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釋昭慧、慈濟與佛陀

 
莊榮宏 2015/02/27
 

 弟子出門托缽,有些化不到緣,空缽而回,歡喜地告訴佛陀「世尊,我今天沒有托到東西」。

佛陀說「這樣也好,托不到東西,你與眾生無緣,將來就不必再還人家」,又說「你沒有因別人托到東西,自己沒托到而起分別心、升起煩惱,這樣更好」。

慈濟內湖園區開發爭議,釋昭慧單槍匹馬與名嘴交鋒,雙方各執一詞…;是非未定,卻令人想起佛陀的托缽故事。

托缽,雖是「有所求」,但求盡其在我,不求成功一定是我;也就是盡人事而聽天命,成固喜,不成亦喜。

內湖園區案,就像托缽,出發點也是「有所求」,但,是不是一定要以成敗為念?慈濟可以多多考量。

佛陀在托缽中說得很明白,托不到東西(所求不得),表示與眾生無緣,將來不必還,沒什麼不好。

至於托缽不獲而能保持歡喜,不因所求不得而起分別心,自然不會區分「你們」(仇佛人士)、「我們」(被醜化),也不會生煩惱,如此更好。

托缽,要隨緣,人家肯施捨,這是因緣具足。人家若無意施予,這是緣份未到,保持歡喜,不須哀怨,就是親近佛陀。

托缽若強求,就會強人所難,製造煩惱,也添人煩惱,使眾生煩惱,違背托缽的本意。

一缽在手,托的是善因、結的是善緣。有些宗教團體,如今不須沿街托缽,八方奉獻自動匯來,這是過去種善因、結善緣所致。

然而,事件以來,嚴重對立,怨恨咒罵,惡聲惡氣,祥和散退,乖戾崛起,社會不安,這會是佛陀的本意嗎?(莊榮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