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淨、真心、正義感——矢內原忠雄
蔣理容 2014/04/21
上一次去拜訪楊媽媽(楊劉秀華女士)時,她正重新閱讀日文版的《矢內原忠雄傳》,讀得津津有味,而且提出很多論點說給我聽。
無論多忙,我常常掛念著要抽空去看看她。楊媽媽不是普通的老太太,拜訪她絕對不只是噓寒問暖、聊天、話家常,她跟我談思想、哲學;談台灣要獨立!談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各種缺失;告訴我做事要有「策略」、要講求「邊際效益」等等。慣用日文思考的她怕我聽不懂,一些重要關鍵字還用華語加以輔助說明。
令我訝異的是1940~1941年間,楊媽媽在東京曾親身參與矢內原教授開辦的義務學堂,以福音聚會為主,探討真理、公義,楊媽媽說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期,因為親炙了崇高人格者的言行,提升了心靈層次。
矢內原忠雄是何人呢?他是一位學者,但在世人的眼中,更是個不畏權勢、絕不向政權與利益靠攏、一生堅持公平與自由的思想家。他的學術成就在於經濟學與政治學,留學歐美後,三十歲之齡就升任教授,在東大擔任「殖民政策」講座。
他和台灣有一段淵源,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曾有這樣的報導—昭和02-04-16/矢內原氏宜蘭演講—「…日本東大教授矢內原忠雄3月22日來臺考察殖民地近況,應蔣渭水之邀請,在各地舉行演講會,藉以激發臺灣民眾組織政黨以爭取自由平等,4月15日下午7時30分,在宜蘭保甲俱樂部演講《殖民行政》。」
矢內原忠雄以實證的研究方法,在臺灣作實地調查研究,發表了《帝國主義下の台灣》一書,剖析日本帝國主義擴張之根源與衍生的問題。學界評價甚高,認為是殖民地臺灣經濟發展歷程分析的經典名著。
書中同時也表達他對殖民地受到極權壓迫的處境深切的同情,他說︰「臺灣甚麼都有了,只缺政治上的自由。」臺灣總督府因此以其違反「臺灣出版規則」而查禁此書。矢內原忠雄走入臺灣,為這塊原本與他毫不相干的土地人民發聲,不為什麼,就是知識份子的風骨和良知。
1937年矢內原忠雄直言批判日本政府的戰爭政策而得罪當局,被迫辭了教職。他不但不妥協,還大聲疾呼:「為要活出日本的理想,請先把這個國家埋葬掉吧!」震撼人心、真是發聾震瞶的先知之言,結果,1945年日本終究宣佈投降而結束了世界大戰。
戰後日本政府誠摯的向他道歉,請他復職。回到東大的矢內原忠雄後來擔任校長;創辦「教養學部」培養國民健全的人格;創辦「日本國際經濟學會」為日本經濟晉身國際舞台作準備。世界大戰後日本能從廢墟中重建、再出發,矢內原忠雄功不可沒。
初識矢內原教授時,楊劉秀華女士應該還是一位很年輕、求知不懈的的女性吧,對矢內原教授的名言,如:「理想雖然是無形的,卻不是無力的。現實雖然可以歪曲理想,卻不能消滅理想。」都知之甚詳又理解很深。
我個人卻更喜歡另一本《矢內原忠雄傳》,是矢內原忠雄的長子矢內原伊作親自執筆寫作的。兒子追尋著父親的日記、信件、隨筆、詩歌,描繪著父親的心靈和形象,他的宗教、婚姻、愛情,以及政治觀。
命運的安排時常出人意料:矢內原忠雄因批評日本向外侵略的政策而不容於執政者;戰時他的兒子卻在臺灣高雄服日本海軍預官役,1945年還在高雄接受日本投降這殘酷的事實。父子兩人都富於文采,透過從未公開的第一手珍貴資料,這本兒子寫父親的傳記更有血有肉、更生動,也更吸引人。
無論哪一個時代、哪一個國家,都有像矢內原忠雄這樣純淨、正直、不畏權勢、秉持良知做事的人格者吧?閱讀著《矢內原忠雄傳》,心海中浮現出一個永不妥協的身影——為「反核」請命,進行禁食的林義雄先生。
日本政府能勇於認錯,還給矢內原忠雄應有的榮耀和高度,讓他為日本的發展做更多的貢獻;而「中華民國」執政者到現在還一意孤行、強硬的要將核四運轉,置人民百姓和子子孫孫的性命身家於不顧,對仁人志士的忠告和建言不是漠視,就是打壓。這樣的中國國民黨還算是個正常的黨嗎?這個兼黨主席的總統還算是一個文明人嗎?無疑的,歷史會給他一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