想知道,為啥一個工會頭如此在意公司名稱?工會頭干預公司經營,算不算政治干預呢?答案應該不辯自明吧!!

請問泛藍軍 你們的體諒與同理心又何在?

by 嚴家同 2007/02/07


和希特勒並列二十世紀獨裁者之林的蔣介石,即使過世多年,他的新聞還是很熱鬧。本來中正紀念堂要改名,以及慈湖憲兵要撤走,在民主國家都是十分正常的事, 畢竟紀念獨裁者或者叫憲兵守死人,都是獨裁國家才會有的事,將其撤除,正顯示台灣已經走向民主化的道路。

至於泛藍媒體、政客的反撲與叫罵,原也在預期之中,不足為奇。但最令人訝異的是二月六日聯合晚報記者鄭任汶的一篇特稿,碩大的放在二版頭條,其中小標題的尾巴寫著:「民進黨眼中似乎只有深綠 對外省族群少了體諒與同理心」。
這真是令人差一點從椅子上掉下來。

這幾年來台灣幾乎全被泛藍媒體給綁架,全面製造外省族群的危機感,將族群的分野畫得更深更狠,讓外省族群無法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安身立命。是誰為了政治利 益,拼命醜化綠營支持者是一高二低?是誰將低俗和台客等同一體?但這些媒體怎麼從來沒想過,要公平對待所有的台灣人民?他們的體諒及同理心又跑到那裡去 了?

其實鄭記者文中有一段說得很對:「將中正紀念堂改名、中正機場更名、改國名、改道路、修改高中歷史教科書、國營事業更名、將蔣介石銅像移出營區等,----這些主張,都是過去民進黨在野時的訴求,但民進黨執政近7年,現在才大夢初醒,急著兌現政見,令人瞠目結舌。」

你可以說「民進黨現在才大夢初醒」,但何嘗不是民進黨這七年來就是一直抱著體諒外省族群的同理心在處理這些事,所以才那麼慢?民進黨做得太遲,應該被批 評,但晚做總比沒做的好;部份停留在威權時代走不出來的人民固然需要被體諒,但更多人忍受獨裁者兼加害者竟然被當做神看待,他們的心理就活該被折磨?

文中最後提到:「民進黨需要扮演著歷史劊子手的角色,把過去的歷史全部打翻嗎?」這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獨裁者就是獨裁者,歷史是無情的,但獨裁者更殘忍,當初他屠殺人民時何曾有過一絲的體諒和同理心?如果有人對這段歷史抱持同情,那才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不可思議。

反過來說,泛藍媒體敢於如此明目張膽為獨裁者說項,為錯誤歷史而請命,卻證明了台灣真是具有高度體諒和同理心的國度,可以包容這些人胡作非為而毫無羞恥心。但若真這樣,台灣將是一個超級鄉愿的國家,歷史也永遠將是一筆糊塗帳。

不管游錫堃近來舉措是否為政治企圖的操作,但對的事情就要去做,不能因人廢言,台灣人更不容許民進黨為了政治利益而和加害者妥協,草草了事;套一句老話:「對獨裁者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胡說八道者,國人實應鳴鼓而攻之。

--
reply by Bd

蔣介石不等於外省族群。

當台灣人批判蔣介石的獨裁專制,而泛藍政客、媒體無法辯白時,便要拖著一脫拉庫的外省人一起,造成台灣人又在罵無辜的外省人的假象。而外省人也就這麼傻乎乎地,認定台灣人在罵他們。除非他們就是認定自己就是獨裁者的幫兇,否則,幹嘛沒號要自己編號、自己入座呢?

這些泛藍政客、媒體或許是知道自己曾為獨裁者的幫兇,罪孽太深吧?因此對於人們對獨裁者的批判已是到了神經質的地步。人民對蔣介石的評論,都可以想像成是自己要被操家滅族了。

這種神經病大概是會群聚傳染吧?整個泛統族群似乎全都被傳染了。

2007年2月9日 星期五

國民黨距離執政還有多遠?

by 楊照 2006/09/13

中國國民黨第17屆中央常會第47次專題演講

國民黨距離執政還有多遠?

演講人:新新聞副社長 楊照

  少年時代,我練過一小段時間田徑,在田徑賽所有項目中,最讓我著迷的,首推百十高欄。跑道上密密麻麻排列著高高的欄杆,我們連要爬過去都有困難,然而比賽的選手都要準確地抬腿、跨欄,讓欄架從伸直的腿下,不到一公分的地方擦過,同時使後 腿彎曲、橫斜過欄,整個動作一氣呵成,不能有絲毫猶豫,更不容許有任何差錯。正式的比賽中,撞倒任何一架欄杆,幾乎就註定與勝利、獎牌無緣了。
  觀察臺灣政局當前的發展,我常常想起少年時喜愛的百十高欄賽跑。民主時代的政權競逐,最像百十高欄賽跑,而不是百米衝刺,或許多人喜歡拿來比擬的馬拉松賽跑。
   政黨之間的競爭,不只考驗衝勁,也不只考驗耐力,還考驗超越一次次艱難障礙的能力。要一邊超越障礙,一邊努力快速向前跑。超越欄架有很多方式,你可以停 下來小心地爬過去,可以慢下來墊步翻過去,如果不怕痛的話,你甚至可以盲目地硬將欄架撞倒。可是如果想要最快抵達終點,對不起,你只有一種選擇,一種最正 確最省力的跨欄姿勢,既不需墊步,也不需手扶欄架,就那樣從欄架上方滑過。
   6年前,國民黨失去中央執政權,那過程,如果用百十高欄賽跑比喻,一路就看到國民黨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欄架前出狀況。一下子被這架子絆倒,好不容易爬起 來,又馬上撞上一個架子,弄得自己膝蓋烏青,一拐一拐的。國民黨這個選手,自己在跑道上搞得轟轟烈烈,弄出好大的聲響,引起所有人側目。這時候,跑道上的 對手,民進黨,一邊驚訝地回頭看著國民黨的糗態,一邊小心翼翼爬過一個個欄架,終於在國民黨之前抵達了終點。
   我們可以說:民進黨偷走了比賽的勝利。不過這個「偷」,不是從國民黨手裡偷走的。民進黨的確比國民黨早到終點,當然就贏過了國民黨。「偷」,是意謂著, 民進黨其實不是個合格的百十高欄選手,他根本沒學會如何跨欄的基本技術,迷迷糊糊,懵懵懂懂遇上了一個更糟糕的、自我毀滅的對手,就贏了。
  6年來,臺灣遭遇到的許多難堪與不堪,都和這「偷」的結果有關。6年來,如果有什麼教訓我們可以學,應該學的,那必定是──讓沒有做好準備的人上台執政,是件多麼可怕、後遺症無窮的事!
  6年之後,就在這個當下,我們聽到下一場百十高欄比賽跑道上,接二連三傳來乒乓乒乓亂七八糟的聲響。每隔一陣就來一聲,而且一聲響過一聲,那個叫民進黨的選手,正錯亂地用各種方式絆倒、踢倒、撞倒欄架,弄出了一堆教人不忍卒睹的場面。
  角色倒過來,然而情況都照樣扮演。這次換國民黨邊跑邊回頭看民進黨自我毀滅式的種種醜劇,而且還常常看好戲看到幾乎停下來腳步,忘了自己面前也有欄架要跨。
  國民黨驚訝地發現,自己慢慢吞吞、既不俐落更不優雅地爬過一個個欄架,完全沒費力,竟然就取得了毫不含糊的領先優勢!   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問:「國民黨距離執政有多遠?」很多人,包括很多國民黨人士,心裡浮上的答案就是:「到2008年5月,還有1年8個月的距離。」甚至或許還有人認為距離比1年8個月更近,誰知道下個月、說不準下週,阿扁就下台了呢!
  在提供我對這個題目的答案之前,請容我重複一次,6年來我們應該學到的最重要教訓是--讓沒有做好執政準備的人上台執政,是件多麼可怕、後遺症無窮的事!
  從一個角度看:今天國民黨離重返執政位置很近很近。因為自我毀滅的陳水扁與民進黨,一天天拼命將下一任的執政棒子往國民黨手裡塞。然而也正因為這樣,如果換一個標準衡量,那麼國民黨距離執政,恐怕還很遠很遠。   如果我們的角度是檢驗:國民黨為重新執政,做了哪些準備?如果我們的標準是:國民黨具備了哪些有效執政的條件?
   使國民黨無法認真做好執政準備的,有兩道極難跨越的高欄。第一是:國民黨太在意、太有興趣於民進黨的自我毀滅,甚至沉迷於對民進黨錯誤作為的指指點點, 以至於無心也無力於回頭看看自己、檢討自己,更遑論準備自己了。確認民進黨壞、民進黨糟,完全無助於使國民黨變好,能讓國民黨變好的,只有國民黨自身的反 省與改革,然而不幸地,民進黨創造了一種環境,讓國民黨懶於疏於反省、改革的環境。
  還有另一項大障礙。國民黨裡有太多人相信一種「懶惰」的邏輯,他們主張:「因為國民黨以前執政過,因為國民黨以前執政很久,所以國民黨當然知道怎樣執政、當然會執政。」
   這邏輯不通的。第一不通,國民黨過去在自己創造的威權體制下執政,威權體制而今安在哉?從威權到民主,多大的歷史性變化,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要求截然 不同的執政能力。起蔣經國先生、李國鼎先生、孫運璿先生於九泉之下,恕我直言,他們大概都會水土不服適應不良,對民主制度下的政務推動不知所措吧!
  更何況,國民黨真有能力向過去招魂,起諸位先輩於九泉之下?國民黨有辦法抹去8年時間的做法,讓老者再少、逝者重歸?不可能。以前具備執政經驗與執政能力的人,經過8年時間,他們沒有人會停留在時間的原點上。
  讓我們面對現實。國民黨重返執政位置,不管是今年、明年或2008,都必須處理民進黨執政改造後的臺灣。國民黨不可能虛幻地、真空地想像一個臺灣,而是要挽起袖子、褲管,收拾民進黨留下的局面。
  越是愛罵民進黨的人,越該有這種警覺,越該有這種反省:即,如果有一天國家在我們手裡,我們誰有能力用什麼方式,讓這一切在最短時間內,回到正軌上?要達成這檔任務,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政策、什麼樣的程序、什麼樣的人才?
  使得國民黨在失去政權之後,一直無法拉近與執政之間距離的,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還原主義」態度。這幾年來,國民黨最清楚最強悍的訴求,只有:「讓我們倒撥時鐘,回到2000年以前。」
   相對民進黨缺乏人才,程序混亂造成的種種傷害,國民黨難免對自己過去的執政成就沾沾自喜。民進黨執政成績越差,國民黨就越懷念自己過去的成績。然而這種 沾沾自喜其實帶著濃厚的悲劇陰影。陰影一,它使得國民黨沉溺在「向後看」的情緒裡,遲遲沒有培養出「向前看」、「朝未來看」的習慣。陰影二,它讓國民黨陷 入另一種「比爛」的價值中,卻不自知。
  民進黨的「比爛」標準是:我們已經比以前的國民黨民主了,你們還要怎樣?國民黨的「比爛」態度則是:我們過去的成績已經比現在的民進黨好了,你們憑什麼批評我們?
   這都是「比爛」,因為都是選擇差的、低的標準,來抬高自己。反覆不斷懷念舊成績,使得國民黨沒有做一件重返執政、稱職執政不能不做的事--訂定出一套新 標準,告訴人民,一個真正好的政府,應該做哪些事,又絕對不能犯哪些錯;一個真正好的政府,應該用什麼程序把臺灣帶到哪裡去。
  這套標準,才是「新國民黨」賴以建立的基礎。這套標準,一方面要用來檢驗、反省國民黨自己過去執政的成績;另一方面也要當做對臺灣人民莊嚴、神聖的許諾。願景就在其中,還有實踐願景的決心與步驟,也必然在其中。
   用美化眼光懷念過去的國民黨,無法面對,甚至無從探測一種根深柢固的臺灣心靈──你們知道有多少人打從心底害怕,無論必須付出多大的代價,他們就是不願 看到以前的國民黨再回到執政位子上嗎?你們知道又有多少人根深柢固不信任國民黨,不信任國民黨的過去,視國民黨一切所作所為都是虛偽宣傳下的產物嗎?
   這些年來,國民黨不曾認真、正面、誠意地看待這些負面態度。我更不天真地以為,這些歷史造成的負面態度,有可能完全和解、消除,然而恕我說句不客氣的 話,不做努力溝通歷史情緒,反而對過去沾沾自喜以致強化了歷史情緒的國民黨,是沒有資格再度執政的;就算再度取得政權,國民黨也會在這種害怕與不信任的壓 力下,喪失有效執政的機會。
   國民黨距離執政還很遠,因為這個黨蹉跎了6年的時光,沒有做為讓自己與臺灣社會重新連結的工作。這6年來,國民黨比較像是一個場上的旁觀者。在場上看民 進黨一直跌倒、出糗,熱心地喝倒采、發噓聲,渾然忘記了自己真正最該做的事,是利用對手慌亂出錯時,好好磨練砥礪自己跨欄的技巧,以及增強自己的肌力和速 度。
   「7年之病,求3年之艾」,拉近「到執政之路」,國民黨有兩個不能──不能想要抄捷徑,不能想要「回到從前」。國民黨要誠懇誠實地看待臺灣現狀,擬出臺 灣未來10年、20年的情境圖像,哪些是可變、哪些是不可變的,清楚向臺灣社會說明,並做出負責、明確的「與人民有約」的承諾。國民黨要用平靜心情、嚴格 標準,重新檢驗自己的過去。40年威權統治,國民黨做對了什麼,不必再去宣傳,因為以前已經宣傳過度到令人反感的地步了。現在要做、可以做的,是承認那 40年統治中造成過哪些傷害,對哪些人,哪些事是理應抱持歉意的。
  一個國家命運、氣勢扭轉,最關鍵、卻也最難的,就是出現真正不同性格的政黨。很多敵對的政黨,其實骨子裡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在不同權力位置上,表現不同態度罷了。
  邁向執政,國民黨要一直問自己:我們真的和我們討厭的民進黨不一樣嗎?我們最討厭民進黨什麼?一旦我們執政了,我們可以不要做同樣的事嗎?
   討厭民進黨貪腐,那麼怎樣讓自己有一天執政了不貪腐?討厭阿扁出爾反爾,那麼怎樣確保自己執政了可以有一致的原則?討厭阿扁硬拗,那麼看看國民黨內,真 的可以革除掉從自己的立場去硬拗的文化嗎?討厭民進黨操弄民粹情緒,那麼國民黨有辦法在民粹手段以外,激發出什麼樣的社會熱情?
  真要執政,要有效執政,國民黨需要做的事多得不得了。歷史對國民黨多好!現在竟然有施明德等人站出來,去做對抗陳水扁的事,國民黨不需站到第一線上去。有比這個更好、更便宜的事嗎?國民黨還有什麼藉口,不趕快躲在第二線,咬緊牙關動員一切資源、力量,為執政做準備?
  臺灣的未來,不是決定於哪個黨執政;而是決定於:一個獲得執政權的黨,到底為執政做了多久、多少、多正確的準備!

2004年綠營得票率倒數地區列表

by Ashinakhan 2007/01/31

不只洪奇昌,我更希望那些自認有「開拓票源」實力的候選人們可以出征下列選區,向所有泛綠支持者證明他們的「中間路線」是有票房的

縣市  選區  2004年有效票數  綠營得票率
連江縣        4451     4%
金門縣       22446     6%
彰縣  三    178595    28%(芳苑、二林週邊)
苗縣  二    124385    29%(山線)
北縣  九    138836    31%(永和)
花縣        95768    31%
北市  八    140220    31%(文山區)
彰縣  一    129012    32%(鹿港、和美週邊)
彰縣  二    145325    33%(彰化、花壇、芬園)
北縣  十一   142784    33%(新店、深坑週邊)
桃縣  三    130334    34%(內壢、龍崗)
彰縣  四    164629    35%(員林、田中週邊)
北市  六    145272    35%(大安區)
雲縣  一    158075    36%(海線鄉鎮)
中市  一    121778    37%(西屯、南屯)
基市       150669    37%
竹縣       188287    37%
北市  七    142566    37%(信義、松山南)
桃縣  五    122952    38%(八德、大溪、復興)
東縣        61988    38%

2007年2月7日 星期三

假設:李登輝目前沒有老人癡呆症

by 布萊克萊恩 2007/02/02

李登輝的缺點之一,是一開始不講清楚。或許是他的表達能力有限,或許是他根本不想講清楚,也或許是他認為說了也沒有多少人聽得懂(這當然是一種傲慢)。

假設:李登輝目前沒有老人癡呆症

在這樣的假設下,回顧當年他宣布任用郝柏村當行政院長,台灣綠色派系與政治人物一片罵聲、甚至在報紙頭條寫個大大的「X」字,多少號稱爭取民主自由與人權的泛綠人士、學者、政治人物出來跳腳臭罵。而今,我們當然都知道那些人的腦袋容量真小。那麼現在這些人呢?

在昨晚的大話新聞中,曾經說過類似吳淑珍因為行動不方便,所以玩玩股票無傷大雅的林建隆,提起他昨天去拜訪這幾天也出來大罵的辜寬敏,說辜寬敏與李登輝當 年決裂的主因是李登輝為了廢除萬年民代,一一去拜訪那些老國代,讓辜大為不爽。當然,現在我們也已經知道哪個是笨蛋。而光靠民進黨在街頭衝一衝,萬年民代 會不會自動下台?答案也很簡單。

當然我必須承認,多數時候,我是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我覺得李登輝曾經提過的 75% 是個關鍵,而這也牽涉到所謂的「中間」與「淺綠」的重新定義。

所謂的「中間」,是指淺藍?還是指淺綠?
所謂的「淺綠」,是指想建國但對速度要求較寬鬆的人?還是以台灣為主體、以台灣為優先、不想被中國統治,但也不大想更改國名的人?還是兩者皆是?

如果「過半」就已經讓部分泛綠政客心滿意足,那我們在將來必須面臨每次選舉就會有人出來叫天喊地要求「一定要過半」的戲碼。換句話說,容易滿足的人,可能把「過半」認為是神聖使命,但仍然有些人想的不是過半,而是扎扎實實的 75%。

--

或許是主持人跟來賓的資質有限(這或許跟記者的養成教育有關),這幾天的大話新聞一直都沒有討論的,就是李登輝話語當中「不提台獨」的「台獨」是指什麼。我認為是指「宣告建國」。

「宣告建國」跟「台灣優先」兩個概念,有重疊之處,有差異點,也有時間上的順序關係。如果那些堅定認為應該要(快速)宣告建國的人一意貶低、攻擊堅持台灣 優先,卻不覺得宣告建國有其必要性或有其急迫性的選民、不但 75% 是很遙遠的夢,將來每次選舉時,前者幾乎篤定都會出來哭天喊地,每次都要大家「含淚投票、衝過半」,那麼台灣的民眾遲早會被這樣的選舉模式搞到疲乏。民進 黨目前的傲慢,是不選舉時澎風得像是已經拿到 75% 的選票,選舉時才哭天喊地承認每次要過半其實都很辛苦。相較於政大所做的台灣人認同調查,既然民調中有過半或甚至六成以上有台灣人認同,為何還是選得這麼 辛苦呢?

我不覺得李登輝違背了他的原則。

--

「泛綠」不等於「深綠」。

當「深綠」人士一再踐踏台聯、一再攻擊李登輝、王金平、一再攻擊國民黨本土派是黑金出身、甚至將那些在民進黨內凸槌的人以簡單一句「那些人以前是國民黨的」,意圖替民進黨開脫時,到底是誰在將「泛綠」的基本盤越作越小?

當激進的深綠人士將台灣其他本土勢力都罵光砍光之後,台灣的「泛綠」地盤會過半嗎?有些人光靠深綠的基本盤就心滿意足,也難怪每次選舉就會精神焦慮,過不過半都擔心個半死。

我要再度提起最近被泛綠名嘴廣泛引用的政大台灣人認同民調。在民調中,有台灣人認同的超過六成,不怕中國威脅而想獨立的也超過五成,但最近這幾年甚至才剛過不久的選舉都選得這麼辛苦、甚至難看,為何實際得票比例跟台灣人認同比例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有些人不想統一、認為他自己是台灣人,認同台灣優先,但也不想建國,聽到什麼幾年內要建國制憲會皺眉頭。這樣的人,在某些深綠人士眼中,有可能仍是大逆不道。誰來將這些人的選票納入泛綠之中呢?

我認為,沈富雄、段宜康、甚至阿扁所謂的「中間」,其實都定義錯誤。他們認定的「中間」是淺藍。但我認為這才是關鍵:所謂的「中間」,其實不是「淺藍」,而是「淺綠」,也就是那些已經有台灣優先意識,不想統一,但卻因為其他因素(不爽深綠大老隨時想建國、不爽民進黨某些作為)而不投給民進黨的人。


--

今天的自由時報自由廣場,有一篇以辯證角度切入的文章,或許可以參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feb/2/today-o2.htm

「我是不是我的我?」

「。。。李前總統就是要破除此種虛假意識,並進一步掌握那些『未被歸類在傳統藍綠類別尺度』的多數人民;這些人民不是因為找不到『超越藍綠的類別』作為新的認同對象,就是成為冷漠的一群人」

當「綠」被某些深綠人士簡單化約為「建國」甚至是「快速建國」,而非更廣義、更具有最大公約數的「堅持國格、台灣優先」時,台灣的確是有一群人( 我稱呼他們為淺綠)找不到認同的類別。這群人並不像上述投書文章所說的「多數」,但絕對是達成 75% 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想建國的人很多,但有建國的夢想是一回事,想要快速建國是另一回事。想要快速建國的選民比例有多少?光靠這些人,泛綠可以在民主選舉過程中順利和平地達到 75% 的穩定獨立國家體制嗎?我要再度強調一次,「民主選舉」與「和平」。

要快的話,乾脆直接革命會更快,但台灣能承受這種代價嗎?


我們該期望誰?

by 不平路人 2007/02/01

謝謝陳生大大。

我要講的重點,不是李登輝這個人,而是他的言論。我還認為,任何個人不能片面主張台灣前途,但是每個人都應可以有對台灣前途的看法,儘管看法不一而足。也 就因為國內對台灣現況、前途的看法這麼不一致,所以才有這麼多矛盾不是嗎?就因為「看法」是主觀的,「理想」更是目的性的主觀,所以產生這麼多對未來意願 的衝突。就現實而論,用可能被接受的方法來描繪未來,才是我的主張。

關於是否已經獨立,例子我舉過。您提的反例在我眼中也是迷思:國際中我們的主權不完整,是力量的傾軌,並不能成為我們是如何的事實改變。比如說, 我明明是台灣人,有人指著我一直說我是美國人,講一百遍,我還是台灣人。如果因為別人講我是美國人,我就承認我是美國人,這是個什麼樣的笑話呢?支那方面 一直說台灣是支那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您說說,我們是不是獨立於支那之外?我們是不是自立自強地獨立在世界之中?

您提到的「國際人格」,在國際上我們受打壓,是支那的關係沒錯,那只是因為對國際的影響性,他們比較大,各國或奇望他們的錢(非洲那些原來與我們 有邦交的國家)或寄望他們的力(如美國希望支那支持反恐)或寄望他們的市場(歐洲大部份國家,甚至連我國內許多人也是這樣)都不敢、不願意得罪支那。這才 是事實。

以上,用您的話「身為政客應當誠實面對問題,而不是只顧講似是而非的話。」來檢驗政治人物,包括李登輝的言論,孰是孰非清楚的很。若您問我「台灣 真的沒有獨立問題嗎?」我會說有!但這問題不在外在,而是國內同胞自已的看法是不是認為我們事實上已經獨立,要爭取的是更大更多,與他國一樣的權力與義務 之於世界上。但為求和支那這個惡鄰區別,為求國人更能全心真誠愛這個我們共有的國家,一定要將「中華民國」這個國名改掉,它不止混淆國際對我們定位、國格 的看法(視為支那之一部份),還讓國內統派對賣台的不死心提供了形象上、心理上的依恃。

再則,有另網友一再問我,如果又讓狗民黨政權勝選,是不是我稱「本土政權」?我得回他,這是廢話問題!如果它是這塊土地上2300萬人共同選出 來,怎麼不是本土政權?這就是民主的遊戲規則之下,全國人一起做的決定,怎麼不是本土的?莫非我們強硬說我們的主張,統派就會同意?一樣的心態之下,他們 才會長期的否定我們,不是這樣嗎?會這樣問我的朋友,顯然搞不清楚自已的希望與現實到底有什麼曲別,連民主的精神也忘了?知識份子論理洋洋灑灑、頭頭是 道,扯到個人情感、喜好,連現實都無視、是非都可以顛倒,這才是國家亂象持續的原因。悲哀!

陳生大說得好:台灣的定位都搞不清楚,如何奢談國家正常化?

回到標題「我們指望誰?」我說,當然指望全國同胞!所以我們更該宣揚獨立的理念,不要短視而輕忽支那的威脅。用現實來宣揚理念,用有根據的事實來 描述我們的未來,這一切,不就是我們在媒抗努力的方向嗎?若是2300萬的同胞大部分意願和支那統一,我們除了接受外,就只剩下出走一途。再不然就得武裝 革命。只是這樣的前提是,要先和自已的同胞廝殺,請問,這是大家的願望嗎?若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只有更努力的宣揚我們的理念,讓更多國人與我們在 一起,讓我們的聲音成為大多數!直到信心夠了,公投成立台灣國、福爾摩沙國.....what ever,就是要廢了「中華民國」,建立一個我們想要、應要、內在與外在都真實獨立的國家!

2007年2月6日 星期二

TVBS專訪前總統李登輝全文(上)


by TVBS╱TVBS 2007-01-31 22:51

我們是誰,這些問題怎麼樣求,國家的一個認同的 問題,他們最關心的嘛,那麼這種情況之下,台灣也是一個移民的社會,那這個移民的社會,現在是完全自己有主題性,台灣的主題建立起來以後,和平的移轉台灣 現在,是自由民主的社會的話,我看起來不必把這種問題,再度強化,再強化沒有什麼意思,浪費時間,所解釋的是特殊時空,下面的一個狀況對不對。」 TVBS主播方念華:「總統,剛剛你也特別也提到了,在文化上跟情感上面,你充分的看到,台灣這個移民社會,有很多的特質,還有它融合的這個,活潑旺盛的 生命力,那麼我們現在提到,當然在政治上面,中國大陸跟台灣的,緊張關係是一直是沒有消除的,那麼今天在,我們也看到總統,好像在訪問裡面,有公開的提到 說,其實你以前有想法,不排斥到中國大陸去看看,那麼讓讀者或觀眾,會比較好奇說,他們所想像的,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好像對於這個中國大陸,過去在印象裡 面是一個比較,敵視跟對立的態度,現在想到中國大陸去看看,這個中間有沒有什麼落差,還是一個報導上的,轉述的一個,這個是報導有問題。」 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我沒有主動的要,到中國大陸去看看,沒有,沒有這個必要,現在也不是這樣來做,那個應該大家回去看看,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 怎麼樣演變發展,到現在的情況,我就任的時候,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成立了,國家統一委員會,為什麼要國家統一委員會,因為那個時候是,要反攻大陸,反攻大 陸,這是一般的聲音,政府的談話,但是現在,我那個時候,要民主化的話呢,第一個問題,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內戰,必須要停止,動員勘亂時期應該要停止,不停 止的話呢,台灣的民主化沒有辦法,主要的是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的問題要處理,那要處理的話,你現在講這個是,反攻大陸,反攻大陸,怎麼行呢,所以成立 了國家統一委員會,國家統一綱領,國家統一綱領裡面,很清楚 講的很清楚,中國大陸已經自由化,民主化,所得平均了以後,我們再來談國家統一的問題,分做3個階段,一步一步來進行,這個是非常不可能的問題,現在台灣 和大陸之間的問題,不要用敵對的關係來看,應該台灣的民主化的這個成果,怎麼樣拿到中國大陸去給中國人,我提到了嘛,中國人也可以享受到這個自由民主的社 會。 這個是很重要的問題,所以大家要瞭解,1991年我5月1日,就是停止動員勘亂時期,這個問題用意在哪裡,臨時條款要取消,臨時條款不取消的話,台灣根本 都沒有辦法民主化,臨時條款裡面,寫的東西就是,第一個問題,國會絕對不能改選,總統可以做到死,這種情況之下,這個臨時條款,必須應該要取消,取消以 後,回到了本來的憲法裡面,第2屆的國民大會代表,以及立法委員,才可以選出來,那麼過來就是,總統不要做到死嘛,應該有個時間,最好是藉這個機會來修 憲,配合台灣的情形,所以這個整個的歷史來看的話,還有一個問題很重要,那個時候已經,動員勘亂時期停止以後,過來的問題就是,要成立了大陸委員會,大陸 委員會以外,就是海基會啊,民間的,因為這些問題的背後,三不政策的這個,政府那個時候的情況,要把它改變,所以不得不這個問題,不要政府直接來做,用民 間來做,所以大陸委員會下面,有這個海基會,海基會以後才有這個,辜汪會談的這種問題,這個完全,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有個平台,沒有平台的話,對方和台 灣之間的關係,我們應該怎麼樣來好好處理,才有辦法來處理,所以你回溯這一段可以,觀眾朋友在聽的時候,大概也可以瞭解,您覺得您整個來看,台灣國家要正 常化,還有從兩岸關係,從內部您剛剛提到這個,國民大會的改革。」 TVBS主播方念華:「你覺得自己是一貫的?」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對,一貫的,還有一個,很安定的進行,在這裡沒有吵吵鬧鬧,目前連國會的,現在立法 院的,這種情況看起來,民眾根本都沒有辦法,得到這個,安定的生活,建設方面也很難,那麼這些問題,我的目標很簡單,給台灣所有的2300萬的人,大家都 有幸福的生活,同時最重要,不要在政治改革,過程中變的很亂,要安定的,所以那個時候叫做這個,寧靜革命,寧靜的革命,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事實上,沒有安 定來進行,我想很簡單嘛,革命的話,流血啦,你看看中國大陸,多少年的流血,老百姓的生活怎麼樣,就可以清楚了嘛,我們談到現在感覺,總統的使命感,還是 非常強,事實上世界各國,在交出政權之後,退位的元首,也可以扮演很多,積極性的角色,也有非常出色。」 TVBS主播方念華:「總統您現在,我們剛剛來看到,你提到這個,兩岸之間這個交流平台,除了在內部的,這個中道路線,跟關懷弱勢跟貧窮,在兩岸之間這 個,互相目前,您看這交流部分,您覺得自己,可以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現在這個平台不存在,組織有存在,根本那個,功能已經不存在,功能根本沒有嘛,那這些問題現在,必須應該重新來考慮的問題,不然的 話,台灣和大陸之間,沒有一天的安定,為什麼我講這種話呢,中國大陸,是它非常有它的,野心和它的計畫,中國整個的這個是,現在的經濟的情況,越來越好, 那麼它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大,那以後它要怎麼辦呢,它就看台灣究竟什麼樣態度,2008年的奧運,奧運完了以後,2010年的那個博覽會,那這些完了以 後,它會做什麼事情,你要談到了,2010年以後的,兩岸之間的,安定問題的話,剛才我說的這個平台,非常非常重要,來做很多的重要的這個,兩岸之間的安 定的工作,我看起來還是,台灣海峽為中心,有安定和平維持,這個是很重要的問題。」 TVBS主播方念華:「所以在您,去從2010年的這個,博覽會往前看其實台灣,本身應該要,努力進行改革,時間是非常有限了,這是您的憂慮和,顧慮所 在,在裡面吵,外面問題,可能會發生很多問題,為什麼必須注意這些問題?」 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這是我特別要強調的,這些平台怎麼樣用,怎麼樣再加上了新的平台,兩岸之間的關係,和平的給台灣海峽,不要有什麼困難,有的觀眾會 不會,可能他把一些事情,會不會容易混攪在一起,您提到這個兩岸的交流,兩岸平台的功能恢復,維持海峽中線兩邊的這個,和平的這個態度跟立場,這個回頭過 來看,當年戒急用忍到現在,對於兩岸之間在交流的速度,特別是經濟的投資方面,這個地方你有沒有新的想法,還是其實兩相無關,沒有關係,那個時候是事實 上,我提到的就是戒急用忍,戒急用忍的理由很簡單嘛,以前蔣經國總統的時候,三不政策嘛,絕對不來往,所以政府和政府之間不談判,不妥協,這種想法本身, 對台灣是有沒有幫助,所以那個時候就是事實上,蔣經國總統的時代,有一個政策就是,給老兵的這種回鄉的問題,那個時候是,經國先生個別要叫我,把這個問題 好好來處理,那個時候的主要問題就是開始,事實上三不政策本身,多少是要來修改政策,給台灣和大陸之間,海峽安定問題等等都要,重新再考慮的時候,所以提 出來的問題就是,兩岸之間的關係,經濟上的關係,這個戒急用忍的方法,一步一步來進行,那很重要的投資,還有5千萬以上的,這個投資方面要審查等等,那個 時候根本沒有說是,以後的什麼積極開放,這種問題沒有這樣做的,是一步一步來,有去應該有回來,這是我們那個時候的看法。」 TVBS主播方念華:「現在這個,您主張兩岸要增加更多的,以瞭解為前題的這個交流,對於經濟的方面,您個人的看法,認為投資有沒有必要再開放,還有提到 就是,讓更多的大陸觀光客到台灣。」 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增加瞭解這個部分,這個問題我也提到了,應該要做嘛對不對,現在台灣最辛苦的就是那個,服務業方面的民眾,小商店、小商店,這些是 比較,現在很困難,困難的理由,沒有人,購買力也很低,台灣到大陸投資錢也不回來,所有的台灣的資金,都流到中國大陸,但是經濟問題是雙方面,有去也有 來,不是單方面的,應該是雙方面的兩條路,有去有來嘛,這樣才有幫助台灣現在,目前的情形,所以你覺得不用擔心說,在政策上如果這是一個,滿大的一個開 放,開放更多的,大陸民眾到台灣來,來觀光來消費,你覺得台灣如果本身,自己有自信的話,這點是不構成,任何國安的威脅,不必要為了這個問題,你應該好好 有制度建立起來,台灣和大陸之間,是一個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係,那麼所以這方面,移民局的這個移民的問題,關稅的問題,現在台灣還有一個留下來的,戰後那 個時候做的就是WTO,就是世界貿易組織,台灣和大陸之間,現在有這個平台,為什麼不用這個平台,更密切的兩方面的經濟來往,應該是更加促進嘛對不對。」 TVBS主播方念華:「是,總統在今天訪問之前有特別提到,他不希望針對任何個別的,不管是台灣或者是領導人,做太多的評論跟批評,不過我們知道,總統在 國際事務上涉獵非常深,而且知己知彼對台灣來講是,我們剛提到的,增加瞭解,促進交流,非常重要的,您怎麼樣來看,我們就兩岸未來的,眼前可見的世代競爭 裡面,對岸領導人,胡錦濤所扮演的這個角色。」 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這個對領導人問題的,批評我是,我不做啦,但是胡錦濤主席和這個江澤民主席,本身的做法不大一樣,不一樣,比方說是台灣要民主化, 選總統,那中國大陸就是,對台灣打飛彈,這個問題事實上,想起來事實上,太沒有考慮,各方面用這個方法來,對台灣施壓力,似乎不是太好,那麼現在這種問 題,比較少一點,溫和的兩方面,來維持來處理這個問題,大陸有大陸的問題,你不要大陸有問題不解決,你現在用台灣來這個,用外部衝突來,解決內部問題,這 個不是太好,我想這個做法,台灣也是一樣的,台灣也應該,多看一點將來,幾年以後,5年、10年以後,台灣會變怎麼樣,台灣和大陸之間的,關係怎麼樣,台 灣和日本和美國的關係,應該怎麼樣,整個亞洲地區,台灣應該什麼地位,台灣應該怎麼樣做,這些問題要考慮,不考慮的話事實上,對民眾的話沒有安定,沒有安 心的一天嘛,對不對。」 TVBS主播方念華:「總統您剛剛,很巧妙的點到一點,您說這個,看中國大陸聰明的話,不要老是用外部的衝突,試圖解決自己內部的問題,然後您說台灣也是 一樣,這8年來您的感慨,跟您的很冷靜的觀察,您覺得台灣,是不是有這樣的一個,它不只是傾向,就是它確實用兩岸之間,或者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打壓或是衝 突,這個事實雖然存在,但試圖去擴大這一種,壓力跟緊張來解決,內部應該解決的一些問題,在優先次序上面有一點錯亂,您是這個意思嗎,可不可以說明一 下。」 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內在和外在都有問題的時間,我想內在的問題很重要,但是要安定這個外在問題,來促進內在的安定,這個做法也是要的。」TVBS主播 方念華:「那國際上,台灣又該怎麼樣處理?」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這國際上怎麼樣,台灣去處理的問題包括了,很重要的中國大陸的問題,也應該同時要考慮 進去。」 TVBS主播方念華:「好,總統剛剛提到了,台灣在國際社會,爭求生存發展這個空間,我想請教一個問題是最近,已經是,我覺得半年了,大家都非常關心的, 從國務機要費的,這個話題進入了,一般尋常台灣人的生活裡面,總統外交在這個,機密外交的這個部分,總統可不可以以您,這麼長的執政經驗,也讓我們的觀眾 瞭解,在您的執政經驗裡面,這個機密外交,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現在在看,國務機要費的時候,這個機密外交,是不是您也曾經經驗過了,或者你有不同的看 法。」 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最近這個週刊訪問我的時候,提到了這個國安密帳,我說是哪裡有國安密帳,國安局有預算,依照它的預算,怎麼樣來進行國際關係,和中 國大陸之間的關係,但是國安局本身,不是總統府的,它是總統,領導下的一個機構而已,所以在這裡啊,根本都沒有什麼,總統府裡面,有什麼機密外交的問題, 這個問題,外交部和國安局,去做就好了嘛,那麼他們有它的經費嘛,它有它的預算,可以來進行這些問題,所以我不必要現在談很多的,國務機要費,現在怎麼樣 怎麼樣,我不談這個問題。」 TVBS主播方念華:「所以您的意思說,在制度上您的理解,這根本不是總統府,應該處理跟經手的。」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對,沒有錯,這是國安局來處 理,外交部來處理的問題,這個總統本身因為代表國家,所以外交方面政府可能,比方說是國安局很多問題,必須要請示總統來處理,外交部也是有這種情形,那總 統這種問題來處理,這個問題,沒有牽涉到總統府的問題。」 TVBS主播方念華:「所以總統我可不可以說,就是實際上,現在台灣是,所以現在變成一個,兩國論是那個時候,台灣主體建立起來以後,外省族群應該,這個 意義在裡面,然後自己本身,在退休之後其實,今天報導裡面,提到說您點到這個,馬英九的性格,您建議要再沉潛一點。」 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這個問題是完全電視台,報出來的,或是電視台所說的問題,聊天的時間,說要他堅強一點,是這個意思,對嘛,什麼意思可不可以,堅強 一點,應該是要想要做的問題,應該做到底,不要半途就變了,就是這種情形。」 前總統前總統前總統李登輝,這次接受TVBS專訪,談興很濃,從坐到站吐露更多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