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國民黨比較會拼經濟?


李拓梓 2013/06/09

 台灣政治一直有幾個迷思,其中一個是國民黨比較會拼經濟、另一個是國民黨比較懂外交。講起經濟很行,國民黨似有江丙坤、蕭萬長這些「經濟總體規劃師」,講起外交厲害,他們也似有些明星部長像是錢復、胡志強。更不用提再早期些的李國鼎、趙耀東、蔣廷黼、周書楷等神主牌,這些面孔擺出來,大家似乎就信了這兩大迷思洗金捏。

 

行政院「經濟動能提昇方案」廣告。影像來源:hsnujeffy
 
問題是,再細想一下,過去五年來,這些人在幹麼?扣除神明桌上的歷史人物不算,這些人有些忙著在中國賺錢、有些賦閒在家,也有人在地方當諸侯當得氣喘噓噓,滿意度總在後段班。也就是說,過去幾年,這些被認為是會拼經濟、特別懂外交的招牌人物,都和執政團隊沒什麼關係,就算有位子,可能也和權力者不對盤。所以執政團對內真正會「拼經濟」與「懂外交」的,恐怕另有高人。
 
但國民黨因為長期執政,和官僚關係穩當,總給人專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印象,怎奈真刀真槍上場時,卻往往不堪一擊,這又是怎麼回事?比如陳沖,當時被認為是「五十年來最佳內閣」的財經團隊,財經政策卻是荒腔走板,不知所云的證所稅、莫名其妙的油電雙漲,翻來覆去的石化和核能政策,弄得那些相信「國民黨比較會拼經濟」迷思的廠商民眾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執政黨葫蘆裡面賣什麼膏藥。
 
經濟解藥:永遠在擴大內需
其實國民黨的財經政策只有兩招,一招就是盲目的相信中國市場。而且這種相信已經到達「刻舟求劍」故事的實踐,從中國與台灣互補的時代,一直到中國與台灣變成競爭者的時代,他們都信的如此毫不保留。只是對很多廠商而言,這種相信有種「火車過了才在吹嗶仔」的荒謬感。
 
國民黨財經政策的第二招就是擴大內需。無論你原先是市場派教父或者計量經濟大師,總之一但遇到些微不景氣,他們馬上全部都改信凱因斯(Keynesianism)。不過其實擴大內需這種招,不需要經濟學博士來規劃,只要大學修過總體經濟、認識凱因斯的人,都可以對擴大內需講得頭頭是道。於是景氣好也擴大內需、景氣壞也擴大內需,找不到內需可以擴大就補助熱水器和洗衣機,忘記這兩種東西在正常狀態下,買一台可以用十年。
 
官僚病徵:時代變了,腦袋沒變
相對於民進黨的人才多在學界和幕僚圈內,國民黨的「人才」許多都在官僚圈。他們受過相當好的教育、以及官僚倫理的訓練,唯一缺乏的就是擔當。偏偏政務官最需要的,就是擔當。於是有像施顏祥這種唾面自乾的首長、也有像尹啟銘這種逢迎拍馬的天才,而他們的首腦陳沖在過去一年中到底扮演過什麼角色,老實講我毫無印象。
 
我認為這些人最大的問題,當然和凱因斯無關,而是時代變了,他們的腦袋卻沒有變。李國鼎或者趙耀東時代展現魄力的方式,是「雖千萬人吾往矣」。因為媒體都是執政團隊的一員,對政府不利的消息不要播出就好,官僚當然可以千萬人吾往矣。但時代變了,民主政治需要的是溝通的能力和承擔的魄力,而不是帶著鋼盔埋頭苦幹。這些人面對新時代,既沒能力溝通、也沒本事承擔,黨外搞不定便罷,連黨內都可以弄得雞飛狗跳,只知道緬懷先賢、感嘆時不我予,用「阿達馬空孤力」來形容他們,應該還是客氣。
 
至於「國民黨比較懂外交」這件事,跟「國民黨比較會拼經濟」比起來,其實更沒那麼複雜,也不需要藉著這次菲律賓事件的荒腔走板落落長地來證明它是迷思。敢問一個從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地位搞到被驅趕出聯合國,導致後來的邦交國通通都得用錢買的外交團隊,怎麼會有臉說自己「懂外交」?而且居然還有人會相信?不服氣的朋友可以自我檢測,試試自己可以三秒鐘內講出包含現任在內往前推三任外長的名字嗎?

李拓梓

本文作者被學術界認為是政治人物,被政治圈說是讀太多書頭殼壞去,想當作家但是藝文界覺得他沒有才華,因此只好繼續在學術與政治之間流浪,並嘗試寫一些風花雪月文章來野人獻曝。
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aswing1978

〔 資料來源: 想想Thinking Taiwan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