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的陳同學與陳校長
洪進益、洪嘉宏 2012/12/16
參與反對媒體巨獸壟斷學運的清華大學陳為廷同學,為了讓社會重新聚焦學運訴求,「理性」地向那些執著於所謂不禮貌「態度」、並為此感到不舒服的人道歉。另一方面,清大陳力俊校長卻在立法院以強硬「態度」表示,清大的教育理念,係在「理性」上充分溝通,因為用「不理性」的方式溝通,無法達成目的!兩位清華人對態度與理性的認知與實踐,透過其意識/潛意識,展演了差異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首先,陳校長所謂的「理性」,似乎和感官感知上的「態度」更為類同。相對的,所謂陳同學的陳述「態度」與道歉「態度」,則體現了更多的「溝通」與「理性」。陳校長說「不理性」的方式,無法達成目的;這個想法帶來幾個有意思的問題:陳校長如何為「溝通」下定義?對於「理性」的認識又是什麼?他所謂的「不理性」,是否因為其可能令權力者感到「不舒服」,而無法「溝通」?
其次,陳校長說,清大對於當年的溶屍案沒道歉,是因為社會不會誤認。這點似乎有助於我們思考上述疑問,並指向進一步的問題:陳校長所指的到底是社會的誤認,還是特定權力者的誤會?照陳校長的邏輯,是否只要社會不會誤認,就不需要道歉?
最後,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同為頂尖大學的台大副校長湯明哲、政大校長吳思華與台師大校長張國恩等學者,都在立法院表達對反媒體壟斷的正面立場;清大陳校長則說:「我們不是那麼了解,所以沒辦法說,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對照陳同學「魯莽的熱血」,則陳校長「謹慎的溫馴」,是否充滿矛盾、迷惑、模糊或神秘?
(作者分別為前總統府顧問、台師大美術系博士生,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