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戰場上的商業大樓
2006年12月11日
蘇丹:戰場上的商業大樓
Glittering towers in a war zone
戰場上閃閃發光的大樓
Dec 7th 2006 | EL-FASHER, JUBA AND KHARTOUM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rosaceae 翻譯
Chinese fingerprints are everywhere.
在白尼羅河與藍尼羅河匯流的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有一個非洲最大的商業建設中心。面積廣達一千五百英畝的一個叫做亞述那(Alsunut)的地方,蘇丹與中國工人正在二十四小時趕工,建設新杜拜:這個綜合發展區將包括辦公大樓、雙併建築、以及高爾夫球場,而這些新發展,被希望能將喀土穆轉變成一個東非伊斯蘭區的金融商業中心。
這個總價四十億美元的發展計畫,第一棟大樓將在明年十月完工,並成為大尼羅河石油發展公司(Greater Nile Petroleum Operating Company)的總部。在它不遠處,另外一個外型像風帆的建築物,將成為蘇丹的佩托達(Petrodar)公司的總部。這兩家公司--由中國、馬來西亞、印度以及蘇丹合資--正在開採蘇丹的石油,而抽出來的油大部份都被中國買走。
一家蘇丹公司,DAL Group,投資了七億美元在這個計畫的硬體設備上,但是建築物本身卻是由其新擁有者來建設,這些擁有者都是出產石油的阿拉伯世界、以及消耗石油的亞洲國家的名人。所有的波灣國家都在這裏買地。喀土穆不只充斥著自己的油賺來的錢,還甚至正在吸收中東多餘的石油利益。科威特人、馬來西亞人、以及中國人都跑來這裏。一家巴基斯坦的商業集團正在蓋一家有三百五十個房間的旅館。
而這個只是白尼羅河的這一邊而已。在亞述那的對面,在恩圖曼(Omdurman)的這一邊,沙烏地與科威特的投資者買下了一大塊土地,打算在這裏建一座很大的金融中心。而這些都是在一個因為給予恐怖份子(一度包括奧薩瑪‧賓拉登)庇護以及支援,而正在遭受全面美國經濟制裁的國家發生的。
蘇丹現在是非洲成長最快的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會預期它的GDP今年會成長13%,而亞述那的投資者也很有信心認為經濟會繼續繁榮下去。蘇丹在1990年代發現自己因伊斯蘭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而受到孤立,它現在找到一個不需要西方就可以重獲國際尊敬的新方法:將自己塑造為東非的新貿易中心。
但這個,當然,不是全部的故事。在這些快速興建的閃亮大樓之後,有一個地區常期被忽視:蘇丹的南部,就是80%的石油的所在地。在1956年蘇丹獲得獨立以後,蘇丹南部,傳統上一直都是基督教以及萬物有靈教的地區,幾乎從未停止對於穆斯林北部的反抗,它要求分享更多的國家財富,以及更大程度的自治權。這個地區掌握著蘇丹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掌握著未來能否和平的解答;不止在蘇丹南部,也在飽受戰火蹂躪西部達佛地區。
帶著手榴彈上學
在美國強大的壓力之下,蘇丹北部政府與南蘇丹在2005年簽署了一項全面和平協議(a comprehensive peace agreement, CPA)。根據此和平協議,叛亂團體的主要政治勢力,蘇丹人民解放運動(Sudan People's Liberation Movement, SPLM)現在隸屬於喀土穆的國民政府的一部份;沙瓦‧基爾(Salva Kiir)是蘇解運動的領袖,也是蘇丹的副總統、還是南蘇丹新政府的總統。這是一項暫時性的安排;在2011年,南蘇丹人就將有機會決定他們想留在蘇丹,還是成立自己的國家。
南蘇丹示意圖。來源:BBC
南蘇丹仍然是一個充滿緊張與混亂的地方,過去戰爭的記憶仍然尚未從人們腦海中消失。在南蘇丹公認的首都,朱巴(Juba),維尼斯托先生(他不想說他的名字)不曉得要怎麼處理那些帶著手榴彈來他的小學上課的學生。他的「小學生」年齡從六歲到二十五歲都有;有些人帶槍,有些人來上課時是醉酒狀態。他們所知不多,除了如何打叢林戰以外。就好像在朱巴的每一個人一樣,維尼斯托先生是靠著機智,而不是靠著金錢而倖存下來,他試圖儘量利用現有的51位老師來教導 2980名學生,每位老師都是新來的。每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多達150人,而拿來充當教室的帳篷破破爛爛,學童常常不小心滾出帳篷外。維尼斯托先生堅持每天的早課不可間斷,因為只要一下課,常常爆發打群架的局面。
南蘇丹的新政府,由過去的蘇丹人民解放軍的前領袖所組成,正在試圖讓七十五萬名學童都進學校,南蘇丹人口有一千兩百萬人。如果他們成功了,那麼大概只有 30%的適齡兒童在上學。但這就是一種進步了,至少蘇南還屬於一種相對和平的狀態。以目前來說,最佳的猜測是絕大多數的蘇南人贊成獨立。
南蘇丹自治政府的旗子。
獨立之後,就表示他們將擁有自己的石油工業。南蘇丹的副總統里耶‧馬夏(Riek Machar),很積極地規劃要在朱巴的東邊蓋煉油場,還打算建油管通過剛果到大西洋、過肯亞到印度洋。他說,興建油管的建設公司已選好了,需要的經費也幾乎到手;然而經過肯亞的油管將會在世界文化遺址的拉穆(Lamu)出海,他似乎並不擔心。(「他們只是觀光客而已。」)
馬夏先生的規劃,再加上選舉時間表,意謂著北方的政府也許只剩下五年可以從南方這裏儘其可能地抽取石油。而這個期限讓脆弱的和平更加危殆。這些北方政府贊助的石油公司,極有侵略性地尋求、開採石油,不只破壞環境,還在與南方政府的緊張關係上火上加油。而它也正在引起危險的反挫行動。
牛隻、石油與污染
這種危險,在遙遠的上尼羅州(Upper Nile state)、富含石油資源的蘇德沼澤地(Sudd marshes)附近的村子,如隆古秋(Longuchuk)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年前,中國人的油田工作者來到這裏。他們由身穿T恤的武裝男子護送,後者稍晚由當地人指認為蘇丹大兵。他們在這裏待了六個月,鑿了四個井,並且清出所有通到油井的道路,所有的這些動作,沒有一項告知當地的村民,也沒有事先詢問過他們的同意。在封起來的一個井旁邊,有一灘泥濘的水,顯示這就是他們丟棄多餘的油的地點。村人說,有一百頭牛因為喝了這個水而死掉。當這些人今年四月再回來這裏時,當地人憤怒於他們沒有從此開鑿計劃裏得到任何工作,也沒有得到任何財產損失的賠償,拒絕讓他們進來。
聯合國的蘇丹石油專家,戴安德固茲曼(Diane de Guzman)認為隆古秋的資源如此被掠奪,只是整個南區石油開發模式的一部份。村民被武裝民兵趕走,以讓剥削可以順利進行;土地被佔領;牛隻喝了污染的水,數小時之後就死亡。在和平協議裏明訂,任何石油的開發,都必須向所在地的南方政府事先諮詢;但事實上沒有,而且也沒有人付給南方任何賠償金。
蘇南自治政府才剛剛開始反攻回去;最近它拘留了兩架未得授權而進行地震測試的直昇機。個別的村民以及民兵也開始對油田工作者以及油田設施展開攻擊。過去這幾個禮拜,就有好幾份報導指出,有七個油田工人在巴洛伊希村(Paloich)附近被殺死,而另外一個村子的村民也對一隊二十一輛的運油車展開攻擊。讓北方政府更加憂心的是,從別的地方來的叛亂團體也正在加入。在11月27日,首度,一個這樣的游擊隊跑出千瘡百孔的達佛區,來到北可多芳州(North Kordofan state)攻擊阿布賈巴拉(Abu Jabra)的煉油場,它還稱不上是像在奈及利亞那樣對石油公司的有組織性攻擊,然而最早的徵兆已經出現了。
北方的控制
石油就是南北不和的關鍵。全面和平協議要求兩方要畫出恰當的疆界;但是北方政府拒絕了疆界委員會所畫出來的富含石油的亞伯葉區(Abyei)的範圍,害怕這樣會讓南方取得太多土地。如此一來,也讓整個邊界的畫分過程整個延宕了。在目前,據說南方政府從南部的油田裏拿到了一半的淨收入,這是和平協議裏明訂他們應得的權利。然而石油收入的報告書是由北方提供的。南方的政治家說北方政府不允許他們檢視北方的財報,所以無法確定他們是否真正拿到應得的錢。
蘇丹國旗。
最令人失望的一點,戰爭時期曾經在南方四處游盪的民兵團的解除武裝,幾乎沒有什麼進展。這些常常改變效忠對象的民兵團體,有時被北方政府利用來作為自己的傭兵。在最南邊各州蘇丹軍隊已經大部份撤離原來的基地,但只遠及油田區而已。在油田區,北方政府仍然維持著大約六萬名伊斯蘭人民保衛隊,這支軍隊可以隨它高興任意部署。
有這麼多武裝的民兵仍然到處游盪的危險,在上星期的馬拉卡鎮衝突中,戲劇性地顯示出來。這是2005年的停火協議後最大的衝突,蘇丹人民解放運動與一支民兵以及正規的(北方)蘇丹軍隊展開好幾天的作戰。數百人死亡。前幾個禮拜還有二十起針對朱巴到肯亞的道路攻擊,超過一百人死亡。蘇解運動捉到了十五名攻擊者,並指認他們就是蘇丹軍隊所領導的民兵團的成員。蘇解運動的秘書長帕崗‧阿夢(Pa'gan Amum)說這是「戰爭」,也是意圖讓南方「膽寒與不穩」的詭計。
在這種互不信任的氣氛之中,不令人驚訝的是南方政府正在快速地將過去的游擊戰力改變為一隻正式的部隊。在最近的政府支出報表中,大約有40%的珍貴石油收入,南蘇丹的唯一收入來源,已經被標記為軍事支出。如果北方打算為了油田逼使南方讓步,那麼南方希望確定自己已經作好萬全的準備。
明年大約會有一百萬難民回到南蘇丹,而南蘇丹也打算在十一月進行一項民調,以為2008年蘇丹全國即將進行的大選鋪路。假如選舉未能舉行,那麼南方可能會再度回到經常不穩的狀態,甚至可能再回到戰爭。過去和平可以達成,完全是靠美國、歐盟以及東非各國威脅恐嚇北方政府,叫它必得讓步才達成的。現在這股壓力已經弛緩了。
分散國際注意力的達佛區
理由相當明顯。美國與歐洲的注意力最近都集中在另一個更加不愉快的地方,在西部的達佛區。自從叛亂團體在2003年開始他們對伊斯蘭主義北方政府的軍事行動以後,北方政府一直試圖驅逐或者殺光這些非洲游牧部落,即使大部份的部落族人都是穆斯林。他們既野蠻又殘酷的行為已經讓兩百萬人流離失所,殺死了超過三十萬人。達佛區的災難,特別是西方國家與喀土穆無止境地為了是否要派聯合國部隊進駐的角力,已經使確保南北和談的必備的外界奧援衰竭之中。
在達佛地區的衝突沒有稍緩的跡象。雖然有各種停火協議以及和平談判,今日的戰爭仍然跟過去一樣激烈,而人命的損失一樣可怕。然而,北方的努力似乎越顯示出無效的跡象。在過去的幾個月之中,蘇丹軍隊在達佛區打了兩大敗仗,一次是在Umm Sidir,另一次在Karyare;在那裏,叛亂份子殺死了約一百名政府士兵,俘虜了兩百人。
即使是蘇丹政府嚴加保衛的地方看起來也並不安全。這個星期,戰事在北達佛首都法西爾(el-Fasher)的市場裏爆發,聯合國的工作人員因此而撤離;還有謠言說叛亂團體即將大舉進攻此鎮。北方政府軍似乎士氣不振,效率不彰,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改雇用武裝騎兵團(janjaweed)阿拉伯民兵,結合高頻率的轟炸,以使當地人民害怕並且屈服。但是政府軍吃了敗仗並不代表將會有和平協議;現有這麼多不同的叛亂團體在達佛活動,要與所有的人都達成協議,已經變成極度困難的事。
在法西爾的世界糧食計畫署的代表克里斯‧徹維斯基(Chris Czerwinski)表示,最近的戰鬥已經又製造出兩萬名難民,增加到該區成千上萬的其他難民之中。在五月時政府與其中一個叛亂團體曾經簽署和平協議,此協議失效後的兩個月內,許多地方已經變得太危險,不適合和平工作人員停駐。
在六月到九月之間,有十三名非官方組織的雇員在北達佛的車隊攻擊事件中被殺死。結果,非官方組織現在正在從比較遙遠的地方撤離他們的永久據點。在一次最近的攻擊之中,武裝騎兵團搶了四家世界糧食署的倉庫,劫走一千噸本來要散發給難民的食物。達佛地區的戰事也已經波及中非共和國與查德;在那裏,蘇丹支持的民兵團正在試圖推翻查德總統德比(Idriss Deby)的政府,並且在兩國的邊界製造出許多流離失所的難民。
蘇丹與查德邊界戰爭圖。來源:BBC。查德是我國的邦交國。
根據全面和平協議,蘇丹的全國大選(包括總統大選以及國會議員選舉)不得晚過2009年夏天舉行。這也許將讓南方與西方的局勢好轉。蘇丹的總統,歐馬爾‧ 巴希爾(Omar al-Bashir)認為他們國內的問題被媒體誇大了,特別是達佛,他認為不過是一個遙遠而不重要的省份。他說,西方媒體太誇張了。至少在喀土穆,他有很多同情他的聽眾,因為進入蘇丹的百分之七十外資--根據投資部的數字--集中在喀土穆州,也是北蘇丹的心臟區,讓這裏的人民與執政的國家議會黨更加緊密。
然而巴希爾先生的專制政府在喀土穆以外的地方並不受到歡迎。事實上,看起來幾乎無法在全國大選中贏得多數。經濟也許正在起飛,但是也正在顯示所有過熱石油經濟的典型症狀:升值快速的貨幣、飛漲的物價、以及漫延的貪腐,不只在北方,也在南方政府中出現。只有少數的蘇丹人受益於目前石油業的大繁榮,而選舉也許將會足夠重塑目前的政治局勢,減輕中央政府對達佛與南方人民長期以來施加的壓力。也許對每個與蘇丹有關的人來說,最急迫的工作就是確保全面和平協議裏的全國大選將會舉行。
膽小的投資人
在理論上,統一的蘇丹似乎是很理想的國家:富含石油但是未開發的南方省份,搭配上商業化卻沒什麼自然資源的北方政府。但是北方政府仍然不覺得必要要跟貧窮的邊省分享財富,也不認為應該好好對待它們。雪上加霜的是,現在有太多國家都已在蘇丹投下重金。他們希望與喀土穆保持良好的關係,意謂著強迫喀土穆改變作為,比方說對達佛實施更進一步的制裁,不在他們的利益之中。中國永遠不會同意對蘇丹經濟制裁;而阿拉伯連盟、印度、馬來西亞也不太可能幫忙。他們只在意亞述那商業大樓的工程進度,以及石油的開採權。
亞述那不是喀土穆唯一的鉅型工地。在距此十五公里處,全非洲最大的美國大使館也正在興建,這一棟大樓理論上將會進駐美國領土之外最大的CIA監聽站。這個反映了美國間諜與蘇丹情報局在「反恐戰爭」上的良好關係。只要談到該戰爭,再加上石油的魅力,舊仇恨--以及蘇丹和平的舊希望--都可以快速被遺忘。
蘇丹石油開採圖。第六區的開採權屬於中國國家石油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NPC)。根據以上的報導,顯然中國又要染指第五區東南的石油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