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冷眼集》玩弄中日和約


by 鄒景雯 2012/08/06

,馬英九玩弄「中日和約」的內涵與意義,恐怕很難一手遮天,汗牛充棟的史料對其選擇性的扭曲解釋,很容易就加以揭穿,也必然令其無言以對。

長期以來,與馬英九相同政治利益的一方,援引中日和約為「據」,以「證明」日本將台灣交給中華民國,早已是老掉牙的一廂情願,昨天藉由一甲子紀念再度「倒帶」,具有思辨能力的國人保持高度懷疑之餘,不妨拿出一些史實來就教於馬英九,看看能不能拉近彼此懸殊的認知差距。

一九五二年代表國府與日本全權代表何田烈在台北簽署中日和約的葉公超,當年以外交部長身分在立法院接受詢答時,曾經針對台灣與澎湖的定位問題明確說明:「事實上,這兩個地方正由我們控制,……然而微妙的國際形勢使得它們不屬於我們,在現行情況下,日本沒有權利把台灣和澎湖群島轉移給我們。」這話,是歷史當事人講的。

不只葉公超很清楚在表述舊金山和約並未確定台灣的歸屬,中日和約亦同,同年在日本,日本外務政務次官石原在眾議院外委會答詢時也說:「舊金山和約第二條已規定日本放棄台灣,並未提及其歸屬問題,此事應由盟國決定。」請問當時才兩歲的馬英九,以上兩國官方一致的立場該當何解?

馬英九喜歡抱著「中日和約」當寶,其實這個和約有個重要精神是否定馬英九路線的,就是僅適用於「實際控制」的領土,幕後的美國更是以此與日英等國交涉,來化解阻力。當年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在參議院說明:「與台灣政府締定條約,並非認為對方代表中國,而是台灣政府在某些地區握有統治之實權。」石原在眾議院講得更白,基於吉田茂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的函件原則,中日和約對於「中國」的涵義有所限制,其與舊金山和約中所稱的中國意義應不相同。請問主張「秋海棠」的馬英九,沒事老提中日和約自掌嘴巴,這樣好嗎?

台灣的未來,由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決定,即使是總統,也只有一票,就別再編造歷史了,編造了也是沒用的。

記者鄒景雯/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