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到底是誰在鼓吹、製造M型社會?

by 李鈞震2007/11/04


10.27.2007 經濟學啟迪 19

1、 當物價水準不斷上升時,稱「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與「躉售」物價指數(大宗物資批發價)都上升時,通貨膨脹就出現。例如現在的中國。

2、 當物價上升(通貨膨脹),消費者的購買力就會下降,長期通貨膨脹將導致工商業不景氣,並引起失業。

3、 失業率的高低,是一個政府經濟政策正確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失業率在5以下,屬於完全就業狀態,換言之,經濟正常;若失業率低於2,則可能發生勞力短缺,長期也會使經濟成長受挫。

4、 台灣近二十年失業率,大都處於4以下,屬於經濟正常狀態;但是有人找不到工作,報紙的求職廣告卻又顯示勞力不足,同時許多工作必須仰賴外勞才有辦法維持勞動力。顯見台灣失業的問題是社會結構失調的問題,而不是經濟政策不佳,只有職業訓練可以解決台灣失業問題。

5、 GNP =C+I+G+X。國民生產毛額=個人消費支出+政府支出+國內私人投資+淨輸出。

6、 國民生產毛額,只是一個粗估的經濟指標,數字成長,代表政府的競爭力變強。正常的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率不可太高,不應該超過5,否則會使社會結構變動太 快,引發社會貧富差距擴大,造成嚴重國家危機。所以,逼迫政府創造經濟高成長率的媒體與學者,是在鼓吹、製造「M型社會」。

7、 GNP的成長,最好的情況是:個人消費支出略增,政府的公共投資增加,私人投資大幅增加,出口略勝於進口。

□ 〔資料來源:李鈞震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