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札記〉「兩岸經濟協議」的五大迷思
by 陳水扁 2010/01/21
馬騜政府上台大力推動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簡稱ECFA,這是從原先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簡稱CECA改名而來。因為CECA與中國和香港之間簽署的「內 地 與 香 港 關 於 建 立 更 緊 密 經 貿 關係 的 安 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簡稱 CEPA只有一個英文字母之差,原先馬騜要「東施效顰」向老共大送秋波,沒想到隨即招來「矮化」、「賣台」之譏,加上CECA台語諧音「洗腳」,而急忙改名成不倫不類的「ㄟ擱發」,結果證明真正「ㄟ擱發花去」!逼得馬騜在中國國民黨「中山會報」指示未來一律用「兩岸經濟協議」這六個字來稱呼,儘量避免使用 ECFA的簡稱,以利宣傳。不論ECFA也好、CECA也罷,或是最後「正名」的「兩岸經濟協議」其實都是一中架構下的「兩岸共同市場」,即「一中市場」的騙局,也都是在為「以商圍政」、「以經促統」逼迫台灣成為第二個香港、第二個澳門而鋪路。
由於馬騜政府刻意隱瞞,迄今沒有人知道「兩岸經濟協議」具體內容為何,但就目前為止所揭露的訊息,「兩岸經濟協議」至少包括以下五大迷思,僅就個人的淺見逐一予以駁斥說明,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社會更多的討論,共同為台灣的永續發展把關。
一、「只是經貿議題」的迷思:說「兩岸經濟協議」只是經貿議題,就好像馬騜在「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之後,氣急敗壞的定位「美牛」爭議只是「貿易糾紛」,與台美關係其他議題完全無涉是一樣的可笑。我很早就說過兩岸經貿絕對不可能是純粹的經貿議題,而是統合性的政治甚至國安議題。兩岸經貿議題也不是企業主的專屬議題,而是台灣全民共同的議題,不能因為部分企業主有需求就被牽著鼻子走。追根究底,兩岸經貿議題更是國家認同的議題。如果堅持台灣與中國是同一國,兩岸經貿當然不應該有任何的限制;如果認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對兩岸經貿必然會採取更審慎保留的態度。
二、「只是兩岸協議」的迷思:依據「兩岸關係條例」所規範的兩岸協議生效程序:「協議之內容涉及法律之修正或應以法律定之者,簽署後三十日內報請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未涉及法律之修正或無須另以法律定之者,簽署後三十日內報請行政院核定,並送立法院備查。」馬騜緊咬這一點,不顧多數台灣民眾的反對,執意強渡關山與中國完成簽署後,送立法院「備查」,完全排除民意的參與和監督。過去在我擔任總統期間,兩岸經貿政策的調整,包括:2001年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及2006年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都是透過「經發會」和「經續會」這種全面參與、全程透明「審議式民主」的方式來決定,極力避免社會的疑慮和對立。今天馬騜的作法完全與過去背道而馳,不但黑箱作業、密室交易,更不許民眾有絲毫的質疑和反對,充分暴露了國共兩黨愚民、獨裁的本質。
三、「因為東協加一」的迷思:馬騜在元旦談話說自今年1月1日期「東協加一」正式啟動,因此台灣如果不趕快和中國簽署「兩岸經濟協議」,台灣的經濟就會邊緣化。「東協加一」的啟動對台灣有兩層的意義:第一,台灣賣到中國的東西與東協出口到中國的產品相比競爭力降低。這一點基本是不成立的,因為台灣在中國的競爭對手是日、韓等國,而非東協。第二、台灣廠商在中國生產的產品銷到東協會比從台灣直接出口具有優勢,這才是我們必須憂慮的地方,如果台灣與中國再簽「兩岸經濟協議」方便台商全面西進,台灣的製造業真的會連根拔起。「東協加一」啟動之後,當急之務是應該與東協簽署FTA,而不是「借道」中國,甚至「鎖在」中國,這樣才可能為台灣開創出一條活路。
四、不開放農產品和陸勞:馬騜說「兩岸經濟協議」不開放農產品和陸勞,表面上好像是對農民和勞工朋友的照顧,事實上這只是空話一句。只要台灣給中國商品零關稅的待遇,台灣的農民與勞工照樣受害。在中國的台商把廉價的商品賣到台灣來,結果造成台灣當地廠商關廠歇業,就算陸勞不來,本勞同樣會面對失業的壓力。失業率居高不下,大家不敢消費,結果百業蕭條,就算農產品不進口,農民朋友、漁民朋友,日子同樣不好過。台灣經濟要發展,必須靠自己站起來,整天想著靠中國的施捨,只會使台灣成長的利基愈來愈小。
五、不需要公投:馬騜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表示,「兩岸經濟協議」在簽署前,會原則性的向國會報告,簽完以後願意讓國會一條一條的審查,但不同意交付公投。馬騜的這一番話正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現代版最佳的註解。民主就是人民作主,要不要公投、要投什麼、何時投、怎麼投,這都屬於直接民權的範疇,依照民主的理論,甚至沒有公投法也能有公投,「兩岸經濟協議」要不要公投,不是馬騜或立法院說了算,而是由人民來決定,美牛公投都已經進入第二階段連署,甚至可能跟五都選舉一併舉行,「兩岸經濟協議」的公投連署也應該及早發動,希望能夠與美牛公投一併與五都選舉一起投票。
馬騜政府上台大力推動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簡稱ECFA,這是從原先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簡稱CECA改名而來。因為CECA與中國和香港之間簽署的「內 地 與 香 港 關 於 建 立 更 緊 密 經 貿 關係 的 安 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簡稱 CEPA只有一個英文字母之差,原先馬騜要「東施效顰」向老共大送秋波,沒想到隨即招來「矮化」、「賣台」之譏,加上CECA台語諧音「洗腳」,而急忙改名成不倫不類的「ㄟ擱發」,結果證明真正「ㄟ擱發花去」!逼得馬騜在中國國民黨「中山會報」指示未來一律用「兩岸經濟協議」這六個字來稱呼,儘量避免使用 ECFA的簡稱,以利宣傳。不論ECFA也好、CECA也罷,或是最後「正名」的「兩岸經濟協議」其實都是一中架構下的「兩岸共同市場」,即「一中市場」的騙局,也都是在為「以商圍政」、「以經促統」逼迫台灣成為第二個香港、第二個澳門而鋪路。
由於馬騜政府刻意隱瞞,迄今沒有人知道「兩岸經濟協議」具體內容為何,但就目前為止所揭露的訊息,「兩岸經濟協議」至少包括以下五大迷思,僅就個人的淺見逐一予以駁斥說明,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社會更多的討論,共同為台灣的永續發展把關。
一、「只是經貿議題」的迷思:說「兩岸經濟協議」只是經貿議題,就好像馬騜在「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之後,氣急敗壞的定位「美牛」爭議只是「貿易糾紛」,與台美關係其他議題完全無涉是一樣的可笑。我很早就說過兩岸經貿絕對不可能是純粹的經貿議題,而是統合性的政治甚至國安議題。兩岸經貿議題也不是企業主的專屬議題,而是台灣全民共同的議題,不能因為部分企業主有需求就被牽著鼻子走。追根究底,兩岸經貿議題更是國家認同的議題。如果堅持台灣與中國是同一國,兩岸經貿當然不應該有任何的限制;如果認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對兩岸經貿必然會採取更審慎保留的態度。
二、「只是兩岸協議」的迷思:依據「兩岸關係條例」所規範的兩岸協議生效程序:「協議之內容涉及法律之修正或應以法律定之者,簽署後三十日內報請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未涉及法律之修正或無須另以法律定之者,簽署後三十日內報請行政院核定,並送立法院備查。」馬騜緊咬這一點,不顧多數台灣民眾的反對,執意強渡關山與中國完成簽署後,送立法院「備查」,完全排除民意的參與和監督。過去在我擔任總統期間,兩岸經貿政策的調整,包括:2001年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及2006年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都是透過「經發會」和「經續會」這種全面參與、全程透明「審議式民主」的方式來決定,極力避免社會的疑慮和對立。今天馬騜的作法完全與過去背道而馳,不但黑箱作業、密室交易,更不許民眾有絲毫的質疑和反對,充分暴露了國共兩黨愚民、獨裁的本質。
三、「因為東協加一」的迷思:馬騜在元旦談話說自今年1月1日期「東協加一」正式啟動,因此台灣如果不趕快和中國簽署「兩岸經濟協議」,台灣的經濟就會邊緣化。「東協加一」的啟動對台灣有兩層的意義:第一,台灣賣到中國的東西與東協出口到中國的產品相比競爭力降低。這一點基本是不成立的,因為台灣在中國的競爭對手是日、韓等國,而非東協。第二、台灣廠商在中國生產的產品銷到東協會比從台灣直接出口具有優勢,這才是我們必須憂慮的地方,如果台灣與中國再簽「兩岸經濟協議」方便台商全面西進,台灣的製造業真的會連根拔起。「東協加一」啟動之後,當急之務是應該與東協簽署FTA,而不是「借道」中國,甚至「鎖在」中國,這樣才可能為台灣開創出一條活路。
四、不開放農產品和陸勞:馬騜說「兩岸經濟協議」不開放農產品和陸勞,表面上好像是對農民和勞工朋友的照顧,事實上這只是空話一句。只要台灣給中國商品零關稅的待遇,台灣的農民與勞工照樣受害。在中國的台商把廉價的商品賣到台灣來,結果造成台灣當地廠商關廠歇業,就算陸勞不來,本勞同樣會面對失業的壓力。失業率居高不下,大家不敢消費,結果百業蕭條,就算農產品不進口,農民朋友、漁民朋友,日子同樣不好過。台灣經濟要發展,必須靠自己站起來,整天想著靠中國的施捨,只會使台灣成長的利基愈來愈小。
五、不需要公投:馬騜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表示,「兩岸經濟協議」在簽署前,會原則性的向國會報告,簽完以後願意讓國會一條一條的審查,但不同意交付公投。馬騜的這一番話正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現代版最佳的註解。民主就是人民作主,要不要公投、要投什麼、何時投、怎麼投,這都屬於直接民權的範疇,依照民主的理論,甚至沒有公投法也能有公投,「兩岸經濟協議」要不要公投,不是馬騜或立法院說了算,而是由人民來決定,美牛公投都已經進入第二階段連署,甚至可能跟五都選舉一併舉行,「兩岸經濟協議」的公投連署也應該及早發動,希望能夠與美牛公投一併與五都選舉一起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