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民進黨的貧困

by  賴彥霖 2010/05/28

這兩天我們看到民進黨的諸多政治人物十萬火急地對於蔡英文主席日前於「中華民國流亡台灣60年暨戰後台灣國際處境」新書發表會上提出「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的言論之後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對於該表述的攻擊與質疑進行所謂的“滅火”與“消毒”。按照民進黨國際事務部蕭美琴主任、高雄市陳菊市長以及其他民進黨政治人 物的說法,蔡主席的言論只是針對中華民國政府在當初的時空背景下所進行的事實陳述。而中華民國在進行了民主選舉之後就已經“質變”了。言下之意,她認為中 華民國目前已經不是流亡政府而是民選政府了。也就是說中華民國對於台灣的統治已經取得合法性。如果這番說法是具有代表性的、有獲得黨內認可的話,那麼這樣 的看法也就可以說是民進黨對於這個問題的回應了。對於中華民國到底是不是一個流亡政府的問題,許多優秀、清醒的前輩們,例如彭明敏教授等,在過去已經提出 很多明確的論述與理證了,所以在這篇文章中就先不去談。在這裡我們想談的是檯面上這些政治人物,不管是藍是綠,的思維模式。

國民黨用來攻擊 蔡主席關於「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的發言的論述大概可以歸結到以下的這一段話:「既然否定了中華民國的存在,那麼你們民進黨參加中華民國所舉辦的各項選舉 的合理性何在」?其實國民黨的這套技倆絕對不是第一次使用。從過去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的立場還十分強烈的時期,這一套說詞就不時地會被搬出來當攻擊民進黨 的火力。時至今日,在民進黨事實上不管是在公開或私下的場合都已經顯少表現出台獨立場的狀況下,這套說詞仍舊是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在攻擊民進黨時喜愛並且也 相當擅長的伎倆。而在受了同一套技倆這麼長期的洗禮之後,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們是否有所成長呢?令人難過的是,從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的回應中,我們不但看不到 應有的成長,相反地,在這樣的回應中,我們看到的是只是更加拙劣的窘態。

只要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可以馬上發現到國民黨的這套說詞,本質上只 是樸素、僵化、非黑即白的二分法(dualism)思維的產物。不過對於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或這個以資產階級代言人自居的政黨來說,會有這樣的思維也不是什 麼會令人太過驚訝的事就是了。要分析國民黨的這套說詞的問題,我們一定要跳脫上述的所謂二分法的思維模式而以辯證(dialectics)的邏輯來思考。 和簡單的二分法邏輯不同,在辯證的思維中,“對於任何事物的肯定必然包含著否定,而對任何事物的否定也必然包含著肯定”。

這句話或許聽起來 很抽象,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卻充滿著此種思維的具體展現。例如,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賺錢是為了生活、為了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或支付一些必要的生活開 銷。也就是說,我們雖然在賺「錢」,但我們要的並不是「錢」,而是錢所能提供給我們的「使用價值」。現在我們用比較抽象一點的方式來解讀上述的例子。在這 個例子中,「我們要賺錢」這個事實也就體現著我們對錢的「肯定」,但是在這樣的「肯定」中同時包含了我們的對錢的「否定」,而這個「否定」就是透過「我們 要的並不是錢」這樣的ㄧ個事實來呈現。同樣地,在我們對於錢的「否定」中也必然包含著我們對於錢的「肯定」─“我要的不是錢,而是錢能提供給我的使用價 值,但這樣的使用價值必須透過錢來實現”─就是這種邏輯形態的具體呈現。讓我們再看另外一個例子。對任何從是生產業的人來說,不管本身生產的是什麼商品, 心中必定都很清楚地知道我們所生產的商品不是我們要的,我們要的是把商品賣出去之後所回收的錢。在這個例子中,我們雖然生產商品,但我們要的並不是這個商 品。換句話說,我們對於我們所生產的商品的「肯定」中包含著我們對這個產品的「否定」。

但換個角度來看,雖然我們要的不是我們生產的商品, 但我們卻必須透過生產商品來獲得我們要的東西,就是錢。而這就表示我們對我們所生產的商品的「否定」中是包含著我們對於該商品的「肯定」。我們不會因為我 們對於所生產商品的「否定」而不去從事生產,同樣地,我們也不會因為我們對所生產商品的「肯定」就只要我們所生產的商品而不拿去賣。相信這兩個例子對大家 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道理了,一點也不深澳複雜。但如果我們用國民黨政治人物的有教養的、理性的與充滿智慧的腦袋來思考的話就會必然會得到以下這樣的結論: “既然我要的不是錢,那我為什麼還要去賺錢”?或者,“既然我要的是錢,那為什麼我還要花錢去買東西”?或許對於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來說,比起“賺錢”這種 拐彎抹角的方式,直接去大賣場搶奪需要的民生用品才是我們真正該做的事吧。畢竟國民黨的本質和燒殺擄掠本來就有很深的淵源。

從上面的例子中 我們可以了解到,絕對的肯定與絕對的否定都只是對於事物的片面、僵化的理解。而透過這樣的思維模式所能得到的只會是有限制的、非全面性的與靜態的 (static)認識。以這樣的邏輯思維,當我們面對如“既然你們否定中華民國那麼你們參選中華民國公職的合理性何在?”的質問時自然就會陷入了無可救藥 的困境,因為依照形式邏輯(Formal logic)的二分法,「否定中華民國」與「參選中華民國的公職」的確是無法調和的矛盾(Irreconcilable conflict)。但是如果我們以辯證邏輯來思考,就會很清楚地了解到這樣矛盾不但不是不可調和的,而且事實上這樣的矛盾是ㄧ種“對立的統一” (Unity of opposites)。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肯定中華民國正是為了要否定她,而我們對中華民國的否定則必須建立在我們對她的肯定(任何覺得這只是在玩文字 遊戲的人不妨再回去看看上面所舉的兩個例子)。由此可知,「否定中華民國」與「參選中華民國的公職」兩者之間雖然有矛盾,但卻是以一種「對立的統一」形式 存在的矛盾,所以本質上也可以說兩者之間一點都不矛盾,不但不矛盾而且是再合理不過的了。

從過去到現在,每當遭遇到這一類的質問時,民進黨 的政治人物總是用和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一樣的思維模式來思考因而無法跳脫這樣的巢臼。從這個角度來看,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本質上是沒有藍綠之分的—全都是藍 的!這一點是令筆者感到擔憂與失望的。因為正是這樣的思維模式,即片面的、僵化的與靜態的思維模式,才讓國民黨過去透過國家機器所建構出的意識形態體系獲 得苟延殘喘的空間。從民進黨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們在面對這樣的質問或攻擊時顯得多麼的無力,而用來回應的陳述是多麼的 蒼白。

為什麼要強調蔡主席的表述只是針對過去時空背景的事實陳述呢?因為他們聰明的腦袋裡強烈的感受到,如果選擇對中華民國採取否定的立 場,那麼馬上就會失去參選中華民國公職的合理性,而這是絕對不可以使其發生的。所以只能將蔡主席的表述限制在「過去」的時空背景裡,因為只有進行這樣的時 空切割才能避免現在的他們失去參選中華民國公職的合理性。同時,他們機智的腦袋也了解到光是切割可能不夠,所以再以“民主選舉”為「過去」之後的中華民國 取得存在與對台灣這片土地進行統治的合理性。因為唯有這樣才能同時為將來他們在度奪回政權之後的統治一起取得合理性,也才能同時化解之前民進黨八年執政的 合理性危機。多麼完美的反擊啊!然而,只要我們仔細的思考一下就馬上可以了解到這樣反擊的內容有多麼的蒼白了。

說“過去的中華民國是流亡政 府,而現在因為已經透過民主選舉所以不是”也就是把統治的合理性建構在民主選舉上。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可能忘了中華民國在統治台灣之前的確也是有舉行過民主 選舉的。不管形式為何,蔣介石的確是民主選舉制度下選出的總統。或許有人會說,過去中華民國政府的選舉沒有代表台灣民意的基礎所以不算。但其實這樣也是說 不過去的,中華民國在1947年所進行的國民大會選舉中台灣是的確以第47個省的身分參加的。所以,如果說「過去」之後的中華民國因為透過民主選舉可以不 再是流亡政府的話,那麼按照這樣的邏輯,「過去」之前的中華民國也不應該是流亡政府。顯然,我們機警的民進黨政治人物們腦中的邏輯又將再次讓他們陷入相同 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危機中了。而我們也由此可以見識到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們用來反擊國民黨的質問的那些論述有多麼高明了。

過去筆者也曾提出,民 進黨如果要徹底的成為一個與國民黨從本質上不同的政黨,建立起屬於自己的ㄧ套意識形態體系是絕對必要的。如果不能跳脫國民黨所根植於台灣人民的意識形態進 行思考的話,民進黨要如何能讓人民感受到本身與國民黨的不同?過去很多人常說,和國民黨比起來,民進黨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這種單就「量」的比較如果有任 何意義的話,那麼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革命發生了。事實上,民進黨的貧困不是來自於人才在「量」上的不足,民進黨的貧困,就本質上來說,實在是源於在 「質」上的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