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4日 星期六

返原鄉之路何其艱辛

年深外境若吾境、日久他鄉成故鄉的台灣鮭魚
郭金泉 (台灣國立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系教授)
周以正 ([中華]醫事學院 生物科技所助理教授)

  台灣鮭魚算是「既無櫻花、又無鉤吻」的「櫻花鉤吻鮭」。在基因上,我們最近也發現台灣鮭魚特有的分子遺傳標記,可用來區別台灣鮭魚與其他的櫻花鉤吻鮭亞種。這些證據都顯示台灣鮭魚有其獨特性。

 鉤吻鮭 (Oncorhynchus masou) 共有四個亞種,原本僅分布在環日本海 (包括日本全島、庫頁島、斯堪地半島南部、東西伯利亞與韓國東部的溪流與沿海) 和太平洋西岸的遠東地區。其中 O. masou masou 日本人俗稱為櫻鮭 (Sakura masu 、 cherry salmon) ,體型最大也是最大族群,主要分布於沿日本海的亞洲大陸及日本東北部區域,有降海型及陸封型兩型,其陸封型日人又稱為山女魚 (Yamame) 。其次為石川氏鮭 (Oncorhynchus masou ishikawae) ,主要分布於日本東部,亦有陸封型日文又稱為雨子 (Amago salmon) 及降海型兩型。琵琶鮭 (Oncorhynchus masou rhodurus ; Biwa salmon) 則為淡水陸封型鮭魚,僅存於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內。台灣陸封型鮭魚 (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 ; Taiwan landlocked salmon) 亦被歸類為櫻花鉤吻鮭的亞種,目前僅存於台灣中部大甲溪上游的武陵地區、七家灣溪及其支流。台灣為北半球鮭魚分布的最南限,台灣陸封型鮭魚在生態、生物地理學及演化學上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台灣鮭魚雖然隸屬鉤吻鮭屬 (Oncorhynchus ; 亦即成熟時,種魚的上下顎會彎曲;即上翹或下彎而變形) 或太平洋鮭屬,但是台灣陸封鮭魚性成熟後、公母種魚上下顎都不會鉤吻。其次,台灣鮭魚屬幼體成熟型 (neoteny) ,生活史沒有經過銀化期,終其一生體色沒有顯著變化,成魚始終保持著出生時的外型特徵,也因此沒有所謂的山櫻生理顏色做嫁衣。就外觀型態而言,台灣鮭魚算 是「既無櫻花、又無鉤吻」的「櫻花鉤吻鮭」。在基因上,我們最近也發現台灣鮭魚特有的分子遺傳標記,可用來區別台灣鮭魚與其他的櫻花鉤吻鮭亞種。這些證據 都顯示台灣鮭魚有其獨特性。

 根據分析台灣陸封型鮭魚粒線體 DNA 的結果,一般學者認為,北方的櫻花鉤吻鮭魚於距今十萬年前的冰河期南下來到台灣,卻因地殼變動與造山運動等遽變阻了歸途。北方的櫻花鉤吻鮭魚為了適應台灣 特有的環境,演化出獨立的亞種,就跟數百萬年來不斷由外地播遷來台,受到台灣好山好水或是環境壓力孕育出來的各物種與族群一樣,年深外境若吾境、日久他鄉 成故鄉,定根台灣產生了新的生命力。因此,自 1917 年日本人青木赳雄命名為薩拉茅鱒 (Saramao masu) 、 1919 年及 1932 年大島正滿 (Oshima) 與其指導教授美國魚類學專家喬登 (Jordan) 共同命名的台灣鱒 (Salmo formosanus Oncorhynchus formosanus) ,至 1962 年邊克 (Behnke) 訂為台灣櫻花鉤吻鮭 (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 ,名稱雖有幾次的更迭,但是國際學術界咸認為若將「台灣櫻花鉤吻鮭」「去台灣化」稱為「櫻花鉤吻鮭」,就失去它的獨特性。因此,這條鮭魚的學名一直跟他的生存的土地 ── 「台灣」緊密的連在一起。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長久以來國內「台灣櫻花鉤吻鮭」總是被誤譯為「櫻花鉤吻鮭」,試問如此命名有誰會知道它是生活於台灣的台灣特有種?翻譯者沒有貼切的反映出原本拉丁學名中的「formosanus」的意涵,莫非因意識形態作祟,「去本土化」向中國靠攏?國內有群人「反台灣」已經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學術上的「台灣」、地理上的「台灣」與文化上的「台灣」都會引起一群蜀犬吠日,最近雪霸國家公園將「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言簡意賅的正名為「台灣鮭魚」,如此更能貼切的反映物種名字,和其學術地位和研究上的重要性,卻飽受無知的統派媒體以「去中國化」、「馬屁文化」「無聊」「政治意識型態作祟」圍剿。殊不知「Oncorhynchus」在中國被稱為「大麻哈魚屬」,彼等尚稱櫻花鉤吻鮭為「台灣馬蘇大麻哈魚」。早年水產前輩鄧火土即主張以「台灣鮭魚」稱呼此台灣特有種,「櫻花鉤吻鮭」之名係沿用日本人的通稱,以「台灣鮭魚」取代舊稱,「去日本化」則有之,何 「去中國化」之有?

(2006/4/13) (2006/4/17 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