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中間選票是屁嗎?—不只是選戰策略(by 老皮蛋)

by 老皮蛋 2010/12/11


  這次選舉民進黨有勝有敗,於是有論者強調得票率成長,認為是小英溫和路線成功、獲得中間選民的支持;陳前總統和金恆煒則認為民進黨敗選,強調未能取得三都執政權,並批評民進黨沒有高舉理念、選戰主軸不明確,甚至撰文聲稱「中間選票是個屁」(連結)。這兩種說法各有其道理、但也有盲點。

 

  中間選票的確像氣體,難以接觸也難以掌握,隨時可能因一則廣告一顆子彈而變化,所以也不足為恃。但如果只靠現有的基本盤,或許可以支撐複數選區的議員當選(如一邊一國連線的成員),卻不足以支撐行政首長選舉的勝選。因此,重點不只是爭取中間選票,更在於「把中間選民變成基本盤」。

 

  如果選民們都認同台灣母親、能理解並堅持民主人權、並熟知國民黨獨裁的歷史,中國黨就毫無勝選可能,這不但能確保民進黨勝選(或其他台派民主政黨),也能促使台灣的政治運作更成熟、人民的需要更被照顧~不只是選戰勝負的變因、更是社會進步的基礎。然而,因為黨國殖民教育的影響,許多選民毫無理念也不關心社會政治,他們以思想膚淺為榮、短視近利卻自以為理性、是非不分卻自以為溫和(所以槍彈可以騙票),他們把普世價值當成無聊的意識型態,既不了解民主的內涵、也不珍惜前輩努力的成果。因此,馬英九的六三三口號可以騙到選票、拒絕ECFA公投也不會引發革命、連勝文中槍可以影響他們票投藍營、甚至花兩百塊買九層塔也可以連任市長…。





  如上所述,選戰結果常被這些弱智的「中間選民」所決定:雖然蔡英文的政策討論精闢深入、蘇貞昌的競選廣告靈活有創意,但長期空洞的腦袋使天龍人飄浮在空中、高傲地對蔡蘇兩人不屑一顧。所以,要爭取這些「中間選民」的選票,不能只在選舉時高舉理念或強調治理能力(註一),更需要持續的經營。

 

  國民黨藉由地方派系、農會、水利會、婦女會、宗親會、幫派、民眾服務站…等組織、早以深入民間基層,大部分媒體與文教機構也被國民黨(或中國?)所掌握;國民黨利用這些機構,既可以利益分贓收買選票,又可以明顯或隱微地進行洗腦:灌輸反民主/親中的意識型態、或製造目光如豆的無知順民。目前,台派占優勢的大概只有網路上的言論戰場,而民間社團也經常舉辦相關的演講座談活動;但是,改變「中間選民」不能只靠演講座談和網路論述,因為他們不參與嚴肅活動,上網也只上交友或購物網站、看到談論政治的文章馬上跳開,或是根本不上網。




  那麼民進黨/台派應該怎麼做呢?在執政縣市,台派大可以運用資源舉辦活動,讓民眾更了解台灣歷史、更熟悉民主理念,藉以建立深刻的台灣認同、以及對國民黨反智宣傳的免疫力。這些活動可以是嚴肅的,像演講座談、徵文比賽、建立紀念館;也可以是比較輕鬆的,像是電影、音樂、舞蹈表演、單車旅遊、書法教學…(註二);更可以透過地方政府掌握的媒體教育民眾。辦這樣的活動,可能會被反動的親中政媒批評,但台派大可以理直氣壯的回擊:「活在台灣就該了解台灣歷史、現代公民就該了解民主政治。比起宣揚專制思想、大中國意識型態、麻痺思考能力的消費或犬儒主義,當然更應該宣揚民主精神和台灣認同。正如歐洲學童都知道法國革命和納粹大屠殺、台灣學童也都應該知道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和台灣民主運動歷史。」

 

  至於尚未由台派執政的縣市、甚至民主沙漠又該如何作呢?基本上大同小異,只是資源貧乏、更為艱困;這或許可以大台中為例。金恆煒先生把蘇嘉全的亮麗戰果歸功於「凸顯理念、不標榜中間」,但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蒲公英諸君的貢獻。林佳龍開辦蒲公英民主教室,經常舉辦演講傳達理念、又開設固定課程深化論述,但卻能選擇貼近生活的題材切入,諸如婦女與家庭、社區經營、公共景觀、流行音樂、食品農產…。此外,為了接觸不關心政治的一般民眾,蒲公英團隊也舉辦許多藝文休閒活動,包括音樂會、電影欣賞會、春節活動、親子活動、短程旅遊…等,八八水災時更組織了熱心民眾、組織團隊投入救災(註三)。透過這些活動,不但培養了新生的民主力量,也讓周圍的民眾了解:台派不但有氣質有水準、絕不遜於高級外省人,台派更能堅持普世價值、而這才是真正的國際觀。就這樣,中台灣出現了一支有理念有能力、兼具群眾基礎的行動團隊,而這才是改造台中的憑藉,也是民主台灣的典範。

 



關於「中間選民」,日前筆者與另一位寫手Shinichi曾有些對話,這是他的留言,筆者認為很值得閱讀並深思,所以轉錄於下:

 


  
中間選民是錯誤的概念。這個詞不具分析性,若硬要分析,則必須放在結構高度。

 

  中間選民就是安全選民,想要有安全感的改革。因此,具有相當程度保守性。果若,中間選民,在政治光譜上是那種不敢選擇激進者,他們怕激進,所謂激進是相對中道而言,亦即,民進黨在光譜一端是激進的,國民黨老舊那端又是迂腐到激進,因此他們會選擇中間,以李登輝時期來看,民進黨跟另一端的非主流就是對立兩端,所以李登輝以此鞏固政權。現在來看,馬狗是中間,因為民進黨台獨和中共據說是會打戰的兩端,所以馬狗的中間形象就這樣在政治光譜中被定位出來。這是為何子但據說有影響中間選民的效果,因為他們是需要安全感的丁丁。就此而言,民進黨這次選舉的手法就是類似追雙魚座女孩一樣,用感動的、用誘捕的,營造出那種溫馨的安全感,結果子彈槍響嚇醒了這種人,又龜縮回去了。

 

  必須指出,若以上那段有意義,民進黨往中間靠攏感動選民,根本很困難,只要有一個激進側翼,例如韓國那種街頭流血抗爭的團體,亦或是恐怖主義的手段,民進黨的中間性格就會禿顯,手段越激進,民進黨越可能輕易擄獲所謂缺乏安全感的中間選民的青睞。有篇舊文(連結)可協助理解。

 

  再者,拋棄中間選民吧,亦即不要玩上述的結構,把上述所謂政治光譜上的「中道,就以為是理性」的部分割裂不要理,真的就在agency上頭去動員跟找出一票真正的理性與中道的真誠與真正「中間選民」。怎麼作呢,就是拋棄民進黨那種論述,建立一套重新理解台灣社會的政治經濟論述,將國家主權跟民生福祉掛勾的認識,等於是要去empower一群重新認識台灣社會的人民,一旦主權跟民生福祉結合時,等於是愛台灣不再會跟自己的利益背道而馳….是結合一塊的….此時才知道愛台灣就是中道進一步變成王道囉….

 

  上述兩個就是分別從結構以及行動者的立場分析。只有這樣理解,才知道為何我們會有那種向中間靠攏是否等於放棄理念等等的二元對立跟焦慮....以及為啥中間選民總是誘捕感動不了呢...

 


舞蹈如何和台灣民主運動發生關係?這是紀念鄭南榕殉道二十周年的影片,影片一開始是紀念舞作、舞台就在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註解:

 

註一:筆者曾經讀到一篇論文,認為「治理能力從來不是選戰勝負的關鍵/治理能力從來不是選民投票時的主要考量」,但現在想不起來也找不到,希望其他寫手或訪客能補充。此外,在理論上,不同政黨的差別也不應該是在治理能力高下;但在台灣,我們可以看到民進黨地方首長的施政滿意度比較高,這又牽涉到台灣的特殊政治狀況。這些留待日後再討論。

 

註二:關於電影,可參閱「關於熱比婭的記錄片『愛的十個條件』在台熱映狀況」(連結連結),「被出賣的台灣」(連結),「海角七號測驗題」(連結),「細說阿凡達」(連結)。關於音樂,可參見「唱台灣歌.說台灣史」(連結),「從閃靈MV『鬼縛』談起」(連結)。關於舞蹈,可參見「牢獄與玫瑰~蔡瑞月的生平與玫瑰古蹟」(連結連結),「鄭南榕殉道二十周年的紀念舞蹈」(連結連結)。關於單車旅遊,請見「單車遊的基進可能:騎單車讀城市歷史」(連結)。關於書法教學活動,請參見「法國孩童的書法啟蒙」(連結)。

 

註三:關於蒲公英民主教室舉辦的活動,可參見蒲公英官網(連結)和林佳龍部落格(連結)。筆者沒有提及楊長鎮在客家農村的經營、搶救台灣行動聯盟在選前辦的演講活動、蘇嘉全和競選團隊成員的努力…,當然不是否定他們的貢獻。只是筆者為了說明持續經營的重要,才以林佳龍和蒲公英民主教室為例;此外,也是對林佳龍的禮讓風度(讓出戰場給蘇嘉全)致敬。

 


海角七號不只是一部有熱血有笑聲的音樂電影,更是台灣社會的縮影與前景。它描寫的是:天龍人超克虛矯的自戀,從而能認同台灣、和鄉親合作、為這片土地付出。



延伸閱讀和參考資料:

 

中間選民(連結

一個真誠具有Pride的中間選民的宣言(連結

「中間選票」是個屁!(連結

金恒煒,您錯了!中間選票不是屁連結

有理念的選戰(連結

五都選後雜感—理念與選戰連結

吹響激進的號角-成為統治集團眼中的「暴民」吧!(連結

勝選背後的警訊與啟示(連結這篇是筆者拙作,雖然寫得不好,但附註中列出許多精采的參考文章。

 

 

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貝多芬的月光鋼琴奏鳴曲、以及發源於西方的現代舞,在台灣的社區巷弄中上演,為的是悼念二十年前殉身的鄭南榕,當年他曾被統治者當作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