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歐盟的外衣來
馬蕭陣營宣稱所謂「一中市場」是參考歐盟模式而來。事實上,這只不過是披著歐盟外衣,而以「併吞台灣、掏空台灣」為目標的政策。為何如此?應該從了解歐盟著手。
二次大戰後,歐洲各國決定朝和平整合邁進。所有成員國都互相承認彼此的主權,不將其他國家視為本身的一部分;此外,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也是加入 歐盟的先決條件。馬蕭既然以歐盟為師,首先就應該要求中國公開承認,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主權各自獨立的國家;同時,中國也應在達到自由、民主、人權等標準 後,才能加入所謂一中市場。然而中國不但從未承認台灣主權、毫無基本的民主制度,更動輒以武力威脅台灣。依歐盟模式,中國根本無資格加入,則如何能有「一 中市場」?
其次,馬蕭一直避談歐盟的四大流動自由(商品、人員、服務及資金)。依此原則,歐盟各國之勞工,原則上均可自由前往其他成員國工作,也享有同樣的權利,甚 至該勞工的家人也同樣受到保障。所以,貫徹歐盟理念,台灣也應該無限制地允許中國勞工攜家帶眷來台搶工作。但馬蕭為了騙選票,當然隻字不提。
此外,馬蕭對歐盟的區域發展政策,也不敢著墨。例如歐盟為了幫助一些經濟發展程度相對低落的成員國,設立了「歐盟團結基金」 (Kohaesionsfonds),就是以人均GDP低於歐盟平均值九十%的國家,為補助對象。根據歐盟統計,近年來,接受該項補助的一億四千萬人口, 平均一年可獲得近五十六億歐元,折合台幣約兩千六百億元的補助。如將此一計算標準,套用在「一中市場」,則擁有十三億人口、人均GDP只有台灣八分之一的 中國,一年至少應該獲得台幣兩兆五千億台幣的補助。縱使該項補助也依歐盟模式,由台灣與中國,依據兩國GDP總額的比例約一比七來提撥,台灣每年仍須至少 付出三千一百億台幣來補助中國。按照近年來台灣每年稅收約一點五兆的規模來計算,台灣每年必須提出總稅收的五分之一來幫助中國。而這些錢,勢必要透過對台 灣人加稅、軍公教減薪等手段來支出,這一點,馬蕭當然也不會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