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一等公民 橫財免稅


王燦興 2012/11/29

財政部公告明年度綜所稅免稅額、扣除額確定調高三.四七%,退職所得扣除額提高至七十五.八萬元,以及十八%利息所得適用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二十七萬元,這兩項幾乎退休軍公教獨享的扣除額一○二.八萬元,以最單純的申報戶計算,單身免稅額八萬二,標準扣除額七萬二,等於年所得一一八.二萬元完全免稅, 如果單身七十歲是一二二.三萬元;兩夫妻都超過七十歲的退休軍公教是二一八.四萬元免繳稅。

反觀月薪22K的上班族,假設沒有其他收入,年所得二十六.四萬元,免稅額每人八二○○○元,標準扣除額七萬二,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一○四○○○,共二十五萬八千元,課稅所得六千元乘以稅率百分之五,繳交三百元,如果兩夫妻皆22K,則繳交六百元所得稅。兩相對照,舉世都會說,這是令人髮指的不公不義, 這也是台灣的現狀。

泛軍公教包括公營事業官股事業十三%與政府出資設立基金的退休支出,一年絕對超過三千億,這些所得都是上班在職的遞延所得,是過去從沒繳稅的橫財,而所得稅法的退職所得扣除額與十八%免稅,長期公然包庇軍公教避稅節稅,立法院跟政府放任如此嚴重流失的稅基,明顯是對所有非軍公教人民的租稅剝削,也是世代的不公平正義,在退休制度還沒一次到位修改之前,就源扣繳採取分離課稅,譬如還原各種給付總退職年所得三十萬以下免稅,超過部份累進高稅率,三十至六十萬二十%,六十至九十萬四十%,九十萬至一百二十萬六十%,以上八十%, 課徵期限直到十八%與全國單一年金制度改革完成,這是最有效率的修法方式,只需要修改所得稅法即可,年金跟十八%改革可以同時匯集全民意見進行,也是即刻改善財政、縮小軍公教與多數人民退休金差距的具體步驟。

誰最樂見蘋果走味


莊豐嘉 2012/11/28

企業爭相出資買下壹傳媒,是自由經濟的表現嗎? 圖片來源:翻攝自蘋果日報。
 
壹傳媒被五馬分屍般賣掉了;更像是三家分晉,戰國時代的弱肉強食,完全呈現在媒體這個戰場。一個表現太傑出、太有威脅性的媒體,最後下場,竟是遭到集體霸凌 ! 如果說這是自由市場的結果,大概沒人相信。

台灣從解嚴和報禁開放之後,企圖解決媒體黨國不分的具體方法,就是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恢復媒體多元市場的正常機制。如今,所謂自由經濟必然導致言論多元的天真想法,完全無力解釋辜蔡王李這些財團企業主買下壹傳媒可能造成的言論倒退影響。

蘋果如果要不走味,不是維持八卦就夠了。以前的獨家報導也很八卦,時報周刊未嘗不是如此。在香港,東方日報比蘋果日報更八卦,甚至報份更多,但她的影響力就是比不過香港的蘋果日報。為什麼?

蘋果日報能在台灣建立舉足輕重地位,最關鍵就在其不受關說、不分藍綠、不為利誘的專業倫理形象,加上眼見為憑的調查和真實圖像,方足以克盡其功。沒有了這些,一份八卦報,盡只會報導影劇圈緋聞的媒體,是毫無份量的。

簡單的說,台塑六輕的環保汙染議題,以後,蘋果還會超然無私的報導嗎? 旺中併中嘉案的後續,蘋果會有怎樣的言論和觀察? 辜仲諒的官司,壹周刊有可能挖出內幕嗎? 更妙的是,辜蔡王李這些人,平常達官顯貴的朋友就已經夠廣夠多了,現在顯然會更是門庭若市,爭相為友。他們好朋友的新聞,未來的蘋果,到底報還是不報?

我們幾乎可以預見,好幾條新增加、閃亮亮的底線,將緊緊框住包括蘋果在內的壹傳媒身上。

而這樣的壹傳媒,還會受歡迎、大賣賺錢嗎? 這些原先精打細算賣靈骨塔或產業保險的老闆,如果明知道不會,寧願虧本也要買下,這算是自由經濟的市場力量在主導嗎? 或者,他們打的生意算盤,根本不在媒體,而是另一個更龐大而令人垂涎的中國市場? 從生意人的角度,不就像是找一位社交名媛來陪襯身價,以方便做更大筆的生意? 

只要是媒體人,基本上都反對任何政治力量對媒體的干預和管制,相當諷刺的是,現在我們擔心NCC的管制力量自我限縮,縱容放水;報紙呢? 無法可管,只能盼望公平會以反托拉斯的方式加以牽制。

我們這個一向強力介入所有事物的大有為政府,一夕之間成了奉行自由經濟的市場主義者;他們從來不尊重獨立機關,強力干預種種人事任命,現在他們,一切尊重獨立機關的依法審理。

市場一向不是萬靈丹,更有失靈的時候;而媒體不純粹是自由經濟的一部份,更是關乎公共利益的重要代言人和監督者。一個政府如果任由言論市場遭到壟斷和集中化,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因為他們可以從中獲利,是共謀者之一,當這樣的言論集中化,對這個政府是有好處的時候,政府何必加以阻撓?

許多人對公平會和NCC仍然抱持希望,希望能夠維繫台灣新聞自由不墜於萬一。但是會有這樣的奢想,是因為沒有看清兩岸政府和財團合謀的格局,才是蘋果走味的最大禍首。

(新頭殼newtalk 2012.11.28 文/莊豐嘉)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畸高的中國“人情債”

2012/11/26 02:31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7344?page=1

20121108 07:25 AM

畸高的中國“人情債”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甘犁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文

編者按:經濟學對於家庭生活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經濟也曾有管理家庭事務之意;不過相關優質分析在中文領域仍屬稀缺,尤其是和傳統息息相關的“人情往來”。本次FT中文網邀請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甘犁教授結合該中心相關資料,剖析中國“人情來往”現狀與利弊,透視中國不同階層人情消費的複雜動機。

甘犁教授以及CHFS長期關注中國家庭金融資產的調查與研究,此前FT中文網曾刊登相關專題探討爭鳴(鏈結)。201212CHFS相關報告資料將向學術界和社會免費公開,FT中文網也會繼續關注後續動態,敬請讀者留意。

古人有雲:“來而不往非禮也。”人情往來本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是促進交流、加深社會凝聚力的手段。然而,這初衷本善的禮尚往來卻日益畸化為龐大的“人情債”,人情支出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大負擔。

根據2011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的資料,中國戶均人情支出(節假日和紅白喜事支出,下文皆如是)在家庭總收入中的占比高達7.9%;農村家庭(以戶籍劃分,下文皆如是)更高,達11.4%

筆者認為,傳統的“人情往來”,已經演化成壓在大眾頭上的一座大山,成了被強制消費的“奢侈品”。

或許對富人而言,一次大手筆的“人情消費”也許等同於添置一塊瑞士手錶或是一套名牌西服——是“身份的象徵”。 “人情消費”的等級水準往往是劃分社交“圈子”的依據之一。一個厚實的紅包強而有力地傳遞著送禮人財力殷實的信號,從而幫助其被較高的社會階層所接納,進入“富人的圈子”。經濟學中將這種消費行為稱為“地位尋求”(status-seeking)。

當然,除了心理上的自我滿足以外,加入這樣的“圈子”還有可能獲得更完全的市場訊息,減少搜尋成本,擴大融資管道等,有潛在的經濟利益。從CHFS的資料中看,收入最高的1%的城市家庭雖然戶均人情消費高達3.28萬元,但只占家庭總收入的1.5%;收入前5%的城市家庭戶均人情消費為1.91萬元,占家庭總收入的2.4%;而收入處於前10%~20%的城市家庭戶均人情消費即下降為6452元,在家庭總收入中的占比上升至5.8%,但仍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當然,富人的人情消費行為並非只是由尋求地位的動機所決定。人情事小,面子事大,“同伴效應”(peer-effect)也有可能是另外一個原因。所謂“同伴效應”,即是指人們的行為往往會受與自己情況相仿的人群的影響;類似人們常說的“攀比風”。我們將家庭按收入水準劃分為不同的人群,考慮每組人群消費的數量的相似程度,消費更為類似的組其“同伴效應”就更為顯著。結果顯示,城市中人情支出中最為類似的消費出現在收入水準處於前10%~20%分位數之間的家庭中;農村中則出現在收入水準處於前20%~30分位數之間的家庭中。對比之下,收入水準最高10%的城市和農村家庭人情支出量則差別很大。

因此,人情支出對於次高收入家庭而言,可能也不足以帶來較為可觀的收益,其消費決策則更多地參照他人,這“份子錢”,便往往是大家都差不多。對這部分家庭而言,人情支出城市占總收入比重為5.8%;農村為11.3%,尚可負擔。

除了地位尋求和同伴效應之外,經濟學中還認為人情消費行為有可能是一種風險共擔機制(risk-pooling)。在金融體系不健全的地區,尤其是中國農村,家庭很難通過正規的金融市場進行跨期融資來平滑消費,只能通過人情往來進行自我保險。支付出去許多“人情費”,在未來某天面臨婚喪嫁娶的大額開銷時,便能回收回來貼補開銷。

但是,對中國窮困家庭而言,人情消費可以稱得上是辛酸的“血淚債”了。根據CHFS的資料,收入水準處於最低25%的城市家庭人情支出占總收入的45.1%。如此高的人情支出,任何自我保險、地位尋求等說法,都很難解釋。那麼,是什麼驅使窮人們入不敷出也要去付“份子錢”,維繫他們的社會關係呢?

答案也許很顯然。人情債,還了,也許餓肚子;不還,下場更糟糕。

從資料中看出,低收入家庭的人情支出水準在進一步細分的不同收入群組間差別並不大。例如,收入水準分別位於15%~20%20%~25%25%~30%30%~35%35%~40%之間的城市家庭戶均人情支出均在3000元左右;農村家庭戶均人情支出則均在2000元左右。這樣的金額似乎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數目。窮親戚、富親戚,只要人情往來,便都是一個價,但對不同收入家庭的影響卻是大不相同。以農村為例,收入水準位於35%~40%之間的家庭戶均年收入為7846元,也許可以負擔2000元的人情消費;而收入水準處於15%~20%之間的家庭戶均年收入銳減至3096元,除去人情消費已經所剩無幾。不付或是少付自然是不行的,違反了規定的風俗習慣也許會受到嚴厲的制裁。社交孤立是一方面,輿論壓力更是難以承受之重。

即便是目前可以做到“遺世而獨立”,待到家中子女即將成家立業之時,也不得不重新進入社會關係網路。普林斯頓經濟學家Deaton認為,婚姻市場的競爭在處於收入低的家庭之間尤其激烈。低收入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力很大程度取決於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聲譽。為了營造好的口碑,維護與鄰里鄉親的關係,從而將來為子女謀求好的配偶,這部分家庭不得不咬緊牙關支付高額的人情費用。如果將處於最低25%的農村家庭按照是否有適齡未婚子女(16-28歲)進行分組,結果顯示,家中有適齡未婚子女的農村家庭戶均人情支出達3139元,超出無適齡未婚子女家庭35.8%。人情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也超出無適齡未婚子女家庭16.9個百分點。

所以,再窮也要咬咬牙出了該出的份子錢,不出的話,鄰里取笑,鄉親指責;不出的話,兒子娶不上媳婦,女兒出不去閨閣。人情貴嗎?再貴也要給,砸鍋賣鐵也要給。近年來見到一些報導,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民甚至賣牛賣地來支付“份子錢”,想必也是被人情“綁架”了。

人情貴,債難還。一聲歎息,許多無奈。

對窮人而言,人情支出的邏輯背後隱藏著更為畸形的消費陋習。鋪張的紅白喜事推高了家庭的人情支出;因為怕收不回來,家庭便想盡辦法以各種名義擺酒設宴,愈發鋪張。人情消費和鋪張之風水漲船高,帶來的是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一方面,這部分本可以用於生產的資源被用於扭曲的炫耀性消費,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的極大損失;另一方面,日益膨脹的人情消費和婚喪嫁娶規模使得低收入家庭苦不堪言。BulteZhang曾調查中國某偏遠農村人群支出,發現三個行政村分別有41%29%20%的農民依靠賣血來增加收入。大部分農民坦言,他們不得不去賣血,這樣他們才能給兒子準備婚房,辦婚禮或葬禮,以及付份子錢。

傳統習俗如果已經病入膏肓,或許就到了該被摒棄的終結點了。或許我們該找到新的交往模式,而不是依靠扭曲的消費行為苦苦支撐。筆者相信,我們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均衡,人與人交往並不需要金錢開道。

共體時艱的小故事

Tottoro 2012/11/28

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 九級大地震和毀滅性的海嘯摧毀了日本東北的沿海地區。 一位住在日本東京的美國人也是製片人 Stu Levy,在第一時刻(3月15日)抵達了宮城縣石卷市(Ishinomaki,Miyagi)。受災區的石卷市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沿海城市,人口數約16萬3千人;在東北三縣的遇難者中,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位是石卷市的市民。Levy先生在此停留了六個禮拜,擔任志工並拍攝海嘯餘波後的重建工作。他所捕捉的當地居民和來自日本全國及世界的志工們的影像,在311東北地震的一週年後,〈PRAY FOR JAPAN〉「為日本祈禱」的紀錄片得以發行全球。

地震的那一天, 60
的會計師也是石卷市的市議員庄司慈明(Shouji Yoshiaki),從倒塌的建築物中逃出後,一面騎著踏車一面大聲呼喊警告附近的市民盡速避難。等他逃至最近的一間小學,爬上二樓轉身一看,學校的操場已經被洪水和給淹沒了。庄司慈明,他的生和死之間的差距大概只有五秒鐘左右。當天,這間小學的二樓到四樓進了1100多名的市民,而庄司先生則成了避難所的領導者。

最初的三天,他們缺水停電而且完全孤立。等外界已經發現這個避難所,太多的瓦礫和廢墟,致使直升機無法立刻降落補給。而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在搜索各個角落後唯一發現的是
4大瓶的飲用水,所以優先只讓水的人、老人、小孩和嬰兒喝水。健康的成人包括庄司先生等大多數人,只能耐心等待救援,並忍受日以繼夜長達三天以上的飢渴。

終於,第一批食物到了,只有300個飯團,即使三個人分一個飯團還是不
。想當然爾,已經餓昏了的災民間立刻引發了激烈的辯論。這個時候,庄司慈明下令暫緩分發,因為據他研讀過的〈石卷市地域防災計劃〉的手冊,除非食物足大家平均分配,寧可不要輕舉妄動。後來,更多的飯團抵達了,終於每個人能夠分到半個飯團。在影片中,表情嚴肅的庄司表示:「還好我們按照救難手冊的建議,要不然當時的恐慌有可能演變成暴動。」他又:「公平是最重要的,否則一定會激怒人們。當一個人受苦的時候,如果身旁的人處境與自己相似,大家就會願意一起忍耐和堅持下去。

庄司先生的這段話,其實可以
很簡單的四個字作總結,也就是馬英九先生經常掛在嘴邊的「共體時艱」。

因為共體時艱,為了日本東北的重建,所以日本政府官員和公務員相繼減薪

因為共體時艱,為了厲行支出的緊縮,歐洲眾多的國家領導人近日自動大幅減薪。
因為共體時艱,為了政府財政的赤字,過去幾年美國多州紛紛讓公務員休無薪假。

因為共體時艱,為了因應經濟的衰退,新加坡官員的減薪從2009年起就開始動刀了。


反觀台灣
的「共體時艱」又如何?

從2008年馬先生上台後,台灣人民平均薪資已經逐年降到十四年前的標準。但2008到2011年的三年間,馬政府替財團減
近兩千億新台幣,並把此事視為政績沾沾自喜;也難怪台灣的收來源高達75%來自受薪階級的「薪資所得」。當然馬政府向來強調,為財團減能刺激大公司投資台灣市場進而提高就業機會。但今年連九降的GDP和不斷升高的失業率,正是戳破這個謊言最明確的證據(註:創造工作機會本來就不是資方的意圖和功勞,參考舊文)。

馬先生執政四年後,國家債務淨增1.6兆元,超過民進黨執政八年(
審計部資料)。根據推估,未來四年中央政府的債務大概還會再增加1兆元。不僅如此,在台灣經濟依舊不景氣的情況下,2011年1月馬政府讓軍公教18回存,同年的7月又替軍公教加薪3%;但為了「共體時艱」,勞工基本薪資的提高,不過是一天多一顆茶葉蛋,卻在2012大選過後被凍結了,因為馬先生「這是業結構問題;薪資不能加,是因為廠商覺得錢賺得。」

這個「錢賺得
」不僅是私人財團的,也是獨佔市場的國營企業的藉口。馬英九在選後的「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油電雙漲政策,一開始,就是以「漲價是不得不然,否則台電中油都會倒」為由。可笑的是,為了「共體時艱」所以許多人民得乖乖的勒緊褲帶過日子,但是台電和中油的經營卻無需改革,而虧損累累的國營單位員工們還是年年照領數月的年終獎金。至於最近沸沸揚揚的勞保基金恐將破的事實,以及日趨惡化的「無薪假」和失業率,對照上軍公教退休人員年終慰問金的議題,更是把台灣舉世無雙的「共體時艱」,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境界。

當然,冤有頭債有主;台灣社會諸多不公不義的現實,其實是來自國民黨政府根深蒂固的自私、濫權、和腐敗。這個118年的「黨國」組織,永遠把鞏固自己的政權,置於全民和國家的利益之上。更何況,當馬英九每個月進帳48萬元,當他在電視機前信誓旦旦對人民立下「633達不到要捐半薪」的諾言,但事後又以「捐款就可以解決未免太容易」的託辭來搪塞,也難怪許多制度造成的既得利益者會認為事不關己,而「共體時艱」本來就是一句BUMBLER拿來唬弄愚民的天大笑話。

 

〔 資料來源: TOTTORO當家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台灣經濟的惡性腫瘤

 


ghost_twtw 2012/11/26

媒體報導: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先前刊載「Ma the bumbler」專文後,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發表有關台灣外人直接投資(FDI)報告再指出,馬英九總統與政府部門雖宣示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方案與誘因,卻與台灣發展利基、產業結構現代化目標相左,不是對台灣長期發展有利的策略,錯誤的政策手段恐無法達成吸引更多外資流入的目標。

馬英九總統與政府部門雖宣示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方案與誘因,卻與台灣發展利基、產業結構現代化目標相左。這段報導等於宣布馬英九的經濟政策死刑。

甚麼是產業結構現代化?很多人可能以為是難如登天的新發明,新科技,新產品,當然這些項目都是,但是有更多可以馬上進行的產業轉型,在台灣卻無法展開。

1980年代,日本的汽車,家電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橫掃美國市場,這些產品沒有一樣是日本發明的,甚至很多是美國發明的產品,但是最終市場卻被日本產品占領。

美國人對這種現象提出了,「日本能,我們為甚麼不能?」的疑問,畢竟這些商品對美國而言,要技術有技術,要研發有研發,要製造有製造,要品牌有品牌,銷售更是不在話下,但是美國製造的產品卻慘敗在日本商品手下。

於是很多美國人開始研究日本產業,發現日本產業已經經過了一番產業結構的改變,而這改變不是日本發明很多新產品,開發很多新市場,而是品質革命。也就是品管革命,經由品管革命創造出高品質,低損耗,更節省成本,進而建立起日本貨就是高品質的印象,使日貨在全球市場席捲。

進一步發現,日本的品質革命竟然是由美國學者帶動的,這位學者就是日本人眼中的「品管之父」戴明博士。還好戴明博士是美國人,不是中國人,否則幫日本企業轉型豈不變成「漢奸」。

但是戴明博士在美國也幫助過很多美國企業,接受戴明博士教育的美國人不計其數,何以美國的品質會輸給日本呢?簡直是品管祖師爺輸給品管小徒孫,不是嗎?何以致此?

原來日本企業接受戴明博士的品管學問外,更進一步發展出「品管圈」,這種「品管圈」活動深入到企業每一個人,不但是企業領到者,技術研發,到生產線的作業員,尤其是,生產線上的作業人員,因為每天親自作業,親身體會,更能找出生產品質問題點,也更能找出方法。這就是人人品管的體制,這種體制徹底轉變了企業體質。也就是日本以品管手段,作了產業升級,即使生產相同商品,不用價格取勝,而以品質取勝。

美國企業也曾想要導入日本的「品管圈」,卻發生了困難,因為品管圈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生產線上作業員的參與,生產線上每一道工程都有一個作業員負責,上工程的品質就可以影響到下一個工程的品質。所以品管圈是結合生產線上的工作夥伴,彼此對話互相檢討,改進,找出最好的工作方法,不但可以確保品質,還能提升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可說是一舉數得。

因為需要工作夥伴間,彼此對話相互檢討,無形中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化背景,成了重要因素。

美國是民族大熔爐,一條生產線的作業員,有各種語言,各種文化,各種價值觀,也造成相互間對話檢討的困難,不像日本的生產線,都是日本人,具有相同語言,相同文化,相同價值觀,彼此間對話相互檢討,容易溝通,達到共識。

美日間也因為這種社會環境文化的差異,造成美國企業體變成機械體,每一個個人,每一個單位,每一個部門,都像機械零件一樣,隨時可以拆下,隨時可以換新零件。人就像衛生紙,用完就可以丟。

日本企業則變成了有機體,每一個人,每一單位,每一部門,成了手腳,內臟,是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但是,機械零件不論再怎麼精密安裝,都會留下隙縫,而魔鬼就藏在隙縫中。相反的,日本的有機體企業,卻是無縫的。這就是日本在品管革命上勝過美國的重要因素。

台灣有很多外勞,這些外勞不止於所謂「三K」工作,而是悄悄的進入了,環境舒適,乾淨到無塵的電子工廠無塵室生產線,這種生產線已經是多語言多文化的構成,就像美國生產線一樣。所以台灣企業也只能走上美國的機械式企業。

如今馬政府更要擴大外勞比例,目的只是降低勞動成本,這種方向下,台灣產業要以提升品質,提高品質附加價值,將更困難,更別說大量生產的精緻化。

台灣工廠生產線上的幹部,組長,課長,經理,廠長,甚至生產線上的台灣人,能用多國語言與各國外勞彼此對話,互相檢討,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嗎?恐怕沒辦法吧,這種情況下,「品管圈」活動恐怕將更困難。

外勞的引進,只是飲鴆止渴,對台灣產業要經由品管革命,做產業結構改變,成為高品質,高附加價值,大量生產的精緻化的企業,等於宣判死刑。這不是人的素質問題,而是整個系統組成問題。

台灣人有個價值觀,做牛不怕沒田犁。但是政府的政策,讓產業不斷外移,外勞不斷進入。你的田漸漸消失了,最後沒田可犁,這時台灣牛怎麼辦?送進屠宰場,剝皮作皮革,割肉燉牛肉麵,骨頭磨成粉當飼料嗎?

馬英九要擴大開放外勞的政策,正式讓腫瘤變成惡性腫瘤。馬長瘤也就算了,要死它馬的自己去死。馬英九經濟政策的錯誤,變成台灣經濟的惡性腫瘤,怎麼辦?要讓這個腫瘤繼續長到台灣經濟死亡,還是該開刀割除呢?

你要罷免馬英九,救台灣經濟嗎?台灣勞工,上街秋鬥很辛苦,何不來連署罷免馬英九呢?動動指頭,輕鬆救台灣,何樂不為。

 

台灣的死衚衕


Tottoro 2012/11/27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版電子護照在近日將台灣和南海據為己有,
消息一出爐在亞洲許多國家引起高分貝的爭議。

然而
初見新聞的感覺竟然是無奈可笑多過於氣憤,
只能說台灣人今日的悲哀其實多半是自己捅出來的麻煩。


早年,我們還有為自己辯駁的藉口,

因為台灣畢竟在中國國民黨的戒嚴專制的統治下長達
38年之久。
1996年以後,已經有直選總統權利和公投的台灣人,
卻一次又一次的放棄改變和改革的機會,也對主宰自己的命運興趣缺缺。


拼好經濟就好了!

別搞政治惡鬥了!

主權一斤值幾塊?


就這樣子,台灣不僅深陷死衚衕(國旗 ﹢國歌 ﹢憲法),

還三不五十拿幾塊磚,

像「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等空古力的磚石,

年復一年的逐漸把台灣的生路給填死。


以國旗而言,

代表國家的旗幟上有一個巨大的政黨黨徽,

這是多麼嚴重的問題,也是「民主」國家的恥辱,

但多數的台灣人卻不以為意。

這是黨國教育培植出的瀰漫台灣社會的氣氛,

只要不傷自己的荷包凡事都無所謂的源頭。


再聽聽國歌,

開頭竟是中國國民黨的基本理論「三民主義」,

但仍被採納入了《中華民國憲法》的第一條。

直到民智略開了有人質疑此事的正當性時,

「吾黨所忠」就被拗成不是中國黨,而是站在同一陣線的「我們」。

所以台灣人打著民主國家的旗幟,繼續讓一首黨歌代表我們的國家,

就這樣子,唬攏一陣就算數了,這就是我們事事都不了了之的基礎。


至於中華民國的憲法更搞笑。

一個不是聯合國會員的國家,
竟把其他主權獨立的聯合國正式成員
納入自己的版圖
為了掩飾其「固有之疆域」的荒謬性,卻又死也不肯制新憲,

還得搞出個「法理行政區劃」和「實際控制地區」的名堂。


結果龜笑鼊無尾,

每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開宣稱,台灣是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領土時,

無論是真心(綠營)還是假惺惺(藍營),中華民國的政府就要跳一次腳。

如同近日台灣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版護照的風波。

然而,在抗議阿共仔的同時,難道我們不用捫心自問,

為何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我國憲法中的「固有之疆域」?

所以,對不合邏輯的論述甘之如飴就成了我們的立國之本。


凡事無所謂,事事不了了之,邏輯不通的論述也甘之如飴;

如此心態就在台灣社會中大大小小的事件和角落中流竄。

也難怪一個小小的島國(領土面積全球第
139名)竟然有一大串差之千里的稱謂;
台灣、中華民國、中華台北、中華民國在台灣、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連自己是什麼國家都搞不清楚的人民,

這樣秀逗的國家能作好經濟、社會、司法、與政治的改革?

我們又將如何與世界其他國家角逐競爭?


衚衕
 = 胡同 = 巷子
死衚衕
 = 進了死巷無路可走
台灣的死衚衕
 = 國旗 ﹢國歌 ﹢憲法

 

〔 資料來源: TOTTORO當家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