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民族性是教育出來的,不是裝出來的!

by Monky 2011/3/19

日本「
311震災」發生至今已經屆滿一個星期,當世界各國都對於日本國民在承受如此空前劫難卻依然冷靜自律而驚訝不已時(1),台灣的一些媒體與名嘴卻是亂噴口水的說,日本人這一次面對天災巨變表現的如此冷靜臨危不亂,完全是刻意壓抑自己,因此造就了日本人的黑暗性格,導致日本的A片產業發達、社會上充滿了各種變態….云云,真的是讓人看了忍不住搖頭,甚至於要為自己竟與這些人生活在台灣這同一塊土地上感到羞恥!

 

這些媒體與名嘴如此信口開河,說穿了不過是對於日本國民在這一次世紀劫難中表現出超乎常人的冷靜與自律所贏得舉世讚揚眼紅,在酸葡萄的心理下才惡意詆毀。事實上,一個人要作假表現出「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只要演技到佳是很容易騙過許多人,但要一個民族幾十萬人、幾百萬人、幾千萬人都如此的矯揉造作,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別是,當這幾天新聞報導了日本的災民即使是在收容所內,也依然自動自發的做好垃圾分類、看到外國記者來採訪,甚至主動分享食物。甚至於,在強震來襲的一瞬間,某一所學校正在舉行畢業典禮的大禮堂屋頂塌了,驚魂未定的學生不但沒有忙著逃命,而是同心協力把屋頂搬開救人…等等(2),在在都讓人見識到日本人真正做到了「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的境界,其民族性之優秀,即令不是世界第一,在亞洲卻絕對是首屈一指。

 

而這樣優良的民族性,事實上是打從日本人在進入幼稚園接受學前教育時就開始──從幾年前開始,網路上就流傳了一個「從小看八十!日本民族起跑線教育」的powerpoint簡報檔案,作者是一位旅日的中國人,在將他的小孩送進日本的幼稚園後,透過自己親身觀察,才發現到日本是從幼稚園開始,就藉由簡樸的教育硬體設施、各種大小與功能不同的包包、繁複的換穿衣物程序、從零歲就開始參加運動會、完全混班的教育、一年到頭數不清的活動和節日、生命教育、兩性教育、防災避難教育…等等,有系統的培養下一代獨立自主的人格、有條不紊的做事態度、面對災難事故的應變能力,以及團隊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而這些日本人從小所受的教育,都一一地在這一次的世紀震災中發揮了功效,成為世人所讚嘆傳頌的奇蹟。

 

相形之下,與日本一海之隔的中國,在最近卻因為其人民擔心日本福島核災變所外洩的幅射塵,而爆發搶鹽大恐慌,讓中國網民自嘲是「鹽荒子孫」的亂象(4),日、中兩國國民的素質,可說是高下立判!畢竟,民族性是教育出來的,不是裝出來的,在遭逢巨變時,就是對民族性的優劣最好的試金石。

 

(1) http://www.tourtw.com/doc/1016/2/6/5/101626551.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626551&mdate=0313013315

(2) 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173160

(3)http://www.joyschool.org.tw/blog/japen.pps

(4) http://www.nownews.com/2011/03/18/11490-2697805.htm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媒體集體說謊:馬英九臉書是「讚」還是「爛」?

by 黑雨 2011/01/31

我對臉書(Facebook)的印象一直很模糊。一開始對臉書有個初步印象是兩年前中秋節朋友烤肉聚會,一些朋友們居然趁烤肉的空檔拿起筆電上臉書 種菜。由於我自己對動畫品質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對臉書上普通畫質的種菜活動並沒有那麼大的衝動。一直到前陣子真的去臉書上面遊逛了一下,才知道沒有臉書帳 號的人對臉書往往有不少誤解。就以「讚」(Like) 這個按鈕來說好了,我到臉書才知道,原來當我們想去罵某個政治人物的時候,必須得先去他臉書按個「讚」,才有留言罵人的權利,但也會被計算成該政治人物的「粉絲」。臉書由於缺乏「爛」這個按鈕,因此最近台灣幾家媒體(包含自由時報)談到馬英九的臉書有一、二十萬「粉絲」的「輝煌」數字時,這些媒體人不是對臉書一無所悉,就是在故意說謊,欺騙台灣人民。

當這些媒體欣喜地報導「馬英九臉書網頁有一、二十萬『粉絲』」時,通常還會褒揚一下網路世界,以加強誇大這一、二十萬只有「讚」沒有「爛」的數字。例如中國時報就這麼寫著:「臉 書這樣社群網站的功能,不只讓馬英九可同時接觸到成千上萬的民眾而已,更重要的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數,過去也許不願意花力氣出面遊行、或出聲叩應,來表達 對馬英九的支持;但是現在加入臉書的成本極低,因此他們也就不吝按「讚」來表達支持。 不過,對有為的執政者而言,沉默多數的肯定可不是要讓人自我感覺良 好的,這是某種形式的民意調查,讓政府敢堅持作對的事

台灣媒體這種集體說謊欺騙讀者的行為,實屬不可饒恕。因為,如果我自己沒有上臉書的話,我可能也會被這些媒體報導所欺騙。換句話說,如果馬英九臉書 的「粉絲」人數是 20 萬的話,依照國內藍綠比例相差不多的現況,其中大概有 1/3 ~ 1/2 人數,也就是 6 萬~10萬人是因為找不到「爛」的按鈕,但卻想去馬英九臉書罵他,所以不得不按下那個「讚」,才能留言批評馬英九。

更扯的是,據我在臉書上的一些朋友表示,他們去馬英九臉書上留言批評之後,就算沒有激烈的洗版行為或不當語句,過不久就被刪除。由此可見,馬英九對 臉書的態度也不過是想維持一個群聚取暖、自我感覺良好的額外場域,目的不在聽取建言,而在充滿一堆「馬英九我愛你」的愚蠢留言。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馬英九 延續他之前派遣警察搶奪國旗的威權專制作風,在臉書上一樣在搞箝制言論、塑造一面倒的「萬民擁戴」的戲碼。

另一方面,馬英九自從 2008 上任以來,國民黨每次選舉都選輸,泛藍支持者普遍陷入失望焦慮心態,亟需一個被救贖與群聚取暖的機會,因此,在台灣臉書使用者號稱 800 萬人的現況下,十幾萬的泛藍支持者跑去馬英九臉書發洩鬱悶的心情,這也是人之常情。不過,我們必須得提醒,10 萬/800萬 = 1/80 = 0.0125 = 1.25%,以中國時報所亂扯的「民意調查」角度來看,馬英九的「支持度」也實在太低。

以前美國有個廣播電台的節目主持人想要比較某個搖滾歌星與一個鄉村歌手受歡迎的程度,於是當場要求觀眾 call-in 投票,以人數來決定所謂的「支持度」。結果是搖滾歌手的支持度遠高於鄉村歌手。這個案例被一些民調研究學者列為負面範例,因為 call-in 的聽眾並不屬於隨機樣本,而是主動樣本,無法代表實際的支持度。這類 call-in 數字代表的是支持者的狂熱程度,鄉村歌手的聽眾多屬於比較溫文、理性的人格特質,當然也就不那麼熱衷拿起電話 call-in。同樣的道理,也可以適用在台灣政論節目的現場 call-in 狀況。

依照網路世界的特性,擁有自由意志的網友人數居多,而且越是封建保守威權的政治人物或政權,通常被網路世界修理得更嚴重,也越是會遭到網路世界的反 撲與反噬,也因此中國共產黨對網路簡直是深惡痛絕。所以,馬英九的臉書也只能盡量請人大砍特砍,將所有不好聽的建言或評語統統砍掉,否則的話,馬英九的臉 書最後只能悽慘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