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果子離群索書】文學書不是用來用的

 

 

 

 

 

為什麼讀書?這問題對一些人來說根本不用問也不用答,一如為什麼吃飯大便。對一些人卻大惑不解,是啊,為什麼讀書?

 

當我們問「為什麼讀書」,或許正確一點,要問的是:「為什麼讀文學書?」更準確一點,「為什麼讀文學藝術書?」或者說,文學藝術有什麼用?

 

如果是實用取向或科學新知的書,大概不會有人問閱讀要做什麼?在書裡我們獲得理財技巧、烹調方法,懂得了天文學、醫藥學,或歷史、地理等人文知識。書以知識載體的功能讓我們獲益良多,這些都是有用的,然則文學呢(美術、音樂也一樣)?會不會、知不知,有差別嗎?用在哪裡?

 

沒用。然而,文學不是用來用的。文學不是為知識傳播而存在的,它訴諸情感,照顧的是知性之外關於靈魂、精神、性情等層面,讓你感同身受,在閱讀中產 生同理心、同情心。從實用價值來看,它無用,一如公園綠地,用來蓋停車場不是很實在嗎?一如海灘、濕地,用來蓋飯店、石化廠,促進經濟繁榮不好嗎?一如石 虎、白海豚的迴游路線、棲息地,保留著對人類有什麼用呢?

 

無用也好,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也好,重點不是用不用,而是必須如此。一座城市、一個社會,不是完全憑靠物質構成的。其中原因,老生長談,不多說了。且 回到文學書籍閱讀這個主題。閱讀文學有用嗎?說不定有害。夏爾‧丹齊格《為什麼讀書?》提到,為了學習而讀書,是「分外令人質疑的動機,至少在涉及虛構文 學時。」企圖從虛構的文學,譬如小說,這種「不以教學為目的的書裡學到些知識」,並不恰當,吸收到的,說不定是偏見,是修飾過的、誇張化的事實。

 

讀文學作品不能汲取知識,而情感、精神什麼的能當飯吃嗎?不能。所以時常有人用嗤之以鼻的口吻散播文學無用之論,而念文學的人,就淪為沒用的人。此觀點之偏頗固然不值得一駁,但與此相反的,過度膨脹的文學至上論,也不足取。

 

什麼意思?文學之外看不起其他學科,彷彿其他主題的書籍不算書。例如,到書店買李白詩集不到,則撰文痛罵書店之無文化,民眾人文精神之淪喪;例如在 書店看到非文學或通俗文學書擺滿新書平台,也氣到跳腳,怪網路、手機害大家無法靜下心來讀文學作品;例如想買幾本《聯合文學》,方圓幾里之內的書店,踏破 鐵鞋無覓處,也罵,罵阿扁推動本土化。種種光怪陸離的論點,散布在媒體(當然是平面媒體,這些人大都為資深作家出版人,不會也不屑在網路上發言。)但這與 他們鄙夷的胡亂發言的名嘴、政客何異?

 

閱讀是好事,但不是仙丹良藥,服下得到什麼明顯效果。夏爾‧丹齊格說,閱讀不會改變我們──讀了一流的文學作品,壞蛋依然是壞蛋,只不過從沒有教養的壞蛋,變成有文學素養的壞蛋,「反之,好人不會因為讀了一本壞書就變成壞人。」

 

閱讀有潛移默化之功,但怎麼移怎麼化,還在一定範圍之內,不會單單因為閱讀,逆子變成孝子,殺手變成牧師。

 

近幾年有些人聲嘶力竭的呼籲搶救國文,要增加中學國文科時數,要恢復《論語》《孟子》為必讀,用心良苦,但可能心急了,什麼話什麼理由都出來了,有的痛罵年輕人一無是處,因為文言文讀得太少;有的把校園霸凌歸咎於古書沒多念,有的說多讀古文就會孝順,人生就會有目標。胡言亂語到後來,不禁令人懷疑,如果多讀文言文結果變成像他們一樣,這樣好嗎?

 

他們應該把毛澤東抬出來當代言人。此公勤讀文言文,尤其二十四史,眉批圈圈點點,讀書之精之勤,十分嚇人,然後呢?

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

從李光耀的「亞洲價值」看善霸與惡霸的雙重鏡像

 

 

 

 

 

 

 

◎ 李明勳/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生

 

 

 

李光耀的「亞洲價值」讓「新加坡模式」逐漸成為一種「亞洲例外論」(Asian Exceptionalism),彷彿一切標準遇到新加坡後,都自然而然退居成為次要選項。即便許多證據顯示,亞洲價值充其量不過是獨裁政權的掩護,以合理化自身的獨裁統治;但無可諱言地,仍有許多新加坡民眾對亞洲價值欣然買單。

 

 

 

進一步探究會發現,整個新加坡社會猶如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面孔,在李光耀「亞洲價值」論述上,映照出「善霸」與「惡霸」的雙重鏡像。Macdonald Critchley1928)在《鏡像書寫》(Mirror-writing)中解釋,「所謂鏡像書寫……是指各種書寫字體以反方向書寫出來,個別文字因而反轉過來。書寫出來的文字必須擺在鏡子面前才能閲讀。」而「雙重鏡像」(double mirror)意指不僅左右顛倒,連上下也相反。本文以「雙重鏡像」的概念,重新理解新加坡社會如何在亞洲價值洗禮下,逐漸形成雙方互為顛倒、上下相反,但也同時並存的雙重鏡像之矛盾現象。

 

 

 

善霸?凡事都是為你(妳)好的「大家長」

 

 

 

誠如〈「亞洲價值」?新加坡與亞洲價值國家的人權實證分析〉1所 述,所謂亞洲價值包含五種特性:階層式的集體主義、家父長制的菁英領導、人際互惠性和調和、社群利益和和諧、儒家式家庭主義。如果將這五種特性做個正面的 形象包裝,即是「凡事都是為你(妳)好的『大家長』!」無可否認的,許多人認為李光耀就像是一位在家父長制下的大家長,照顧國家各種大小事,連個人的私領 域也不例外,因為大家長不管對自己做了什麼事,都可以在「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妳)好」的論述下被掩蓋。大家長對於國民的照顧是一種恩賜與贈禮,要時時刻刻 心懷感激;即便要求自己做不想做的事,都要接受,因為他「都是為了我好」。換言之,為了整體社群的利益犧牲個人的利益,理所當然。如同李光耀所述(19872 

 

 

 

「我經常被人指控干預公民的私人生活。沒有錯,如果我沒有那麼做的話,我們不會有今天的成績。我講起這些不會有任 何一點悔恨的成分,如果我們沒有介入非常私人的領域,像是你的鄰居是誰,你怎麼生活,你發出什麼噪音,你怎麼吐痰,或是你說什麼語言,我們就不會有經濟發 展。我們決定什麼是對的,『才 不 管 別 人 怎 麼 想』。」

 

 

 

對李光耀而言,他對國家的想像不過是李氏家族的外延。政治就是聖君賢相,只有賢達的人才有資格擔任領導者。因此,人民行動黨自執政以來就一直注重人才的培養,好的政治領袖要兼顧品格、學識與紀律,總之就是儒家思想下的「正人君子」之典範3 。然而,到底誰可以成為聖君賢相、正人君子呢?判斷標準又是什麼?又是誰在判斷呢?可以想見的是,所謂的國家領導者往往符合儒家式的家庭想像,即「高教育的中產階級異性戀男性菁英」。他不會是低學歷,不會是中下階級、不會是女性,更不會是同志(LGBT)。 「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男人說話,女人不要表示意見」,其中的大人、男人即為亞洲價值所讚揚的道德領袖與菁英,而小孩子與女人則是那些不成熟的、 未見世面的、品德有缺陷的常民。這種只重視個人的菁英領導,而不容許反對聲音存在的「為你(妳)好」父權,在新加坡被發揮的淋漓盡致。

 

 

 

對擁戴者而言,「沒有李光耀,就沒有現在的新加坡」。當初被馬來西亞踢出聯邦,使新加坡被迫獨立,並在對其懷有敵意的伊斯蘭國家(馬來西亞和印尼)環繞內勉強求生存。然而,李光耀並未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的,他反而讓新加坡這個蕞爾小島一躍成為經濟大國。從1959年的五百美元,到2010年時已超過五萬美元,如此輝煌的經濟成就,成為擁戴者屢屢傳頌的佳績。這種悲情式論調特別容易引起50年代的新加坡人民的同情,因為道德領袖必須在悲情傳奇中才能襯托自己的不凡與道德正當性。於是在「經濟發展」的大旗下,什麼都可以被犧牲,包括人權;為了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個人利益都必須讓步。藉由「亞洲價值」的提倡,來為自己的人權侵犯尋找託辭。

 

 

 

於是亞洲價值就在李光耀的反覆論述下,使「經濟發展」與「人權保障」幾乎成為兩個互斥且對立的詞彙。然而,對擁戴 者而言,新加坡不是沒有自由,他們可以選舉、可以投票,而這些都被視為是李光耀的「恩賜」,即便這只是最低限度的「選舉式民主」。而現代威權政體最獨到的 統治之術就是善於利用「自由的幻覺」,讓民眾以為我們很自由、很民主,但實則仍活在李光耀塑造的牢籠裡。
 
 

 

圖片來源:Nathan, Andrew. 2012. Confucius and the Ballot Box: Why Asian Values Do Not Stymie Democracy. Foreign Affairs 91(4): 134-139.

惡霸?不容異己的鐵腕「獨裁者」

 

 

 

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李光耀是不折不扣的「獨裁者」,不僅嚴格控制大眾媒體,而且運用「國內安全法」來打擊異議人士及 反對勢力,對人民的政治活動施加許多侷限和管制。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等成為遙遠的烏托邦想像。他一邊讓民眾享受經濟發展的甜蜜果實,一邊卻 高舉「亞洲價值」來鞏固自己的威權統治。如上所述,經濟發展和人權保障在李光耀的形塑下幾乎成為兩個對互斥且對立的詞彙。然而,這無疑是一種謬論,為什麼 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以人權保障為代價?從台灣和南韓的發展經驗可知,經濟發展和人權保障其實是相互並行的。因此,不是經濟發展必然與人權保障相脫鉤,而是 統治者願不願意落實國民基本的人權保障。

 

 

 

簡言之,不是每個國家在經濟條件未臻成熟之前,就能夠合理推延權利的賦予和人權保障,而是「究竟國家能否為了經濟發展這樣的集體目標來合理化侵犯個人權利的行為?抑或是能否藉由侵犯人權來維持某一個政府的繼續執政?」對反對者而言,答案昭然若揭。然而,50年代起的新加坡國民卻活在李光耀的迷思下,深信「如果沒有李光耀,新加坡就不可能由當年的一無所有晉身為現在的經濟強國」。但實際上新加坡能有這樣的佳績,更多是因為過去的歷史、地緣政治等因素所致,讓新加坡早在30年代(英國殖民時代)就已是重要的貿易轉口港,從而為其後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而非李光耀個人的豐功偉業。另外,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與所得分配的經驗,並不支持威權體制成為「亞洲例外論」,反而成為民主作為普世價值的另一次驗證(林宗弘,20074 

 

 

 

近日,一位16歲新加坡青年余澎杉(Amos Yee)於YouTube上載一部短片,標題為「李光耀終於死了!」(Lee Kuan Yew is finally dead!)5, 他在影片中質疑李光耀「被過分的讚譽」,指李光耀是個「極具馬基雅維利色彩」(意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領袖,批評「(李)是獨裁者,卻愚弄世人以為他 民主,給予新加坡人投票機會便裝作我們有選擇自由的模樣」。此外,李還全面箝制傳媒和教育,締造了「一個貧富懸殊、以物質富足論成敗」的社會。總之,就是 「假民主,真獨裁」。

 

 

 

影片一上載後,就吸引數萬人次瀏覽。但兩天後,該位青年即被警方逮捕,並控以「傷害宗教族群情感」、「片中出現淫穢字眼」與「蓄意散布侮辱的言論」3項罪名,其中「傷害宗教族群情感」最重可判3年監禁。自李光耀逝世以來,余澎杉並不是唯一批評李光耀的人,但卻是唯一因此被逮捕的6。新加坡基督教協會和新加坡保護記者協會均呼籲釋放該位青年,保護記者協會更指稱該事件「顯見當局是如何的鉗制言論自由。」事實上,該位少年只是表達他對李光耀的看法,就被入罪。設想這種狀況如果發生在台灣,那豈不是千千萬萬的「婉君」(即網軍)都要被入罪、被逮捕呢?

 

圖片來源:〈星國少年賀「李光耀終於死了」被逮 台幣44萬交保〉,東森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401/486899.htm

 

 

 

除了嚴格控制大眾媒體,他還運用《國內安全法》(Internal Security Act, ISA)來打擊異議人士及反對勢力,對人民的政治活動施加許多的限制與管制。新加坡「國內安全局」(Internal Security Department, ISD)被賦予非常大的權力,英國殖民時期留下來的《內部安全法》授權內部安全局可在必要時無限期拘留任何可能威脅種族和諧與社會穩定的人士,並可在不經審訊的情況下羈押多年7

 

 

 

基本上,他對於反對者的打壓策略,不外乎是控告、誹謗、使其破產,最顯為人知的就是1997年 的「鄧亮洪事件」。李光耀不僅控告其政敵鄧洪亮誹謗,加上稅局又指控鄧逃稅,最終牽連到其太太及子女,並查封他們全部資產。最後鄧亮洪不得不流亡香港,後 往澳洲尋求政治庇護。當年大選,鄧亮洪曾多次收到死亡恐嚇信,但向警局報案卻不受理。在其所著的《鄧亮洪回憶錄》中,花不少篇幅指責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用 行政和司法手段限制反對黨,並以操縱選舉時間、減少新聞採訪反對黨、針對反對黨勝選選區進行限制公共經費、選區重新劃分等等手段,操弄選舉制度和規則,確 保反對黨無法構成挑戰8

 

 

 

「鎮壓,是一種日益成長的習慣。我聽說幹這事就像做愛,第二次就會容易些!第一次有些良心上的創痛呀、罪疚感呀。但是一旦搞上了,重覆幾次,你就會越來越厚顏無恥,放手大搞了」(李光耀,1956年)。

 

 

 

1989年中國發生嚴重侵害人權的天安門事件,但李光耀卻公開為鄧小平辯護。他認為:「(鄧小平)當時想的是,『如果我要射殺20萬個學生,才可令中國免於陷入百年亂世,那就這樣吧!』」並聲稱「此一舉措與人權問題無關,是維護國家穩定的必要手段」。這種公然藐視人權的言論,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他會被反對者視為「獨裁者」般的惡霸了。

 

 

 

無論是「善霸」還是「惡霸」,都是「霸」!

 

 

 

綜上所述,李光耀式的權術(新加坡模式)與亞洲價值,映照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鏡像。一方面,擁戴者看到他的「善 霸」,因為李光耀就是儒家式的大家長,他做什麼事都是「為了我們好」。為了經濟發展、為了社會穩定,人權保障與民主都必須讓位,成為次要的政策目標。這種 「為你(妳)好」父權在新加坡被發揮的淋漓盡致,總之就是菁英領袖高瞻遠矚的德政。

 

 

 

另一方面,反對者卻看到他的「惡霸」,不容他人表異議的鐵腕作風,使國家只存在一種聲音,即對李光耀的歌功頌德。 能做到這樣「一言堂」的國家,除了北韓之外,還有誰能與之相比擬呢?相比於經濟低迷的北韓,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加坡卻反倒成為值得借鏡的「模範生」?同樣都 是獨裁統治和人權紀錄堪虞,只因為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就有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從新加坡模式中,驗證了「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AI)東南亞與太平洋研究主任魯佩特(Rupert Abbott)所述:「李光耀建立現代的新加坡,在經濟發展上他留給新加坡無人能及的遺產,然而他也留下了黑暗的一面,基本的自由與人權太常為了確保經濟成長而被犧牲,限制言論自由、消音批評聲浪依舊是新加坡人現實日常生活的一部分。」9

 

 

 

簡言之,「善霸」的鏡像映照出「為了經濟發展的集體利益而犧牲人權保障,也不足為惜」;相對的,「惡霸」的鏡像則 映照出「人權保障在經濟發展的大旗下,時常被忽視與犧牲」。不難理解的是,前者傾向支持亞洲價值,而後者則傾向反對亞洲價值。在「亞洲價值之鏡」下,所有 人皆無所遁形。從某一方向看入是善霸,反方向看回來卻是惡霸,彼此成為彼此鏡像的他者,共存在亞洲價值之鏡的兩面。

 

 

 

「亞洲」或「東方」是歐洲人在向外殖民的過程中,以歐洲作為「自我」,而以東方作為拓展的「他者」所形構的詞彙。 同樣的詞彙在李光耀的操弄下,使他一方面否定西方,一方面卻用亞洲價值來對自己的人民「再殖民」,是故人民始終是被拓展的他者。又,如何理解沒有民選基礎 的李光耀,為何可以聲稱有一種適用於全體社會或東亞地區的價值,叫做「亞洲價值」呢?在完全沒有徵得被亞洲價值所再現的主體的同意之下,就貿然宣稱所有的 再現主體都存在某種共享文化價值,因而使亞洲價值使終囿限於這種顯著的「錯誤再現」。

 

 

 

不管從哪個面向來分析,新加坡模式或許更像是一種「恐怖統治」,整個國家的運作奠基在「恐懼」之上。無論是「善霸」還是「惡霸」,都是「霸」,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菁英領導與威權統治。人民遵守法律並不是真的內化了「法治」(rule of law)精神,而是因為「恐懼」,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觸犯了嚴刑峻法,如鞭刑。表面上是城市的井然有序與和諧穩定,實則是對法律的「恐懼」,擔心因為挑戰體制,會讓自己原本安逸的生活付之一炬。基本上,整套法律體系其實就是為李光耀和人民行動黨的執政來量身訂做,形成「法制」(rule by law),法律只是李氏政權這個統治集團的工具,其立法目的只是為了方便專制體制的有效統治,而非保障全民福祉。

 

 

 

矛盾的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鏡像同時並存在新加坡的社會裡。不僅如此,連非新加坡社會亦如是。以台灣為例,李光耀 逝世的消息一傳到台灣,主流媒體極盡所能的歌功頌德與造神運動,只有在網路社群軟體上才有質疑李光耀的獨立新聞在散播。一方面,主流媒體映照了「善霸」的 面孔,為了經濟發展而犧牲人權保障不僅是基於情勢所迫,更是情有可原,甚至作為一種「價值示範」,足以成為他國仿效學習的模範。另一方面,社群軟體上的獨 立新聞則映照了「惡霸」的面孔,亞洲價值不過是獨裁者為了合理化自身獨裁統治的託辭。人權彌足珍貴,怎可在經濟發展的大旗下,就犧牲人權保障。

 

 

 

其中可能的解釋因素為「世代差異」,即上一輩的人習慣使用電視媒體和平面新聞,而電視向來是威權政府政令宣傳的傳 聲筒,因而使上一輩的人較有可能映照出李光耀的「善霸」;反之,年輕人則善於使用網路與新興科技,而無可諱言的,網路的興起使之較能逃脫國家政府的言論控 制,使真實的聲音較能在此平台上被體現,因而使新世代較有可能映照出李光耀的「惡霸」。因此,接觸訊息管道的差異,造成了這種雙重鏡像得以共存在同一個社 會裡。

 

 

 

第三代人權與亞洲價值

 

 

 

國際人權概念的發展大致有三個時期,第一代為公民政治權利,第二代為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第三代則為集體權利。其中第三代人權即建立在社群、集體聯帶關係(solidarity)和同胞愛(fraternity)的基礎上,透過大家努力方能實現之和平權、環境權、發展權等集體權(collective rights),亦即「連帶的權利」10。而李光耀的「亞洲價值」某種程度上即是以集體權利中的「發展權」為基礎來論述。根據《發展權利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第一條(關於發展權的定義):「發展權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由於這種權利,每個人和所有國家人民均有權參與、促進並享受經濟、社會與文化和政治發展,在這種發展中,所有人權和基本自由都能獲得充分實現。」11 1993年世界人權大會通過的《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再次重申發展權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

 

 

 

集體權利的主張容易被極權或威權政體錯誤的援引,以合理化自己的作為符合人權,例如他們會主張為了達成快速的經濟成長,違反國際所認可的人權是必要的、可辯護的,甚至認為是值得的。簡言之,犧牲個人權利來換取經濟成長的集體權利。李光耀「亞洲價值」的論證邏輯即是如此。

 

 

 

然而,筆者試圖揭開李光耀「亞洲價值」論述並不符合第三代人權的主張。第一,「亞洲價值」再現了誰的聲音?集體權 利的主張之前提必須「符合個人自主的程序」。如果全體人民是經過自主程序來主張「亞洲價值」,則此種集體權利將具有其合法性;反之,如果「亞洲價值」的主 張只是統治者個人為了滿足自己或政權的利益,則這種集體權利當然不具有合法性,只是獨裁者為了合理化自身獨裁統治的託辭。換言之,發展權這種集體權利的主 張某種程度上必須奠基在一定程度的民主程序,否則此種權利的主張往往流於統治者個人利益的偏頗(Jack Donnelly, 200312 。即上段所述在完全沒有徵得被亞洲價值所再現的主體的同意之下,就貿然宣稱所有的再現主體都存在某種共享文化價值,因而使亞洲價值使終囿限於這種顯著的「錯誤再現」。

 

 

 

第二,比例原則。即便全體人民經過自主程序,而主張存在一價值,即「為了經濟發展,有時候可以犧牲個人權利的保 障」,但政府必須強烈銘記在心,這種犧牲必須被限縮在極少數事例、極短時間的極小範圍內,而不應該長期拖延對於個人權利的賦予,因為此種犧牲只是暫時為了 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個集體權利,一旦經濟發展的目標達成了,國家就應該立刻將個人權利的保障付諸實現(Jack Donnelly, 2003)。而目前新加坡的經濟榮景早已不是當年的百廢待舉,國家沒有理由持續拖延個人權利的賦予,這種論述將隨著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實現,而逐漸失去其論述基礎。更何況這種理由還沒有符合「理由一」的論證,即它並不是經過全體人民自主程序下的決定,而只是李光耀片面的說詞。

 

 

 

由此可知,李光耀的「亞洲價值」之所以不符合第三代人權的主張,在於亞洲價值的主張並沒有經過全體人民的自主決 定,憑什麼李光耀的個人片面說詞可以代表全體人民,甚至是整個「亞洲」?再者,隨著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之目標逐步實現,國家沒有理由持續拖延個人權利的賦 予。因此,李光耀的「亞洲價值」的論述正當性與合法性並無法被第三代人權所證成。

 

 

 

「後李光耀時代」的警鐘

 

 

 

或許,我們不得不承認李光耀為新加坡帶來的經濟成就,但在缺乏保障自由與人權的政治體制下,如果領導者不是像李光耀這樣的善霸,而是惡霸,則新加坡現有的體制應該如何制衡呢?猶如杭廷頓所述「李登輝過世的話,台灣民主還能留下來,但是李光耀過世,制度卻無法留下」13。的確,一個為李光耀量身訂做的體制在缺乏李光耀這位舵手操盤的狀況下,應該如何運作呢?

 

 

 

除了李光耀這位舵手外,必須注意的是,2011年五月的國會大選和八月的總統大選,人民行動黨遭遇自獨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敗,只取得六成的選票,顯示網路及社群媒體的運用成為反對黨的重要串聯管道,以突破執政黨對新聞媒體的箝制。另外,也顯示其逐漸不受人民的青睞,尤其是青年族群,形成世代上的差異14

 

 

 

獨立製片人施忠明表示:「人民行動黨向來以打壓異見人士見稱,這是所有專制政權的DNA,但我預示這高壓手段撐不住,在沒有李光耀的道德權威,現時的領導人難以再將這高壓手段合理化」15 

 

 

 

50年代的新加坡國民深受李光耀悲情式論述的浸濡,而景仰李光耀,但對新世代的青年而言,這幾乎是遠古時代的想 像。就如同生活在新世代的台灣青年,也很難想像蔣中正當年的大撤退是如何的風雨飄搖,更遑論景仰蔣中正。由於與上一世代的人們不存在共同的知識與歷史背 景,因而形成世代間的認知差距,但也因為超脫於歷史情境,更容易客觀公正的看清蔣中正的作為,使青年無疑成為台灣轉型正義的重要推手。

 

 

 

同理可證,新加坡青年亦如是。相比於未知的歷史想像與悲情式論述,他們更關注青年當下遭遇的困境,例如貧富差距擴大、生活物價昂貴等。再者,相較於強調經濟發展的物質主義思考,青年更注重心靈層次的滿足、自我價值的實現、生活品質的滿意,這些無疑是「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的體現。我們必須嚴正思考,當國家從物質主義逐漸邁入「後物質主義社會」時,一個缺乏保障自由、民主與人權的體制,應該如何滿足人民的需求呢?我想,除了邁向自由、民主與促進人權之外,別無他途。一個指日可待的「新加坡之春」或許正在悄然醞釀。

 

 

 

最後,「國際特赦組織」呼籲下個世紀的新加坡領袖問問這個問題16: 「這是個開放的社會?還是個封閉的社會?這是否是一個人們可以對既有的教會、既有的政府宣傳想法的社會?不論這些想法是新奇的、非傳統的還是異類的。在這 個社會裡,人們的心智是否能夠在正確與否、公正與否、符合國家利益與否的基礎上不斷競爭?還是這是個封閉的社會,包括報紙、期刊、出版品、電視、廣播等大 眾媒體,都被單調且對特定傳統政治哲學的阿諛奉承所餵養?我在這裡說的是一個開放社會的原則,開放的辯論與靈感,而非恐嚇;是說服,而非脅迫。」

 

 

 


 

1.  李明勳,2015,〈「亞洲價值」?新加坡與亞洲價值國家的人權實證分析〉,《菜市場政治學》,http://whogovernstw.org/2015/04/28/minghsunlee1/ 

 

 

 

2.  梁展嘉,2015,《幹嘛羨慕新加坡?:一個台灣人的新加坡移居10年告白》,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4275?hc_location=ufi  

 

 

 

3.  顧長永,2013,〈新加坡:威權政體的持續與挑戰〉,《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持續與變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4.  林宗弘,2007,〈民主與威權的制度績效:亞洲四小龍政治經濟發展的量化分析〉,《台灣政治學刊》,11(1)175-238 

 

 

 

5.  蕭爾,〈網上批評李光耀的新加坡少年被起訴〉,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5/03/150331_singapore_amos-yee_charges 

 

 

 

6.  同上註 

 

 

 

7.  顧長永,2013,〈新加坡:威權政體的持續與挑戰〉,《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持續與變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8.  〈李光耀病逝 新加坡建國之父 「威權資本主義創造者」〉,立場新聞:http://is.gd/CeVepC

 

 

 

9.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https://m.facebook.com/AITW0528/photos/a.238537679595189.53763.238507146264909/758654084250210/?type=1&source=46

 

 

 

10.呂炳寬、楊智傑,2005,〈全球化脈絡下的人權保障〉,21世紀政治學研究的新趨勢學術研討會論文。

 

 

 

11.《發展權利宣言》中文版, http://www.ohchr.org/Documents/Issues/Development/DeclarationRightDevelopment_ch.pdf 

 

 

 

12.Jack Donnelly, 2003. Universal Human Righ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3.林朝億,〈李登輝:我主張自由民主 與李光耀不一樣〉,新頭殼:http://www.peoplenews.tw/news/8c59d806-beb5-4527-a2d7-1e7617a9bc02

 

 

 

14.顧長永,2013,〈新加坡:威權政體的持續與挑戰〉,《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持續與變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5.〈拍片批李光耀 星17歲藝人被捕〉,蘋果日報: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31/19096125

 

 

 

 

 

16.國際特赦組織 台灣分會 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 https://www.facebook.com/yestnc/posts/813903335361942

「菁英」留下的爛攤子

 
徐光蓉 2015/05/18
 
 

徐光蓉 /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

最近竄出兩個與核廢料相關法案,打算迅速闖關:一是學者連署的《放射性廢棄物管理法》(廢管法),另一是行政院推的《行政法人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設置條例》(廢管專責機構法)。是不是認為相關的核廢法案在他黨可能執政後難以通過,所以急著趕緊送?

兩個突然冒出的核廢料法案

這兩個法案有許多地方雷同:誠如倡議廢管法的學者所言無關擁核或反核;兩者異口同聲指稱,現階段核廢處理困難,是因為台電公司「身為核能發電經營 者」,執行放射性廢棄物處置業務難以獲得民眾信賴所致,甚至影響核能發電;兩者都巴望著吸納現有數千億的「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與政府核撥之經費;更重 要的是,兩者主管機關不約而同都是經濟部。

學者版主張有了《廢管法》加上另設獨立的基金;政院版則號稱只要有法人專責機構,似乎只要離開台電公司管轄,現在核廢料無法處理的困境,就立刻可以 迎刃而解。相對比較單純的政院版本,重點在於將原本經濟部管轄的從電費抽取的「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轉到新設置的核廢法人機構,讓原本可受立法院監督 的基金,增加一層距離,只接受更遙遠的監督。學者版《廢管法》更厲害,除了另設「放射性廢棄物永續管理基金」,將「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整碗端去,可不 受民意監督外,還有權決定高低階核廢廠址。

問題的重點不是錢,該問這兩個法案在經濟部主導下,是否真能解決核廢料處理困境?一開始就試圖規避民意監督的機構或基金會,如何獲得民眾信賴?其實,這兩法案終極目的就是降低民眾參與,讓「菁英」幫大家處理核廢問題。

台灣核能發展史中從來不缺「菁英」或「專家」。早年把低階核廢料送去蘭嶼,應該是「專家」們的建議;九○年代中早已被民眾警告有三分之一開始鏽蝕外 洩,「專家」們極力否認;蘭嶼原住民只能透過奮力阻擋運送核廢的船隻靠岸,一九九六年四月之後核電廠產生的廢料都留在電廠裡。到二○○八年蘭嶼核廢料重新 檢整時,「專家」們所認定的「低階」核廢部分在筒外卻可測得每小時二至四毫西弗,而核電廠員工每年可容許劑量為二十毫西弗。沒有看到「菁英」們站出來抗議 這現象的不合理。

公投是學者版的眼中釘

其實,低階核廢料的永久儲存場應該在二○○二年初完工並運轉,是原本核四廠環境影響評估通過的主要條件之一;二○○○年台電公司趁著政黨輪替兵荒馬 亂之際,送「環境影響調查報告」把此項條件刪除。二○○六年民進黨執政時通過《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特別規定應依公民投票法,讓地 方民眾決定是否同意為低階核廢最終場址。曾被公告為潛在場址的澎湖、台東達仁、屏東牡丹,與金門烏坵無一不反彈,紛紛拒絕配合辦理。因此,花費幾年時間到 處鑽探的地質學者們認為心血白費,因此視核廢公投法案如眼中釘—民意怎可凌駕專業?

學者版《廢管法》雖說要「建立公民參與管道,將資訊公開透明化」。但不論是低階核廢最終處置、高階放射性廢棄物暫存與最終處置,全部都將交給一個看 似不起眼但權力無窮,任期兩年的「放射性廢棄物資訊交流委員會」決定!其所謂「公民參與管道」則是透過各縣市推薦的交流委員會委員實現,不需要經過地方民 眾公投。他們深知:各個擊破交流委員會的委員,遠比說服過半民眾投贊成票容易太多!

從六○年代中暗地裡發展核武到七○年代轉為民用,從解除戒嚴至今,核電核廢的哪項決策不是「專家」們的意見?現在的核廢困境,不正是四、五十年來 「菁英」們決策所產生的爛攤子?民眾哪有參與過決策?民眾除了自發性地擋核廢料船、上街頭、不配合外,目前僅有的是低階核廢料場址的公民投票權;學者版 《廢管法》卻連這僅存的一點權利都想剝奪。

試問:處在體制內的「專家」們可曾主動告訴民眾,核四廠圍阻體有寶特瓶?蘭嶼核廢料重裝廢料灰塵四散?可曾揭發至今仍未妥善處理的輻射屋?主動公布 中科院核廢料場發生的多起氫爆?體制內的專家們和提供計畫單位的糾葛太多太深,沒有關心問題的民眾質疑、挖掘,以上種種問題是不可能見天日。

核廢料之所以有爭議,不是理論上是否可以妥善處理的問題,是台電和原能會的草率、輕忽態度讓民眾無法接受,擔心自己成為無辜受害者;看不出學者版 《廢管法》由哪幾點可以喚回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更有意思是:除了剔除公民投票外,另外要設「放射性廢棄物永續管理基金」,想將原本受立法院監督的「核能發 電後端營運基金」整碗端去,卻又可不受民意監督。整個法案層層剝奪民間參與,賦予主管機關經濟部更多權力,是民主的實質倒退,是「菁英」治國的復辟。

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統治者的進化:日本總督府如何籠絡台灣人心?

 

週一 2015年05月11日

 

作者:陳文松(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由於日本帝國自從領有臺灣以後,便面臨著由部分鄉紳階層所領導的抗日武裝勢力的頑強抵抗。[1]而且另一方面,則有部分的鄉紳階層因不甘心受異民族統治,或以退隱的方式,或是設立書房和詩社等以互通聲息維繫漢民族意識。

 

於是有鑑於此,臺灣總督府一手執「長鞭」採取強力的軍事討伐作戰,另一手則高舉著「紅蘿蔔」採取攏絡懷柔的政策,例如在1896年10月頒布《紳章 條例》來強化「尊士」政策的推動。自1898年「兒玉-後藤」搭檔後的臺灣總督府,不僅持續延用這套紳章制度,還在臺灣各地舉辦饗老典和揚文會。[2] 其中,又以揚文會最具代表性。

 

002

 

不過,揚文會中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舊鄉紳階層間的酬酢,雙方所打的如意算盤究竟為何,更是揚文會最令筆者關注之處。換言之,以往言及揚文會,往往偏 重於統治者藉此攏絡具有科舉功名的舊鄉紳階層;但究其實,揚文會最終卻儼然成為統治者亟欲藉此推廣新學,以培育新式人才的一場深具政治、社會戰略意圖的鴻 門宴。

 

這場堪稱為臺灣總督府領臺初期最佳的「尊士」政策代表作—揚文會,1900年3月中旬在臺北淡水館盛大舉行。當天聚集了來自全臺各地的原清國科舉考試及格獲得功名的舊鄉紳,共有72名出席。[3]

 

在這個盛會中,新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會議的籌劃者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親自迎接與會者的到來。所以選擇在淡水館召開,乃因此地正是「昔舊清政府陶鑄人才之地即登瀛書院」[4]所在地之故。所以揚文會在會場的挑選上,一方面顧及原清國科舉功名的士人—學者的面子,另一方面藉此故地展演新殖民統治者禮賢下士的懷柔攏絡戲碼,期能發揮最大功效。

 

然而,揚文會當天的主角看似這批受邀前來的前朝遺臣—舊士,但吸引全場目光且奮力演出的毋寧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若先就結果來看,揚文會舉行的最大目的除了對舊士(學者)「救濟」[5]之外,更赤裸裸地顯露出統治者的政治意圖,亦即向這批舊士推銷殖民地近代學校教育—「新學」,並希望(要求)透過他們在各地域社會的影響力,進而推廣至整個臺灣社會。

 

此所謂的「新學」,即為前述自1895年領臺伊始設立的官立芝山巖學堂和國語傳習所、1896年設立的國語學校,以至1898年10月《公學校令》 實施後,由各地鄉紳和住民所自行出錢出力而陸續興建以臺灣人學齡兒童為招收對象的公學校(國語傳習所的後身)等,這一連串從點到面逐漸普及臺灣各地的近代 學校教育機關。

 

003

 

但是新學的推展並非一帆風順,且從一開始就面臨極大的挑戰。主要原因,除了公學校的設立所須經費乃是由當地住民負擔外,更重要的關鍵在於,前述民間傳統教育機關—書院和書房的存在。

 

1899年,也就是《公學校令》實施後的第二年,為了突破學生募集的難關,一位站在教育第一線的內地人國語學校教師甚至提出一套冠上漢族傳統科舉之 名的「私案」,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所謂的「學位授予法」,希望讓國語教育能早日滲透到臺灣人的社會中。以下便是這位內地人教師的「私案」內容:

 

「我的所謂私案,並非想譁眾取寵以服人,而只是為了吸引臺灣人學習日本語,若能仿效清國科舉考試之法,頒授秀才舉人之名號(非學位),只要是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之人,皆授予此名號是也。」[6]

 

亦即提案將舊清國時代科舉取士的「秀才舉人」名號,授予新式學校教育的畢業生。儘管是缺乏實質(「非學位」)的名號授予法,作者提出此案的理由竟是「蓋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像漢民族那樣認為以官為尊為貴的民族之故」。

 

不過實際上,是因為當時臺灣人認為即便接受學校教育,日後也不過擔任通譯這類「賤職」罷了,因此對於「視當官為榮」的臺灣人來說,到學校讀書乃缺乏 實質利益的一件事。所以,這位內地人教師主張接受國語傳習所和國語學校教育的臺灣人畢業生,不能光只讓他們擔任通譯,還應當授予秀才、舉人的名號。最後, 他更強烈呼籲當局「教育臺灣人非設相當於舊慣的秀才舉人法不可」。[7]

 

這裡所指稱「相當於舊慣的秀才舉人法」,原來即為臺灣社會傳統科舉制度下,透過書院、書房等傳統教育機關培育學者—官僚—「士」的教育方式,所謂 「造士」之法。換言之,這項「私案」是企圖將臺灣鄉紳階層以科舉致仕的傳統思想移花接木,融入國語教育的推展,而把「造士」的舊慣奪胎換骨融入於近代學校 教育之中,以藉此打破殖民地學校招生困難的僵局。

 

004

 

雖然這項「私案」的建議最後沒有被採用,但是統治者利用臺灣人尊重士人的傳統,藉此推動新學以培育「新士」的意圖卻未曾打消,後來殖民政府所舉辦的 揚文會,其目的可說與此「私案」的企圖相一致。甚且,殖民政府此時更已意識到,為了達到目的,首先必須排除傳統舊學教育機關的書房不可。

 

那麼在揚文會的場合上,殖民政府當局又是如何將漢族「造士」的傳統奪胎換骨呢?重新檢視揚文會當天召開的情形,便可窺知一二。

 

1900年3月15日,後藤新平在揚文會召開當天的演說中,把一半以上的內容都花在勸導舊士的各地鄉紳,應該以身作則廢棄書房教育,其說法如下:

 

所謂揚文者。並非徒事虛文。乃發揚俗儒記誦詞章之習也。督憲閣下之意 在普及日新之學。文明之德。期興期民之福利。欲解世人眩惑新故之教育不一。使悟其道為一理。方開此會。畢集高識諸君。苟諸君豁然冰釋。夫所有書房教學之 徒。亦能靡然矯風異俗。而就日新之域者必矣。此實臺民將來胚胎福利之根源也。[8]

 

即一開始便明確訓示舉辦揚文會的趣旨並非是要宣揚「虛文」,而是希望每位出席的鄉紳們能以身作則成為新學的典範,讓那些仍然從事書房教育的人能風行 草偃,全力投入新學和文明的普及上。如此便得以讓新、舊教育都能一致推動新學和文明,這才是揚文會的真正目的;反之,若依舊從事學習「虛文」的舊學,已勢 必無法替臺灣住民帶來利益。

 

在這樣的前提下,後藤新平進一步警告:「本島書房教育之方法。大不適時宜。並非養成國民。造就有用人才之道也」,直接當著全臺鄉紳代表面前,強烈呼籲書房教育的不合宜性。

 

005

 

在如此否定書房教育的強烈口吻後,演講的後半段,後藤新平面對遠從全臺各地來出席揚文會的鄉紳們明確指出,揚文會的目的乃在於「作新民」,並且將透過新學的教育機關達到「無不學之民」的目標,因此當場呼籲鄉紳們讓自己的子弟們都能來新學校入學就讀:

 

現今所有國語學校師範學校公學校等。皆為培養人才之所。其中公學校者。即為國民普通教育之基礎。則益扶植。以冀他日全島各階〔應為街之誤〕庄社洽設不漏。以便來學者。使無不學之民。

 

最後,為達成此一目的,後藤新平甚至放下身段,以誠懇的語氣寄望鄉紳們能全力協助:

 

諸君素為本島先覺之士。為後進子弟之模範。今歸鄉之後。當襄贊本旨。益奏揚文之實務。以仰副督憲優待之美意。是余所厚望於諸君者也。

 

上述所引用的演講內容雖然稍嫌繁複,卻只是當天演講內容的一小部分。儘管如此,已可明確傳達後藤新平抑或殖民政府盛大召開揚文會的政治意圖。其重點 一語以括之,即藉由揚文會以斬斷傳統漢族「尚文」的根基—書房教育,而著眼於普及自日本帝國領臺以來,以伊澤修二等學務官僚為首所推動的國語教育所象徵的 新學。

 

換言之,培養遂行日本帝國殖民統治所需人才的政策意圖,以揚文會的形式加以重新包裝,並且當面向這些來自臺灣社會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鄉紳階層(尤其是仍開帳授徒從事書房教育者)諄諄訓誡,這不但是對鄉紳們的一項政治的警告,同時也是對臺灣社會的全面宣示。

 

揚文會結束後不久,臺灣總督府的御用新聞《臺灣日日新報》上,便陸續刊出各地鄉紳階層代表們對東道主臺灣總督的各類謝辭。當時臺灣各地的「總代」(主要代表者,即頭人)包括臺北縣總代李秉鈞、臺中縣總代莊士勳、臺南縣總代蔡國琳和宜蘭廳總代李望洋等人。

 

006

 

從這些謝辭當中,亦可以看出當時被統治者臺灣鄉紳們的期待,似乎與統治者的意圖(推廣新學)有不同處,主要是呼籲當局應廣開言路並登用舊士;不過, 對於培養新式人才(「造士」)這點上則是相互一致。其中又以宜蘭廳總代李望洋的〈答揚文會謝辭〉所言,最為言簡意賅,即「嘗思國運肇興必先造士」,闡述登 用士人與「造士」乃是當前不可或缺的。[9] 換句話說,培養「新士」—所謂「造士」的必要這點上,不管是統治者或是臺灣鄉紳階層,具有一致性。

 

從具體的事例來看,揚文會後不久,地域社會的鄉紳階層們便開始研擬設置揚文會,並研議如何接納「新士」入會的辦法。其中如臺北縣總代李秉鈞,便針對如何活化地域社會而與會員們商討訂定揚文會的組織和宗旨。對此,《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如下:

 

揚文會光景已屢登報矣。茲聞是日亭午。李秉鈞為座首。蔡國林〔應為琳之誤〕為之副。商榷教事。第一曰此會宜永遠保持其法。每歲訂 開一小會。三年即開一大會。若其會員不限以耆宿。凡國語學校卒業暨諸學校之新進。其善一藝者。俟地方會員推薦許為會員。而必要稟報總督。其他雖不領紳章 者。有學識名望並高者。輒推以為會員。制定一徽章。交與各員以為標云(後略)。[10]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該會的會員並不限於「耆宿」(即舊士),而將國語學校及當時各種學校的畢業生—「新進」之士亦納入其中。

 

如此作法並不能單純僅視為擴大會員的資格而已,更可看作是這些鄉紳階層希望他們的子弟—受過殖民地近代學校教育的新進之士,日後能傳承家業,以確保 在新政權統治下維繫宗族勢力於不墜的一種變通手段。換言之,從揚文會召開的意圖以及各地鄉紳階層的回應之間,可以看出雙方皆對於這批新學教育出身的「新 士」有所期待。

 

於是透過揚文會的召開,殖民政府有效地獲得鄉紳階層們象徵上與具體上對日本殖民統治權力的承認和附和;同時另一方面,舊鄉紳階層亦藉此培養子弟為新 學之士,使其成為日後維繫地域社會和宗族勢力的新生力軍。雙方各取所需,也讓新學之士與「青年」的誕生有了直接的互換性和社會基礎。

 

*本文選自台大出版中心出版之《殖民統治與「青年」──臺灣總督府的「青年」教化政策》

 

application殖民地青年是統治體制的協力者?或是反抗者?本書自臺灣總督府教化政策的特殊視角切入,呈現殖民地歷史中清流與濁流難以劃分的複雜面貌。

 

臺灣總督府的青年教化政策意圖使臺灣人的子弟成為其殖民統治的協力者,賦予臺灣青年擔任「殖民地近代性」的仲介者角色,卻也同時孕育了反殖民的年輕 力量。本書旨在探討日本統治下,殖民地臺灣長達半世紀的殖民政策,如何形塑一特權化「青年集團」,並藉由近代化的「青年」概念,闡明其與殖民地社會之間的 互動和關聯。

 

「科舉造士」原是中華帝國科舉制度為國舉才之傳統;為了培育殖民統治所需人才,殖民政府透過1896年設立的臺灣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臺灣總督府 國語學校,將此傳統換骨奪胎,並移入近代國民國家的「青年」概念,作為殖民地學校教育與社會教化的先鋒部隊。此一「青年集團」的內涵,隨著臺灣社會情勢之 演變而變化,全島自主性的「臺灣青年」與地域社會的「官製青年集團」,在傳統與近代、統治與被統治之間,亦呈現多重的面貌。

 

作者簡介:

 

陳文松

 

日本東京大學總合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專攻博士,曾任教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東華大學,現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講授臺灣政治文化史、日治臺灣 史、區域研究。其研究領域包括殖民政策史、地域社會,以及日常生活(娛樂)史。著有〈從「總理」到「區長」:與日本帝國「推拖頑抗」的武秀才洪玉麟――以 洪玉麟文書(1896-1897)為論述中心〉、〈日治臺灣麻雀的流行、「流毒」及其對應〉等。

 

http://www.press.ntu.edu.tw/index.php?act=book&refer=ntup_book00778

 

[1]社 論〈揚文會〉,《臺灣日日新報》第495號(1900年1月9日)。該社論指出:「學歷與資產是評定中國種族階級的標準,對此兩者的尊重與否也是了解治亂 的依據,同時法律也是傾向尊重此兩者,特別是學者作為士人而受到世人的敬重」,強調敬重士人的風俗。然而,「總督府有鑑於此,領臺之初便設置了紳章規程, 以學歷及資產為標準授予紳章,以示對我輩的尊重。卻又在行政上,將各地有名望的學者拔除資產家之列,不任命他擔任參事官,也不任命他為街庄社長,藉以維繫 民心。自古以來,以士人階級為主所謂的學者,尚無法全面網羅,多數的士人坎坷困頓、窮死於草莽之間,此為本島的有志者所擔憂的地方,也是急切需要救濟之 處。」表達了希望揚文會能救濟更多士人的期待。

 

[2]會員谷脇虎之助,〈國語統一の必要より打算して臺灣語を最速に我が國語化せしむる一法に及ぶ〉,《校友會雜誌》第2號(1899年8月),頁5。

 

[3]會員谷脇虎之助,〈國語統一の必要より打算して臺灣語を最速に我が國語化せしむる一法に及ぶ〉,頁6-7。

 

[4]翁佳音,《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臺北:稻鄉,2007年。

 

[5]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頁197。

 

[6]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頁66。

 

[7]〈揚文謝辭〉,明治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揚文會臺北縣治下會員總代李秉鈞。《臺灣日日新報》第561號(1900年3月17日),漢文版。

 

[8] 1900年3月15日,〈後藤民政長官揚文會演說〉,《臺灣揚文會策議 全》(臺灣總督府,1901年),漢文版,以下同。

 

[9] 「嘗思國運肇興必先造士。作人雅化實賴賢才。蓋天生人才原以供一代之用。為上者誠能收人才以培國本。開士路以廣登庸。則凡學識兼優之士。自不至沉淪於草野 矣。(略)明治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揚文會謝辭〉,《臺灣日日新報》第562號(1900年3月18日),漢文版。

 

[10] 〈杯浮揚文〉,《臺灣日日新報》第562號(1900年3月18日),漢文版。

這才是高級外省人

 
敏洪奎 2015/05/14
 


有一部書名為《灣生回家》,描述的是出生於台灣日本子女自認是台灣人,戰後被遣返原鄉,多 年後仍依依眷戀台灣土地人民,到衰朽之年仍頻頻來台尋根懷舊......。人之是否高級,不在於是否擁有傲人學歷或高薪職位或經商有成,而是繫於是否存有 一顆純真善良,明辨是非之心。(資料圖片)

朱立倫率團出訪中國,是他擔任黨主席後一場重頭戲。在朱先生而言,自然希望此行全程風調雨順,不能出現意外突發事件,俾能最後畫下完美休止符。不料突有一位英國董氏全球金融公司董淑貞董事長,在台商座談會席間大發驚人鴻論,一時反成為參訪新聞焦點,搶走朱主席鏡頭。

依據報導,該董事長聲稱:「國共兩黨合作,不宜受台灣內部不同聲音干擾,否則會走不出去」,並鼓吹35萬聯姻人口應全家回台灣投票,支持國民黨云 云。該段發言真正驚人之處,是指稱,老蔣總統所犯最大錯誤,是沒將有漢奸思想台灣人殺光,並指控李蔡蘇三人都是漢奸後代。這番高論,在心神尚屬正常國人聽 來,或不免都有疑幻疑真之感。

這位董淑貞台商,除上述金融公司董事長之外,更擁有不少響亮頭銜。她是「世界台商總會」、「英國僑務委員會」諮詢委員,「世界自由民主聯盟」海外委 員,也是「馬英九世界後援會」副總會長,國民黨兩屆黨代表,以及彼岸中國的「中央統戰部海外聯誼會」理事、「江西省政協」海外代表,「全國台灣同胞聯誼 會」海外理事等職位。但試觀其人,實在不像有見識、有分寸人物,而居然能擁有中國和台灣如許多官方或半官方榮銜,也具見兩岸政府名器之濫。

董淑貞跡近歇斯底里言論,原不值得一駁,但朱主席行程中這段小插曲,仍頗有幾點饒有趣味,也值得深思之處。現即列舉如下。

1. 據世盟總會長饒穎奇表示,董淑貞是「在英國經商成功」。然而其人看來,也不很像精明生意人,不知她在英所經營是何種行業,又是如何成功致富,詳情可得聞 否?此外她擔任董事長的董氏全球金融公司,名稱氣派不小,其緣起又是如何?主要人員又都是何方神聖?公司又有無政治背景或幕後金主,為何推出該董淑貞擔任 董事長?

2. 我本人前此曾在《感謝尼泊爾》一文,質問所謂「世界自由民主聯盟」運作經費是來自何方。現據報導真像已白,該聯盟是外交部長年補助的非政府組織,本年度也編列約2900萬元補助,亦即由全國納稅人供養。

既然如此,國人應有資格查問,該聯盟所稱積極進行國民外交,其具體內容為何,又收到何等實質績效?聯盟歷年所領得外交部補助經費,又都是如何消化掉?其中人事費用又佔去多少,自總會長以次高級人員俸祿又是多少?凡此均可得聞否?

3 .饒總會長受訪時表示,原不知董淑貞擁有統戰部頭銜,是現今出事才知云云。但該聯盟延聘海外委員,是否也該先對其背景做一番了解?幸好董淑貞僅是統戰部理事,她若是伊斯蘭國亦即ISIS秘密成員,饒總會長本人生命安全都可能陷入險境。

饒總會長又云:約聘董淑貞,是意在期盼她協助在英國推廣自由民主工作,其說法也頗費解。英國原是近代民主政治發源地,國民也深具自由民主信念,不需 要台灣人去請經說法。若真有心推廣自由民主,就應把目標置於缺少自由民主,人民正為爭取自由民主奮鬥國度,不知總會長以為然否?

4. 前此自稱「高級外省人」者郭冠英稱台灣為鬼島,詆毀本國;又主張統一後須感訓台灣人若干年,其言論迅即受到官方嚴厲譴責,他本人也被免職。現今董淑貞怪罪 老蔣總統未曾大殺台灣人,其可惡更超過郭某,卻未見所謂黨政高層有何反應,不知是否攝於其人統戰部身分,其談話前一段又是主張國共合作,而惟恐稍有異議即 開罪上國?

董淑貞言論最堪注意之處,是所顯現對世居斯土台灣人的仇恨心態。就此而言,她之怪罪蔣總統以及濫指控別人是漢奸,正和郭冠英之「鬼島說」「感訓說」後先呼應,是深可駭異也難以理解心理現象。

當年共產黨席捲中國本土,能夠避難來台人民恐都有登上諾亞方舟之感,想來郭冠英、董淑貞輩的尊長也不致例外。到頭來為何反而對庇護自己的土地,包容自己的人民如此鄙夷仇視?恐怕這是一個無解之謎。

有一部書名為《灣生回家》,描述的是出生於台灣日本子女自認是台灣人,戰後被遣返原鄉,多年後仍依依眷戀台灣土地人民,到衰朽之年仍頻頻來台尋根懷舊,讀來令人鼻酸。再想想郭冠英董淑貞之流嘴臉,不免予人以「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之感。

另有一位外省人老兵鐘成禮,退役後在瑞芳國小擔任校工長達約24年,屆齡退休後又在校當守衛近20年。他一生存有積蓄約200萬元,未用以到對岸置 一嫩妻以娛暮年,也未帶回原鄉捐獻地方政府或接濟家族遠親,而是立遺囑捐贈國小作為校務基金。台灣土地收容了他,瑞芳國小也善待他,而他也以僅有的微薄積 蓄全數回饋。

鐘先生事蹟見於4月12日自由時報AA2版,讀來真不能不動容,也讓身為外省人者面上有光,這才是高級外省人。

人之是否高級,不在於是否擁有傲人學歷或高薪職位或經商有成,而是繫於是否存有一顆純真善良,明辨是非之心。就此而言,郭冠英、董淑貞輩和退役老兵鐘成禮,誰才是高級外省人?

〔 資料來源: 民報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辯論社等級的花招

 
鄭正博 2015/05/13
 

馬英九質問,如果他這七年做得不對,反對黨主席為什麼又要維持現狀?這種質問被自由時報的社論批評為貧嘴。如果只是個人一時的貧嘴倒也罷了,但七年來我們卻一再看到這種學生時代辯論社等級的花招,好像還沒有提升到更高的層次,真是國家的悲哀。總統本人貧嘴已經夠悲哀了,還重用許多類似的「人才」,這種現象我們還要再忍一年,日子真難過。

我之所以認為是辯論社的等級,是因為我曾經指導過雄中學生的辯論,所以對這類對抗熟悉。不過這可能是奧勒岡制,偏重個人的纏鬥能力,除了前述的貧嘴 策略,甚至也會挑對手一個無關緊要的錯誤,讓對手可能會慌了手腳等,都是常用的「爛招」。但後來南部推廣國會式辯論,就改換成團隊合作,而且特別強調不可 耍花招或陰招,否則不但不會加分還會扣分,就有糾正的效果。

我自己學教育,也喜愛哲學,就寧可鼓勵用國會制,比較能顯現學校裡學習辯論的教育意義,所以看到有人治國都用下三濫的手段,其實不齒。所以衷心希望教育界,辯論雖然是好教育,但馬政府式的應用確實是錯誤的示範,一定要扣分,才能避免再延續。

(作者為雄中退休教師,高雄市民)

一個劇場老導演的卑微請求

 
曾道雄 2015/05/13
 

松菸文創園區的權益爭議,市府、富邦和誠品近日來彼此的攻防,宛如是一場現代版的三國演義。人曰萬變不離其宗,但松菸早已背離了做為「庶民藝術家文創園地」的基本宗旨。當這片古蹟平地起了商場大樓,大家也只有上下交相利,藝術文化既無法作價格量化,當然就不可能成為大家心目中的主角。

藝術文化的表現,在時空交錯中,種類繁多,一般人大多只會讚歎那最後所呈現的美好作品,很少人能真正一窺藝術家嘔心瀝血的原初創作,以及他們不斷琢磨、實驗,汗水與淚水交織的排練歷程。

在這艱苦漫長的實作演練中,這些胼手胝足的藝術家所最迫切需要的,並不是那裝潢典雅的展覽館,或引人入勝的舞台,而是希望有個租金合宜的「工作 室」;尤其那些懷抱著唐吉軻德般狂熱的劇團、樂團和舞團,長年來,都像吉普賽人那樣,在到處紮營埋鍋造飯,甚或時而斷炊。他們急需的,也是要有個租得起的 「排練埸地」!

韓國的「三星集團」看來財大氣粗,但他們在韓國第三大城大邱興建了歌劇院,並附設完整的排練場,然後交給政府接手經營,他們培養出來的歌劇人才,足以和首爾國立歌劇院相抗衡。日本沖繩電力公司也與南城「蔗園音樂廳(Sugar Hall)」合作,提供當地音樂家排練場地,並舉辦國際音樂比賽,現在即將進入第二十個年頭。一九八九年,我在新加坡排練歌劇「天堂與地獄」,看到兩旁的排練廳同時也在排演馬來劇和印度舞。

松菸是年輕藝術家圓夢的文創園區,我們希望至少要謄出三個樓層的空間,作為實際的工作室和排練場,這是筆者身為一個劇場老導演,一項卑微的請求,況且這也正是你們設立文創園區的原旨。

「文創」兩字,或許人們可隨口之乎者也,但它總不該淪為商場買辦的「貞節牌坊」!

(作者為歌劇導演、音樂家)

不要再玩「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的遊戲了

 
史努比 2015/05/11
 

根據媒體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有點像是柯P上身,在5月6日的常務會議上「震怒」。他說,有一個公民要出國旅遊,緊急連絡人填了媽媽的名字,結果有關政府部門要求他提供材料,證明「你媽是你媽」。李克強說,拿著無關緊要的事情刁難民眾,這是個「天大的笑話」。

馬英九玩「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的遊戲,樂此不疲。(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其實馬政府也在玩著「證明你媽是你媽」的遊戲,只不過他們玩的題目是「如何證明沒有是沒有」,不是嗎?總統大選都還沒正式開打,就看到某人整天說 「九二共識是兩廂情願」、「九二共識已存在23年」、「九二共識是捍衛主權的最好模式」、「沒有九二共識,沒有現狀」,再不就是追著民進黨問:我們有九二 共識,你們有什麼呢?前兩天還喜孜孜的拿著文件說:這個東西,李某人有簽名哦!

九二共識:有?嘸?

九二共識,先不談內容。參與1992年香港會談的已逝大老辜振甫在回憶錄中表示,當時沒有達成共識。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和陸委會主委黃昆輝說,沒有共識。曾任陸委會副主委的馬英九自己也曾說,兩岸會談「功虧一簣」。

所謂九二共識,真正的命名應該是「2005國共共識」。為什麼?因為九二共識是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自己承認,在2000年4月28日,也就是政權交 替前基於「善心」而「發明」的名詞。從這一天起,九二共識突然從沒有變成有了。但是我們要注意,在2000至2005年之間,北京從來不曾承認有什麼九二 共識。然而在民進黨執政的背景下,中國也慢慢覺得,這個名詞用來牽制台灣政府好像也蠻好用的,於是在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中時,首度提了這個名詞。 接下來,某些美國前官員和學者因為只想要兩岸之間波平浪靜,再不然就是拿了好處,你們說什麼也就什麼了,也跟著說有九二共識。

中國是如何利用九二共識同時牽制國、民兩黨,讓九二共識成為一個走不出台灣的概念,這個大家都很清楚了。

這些發展的結果是,民進黨陷入了一個超級大的「三人成虎」困境。用新聞學上的例子來說明,當一個、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人都說,森林裡有一棵樹倒了,那棵樹究竟倒了沒有?當身邊的人都說有九二共識,你要如何去證明「沒有是沒有」?

只有我能維持現狀

相同的邏輯,可以延伸到國民黨如何回應民進黨提出的「維持現狀」。馬英九故意裝可愛的說,「民進黨說我親中賣台,又說要維持現狀,難道是要維持親中 賣台的現狀嗎?」這同樣是在玩文字遊戲,而且有自婊的嫌疑。馬真正的意思是說,現狀只有國民黨得以維持;無論民進黨怎麼作,都無法維持現狀。

但無論如何,從一年到頭在作的兩岸關係民調,就可以很簡單的判斷什麼是台灣人想要的現狀,那就是:兩岸實際上是國與國的關係、不接受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希望台灣與中國交往,但不能以犧牲主權與民主自由為代價。

現狀是變動的,也需要被定義。我們目前至少知道的是,馬政府的現狀,和民進黨的現狀、台灣人民想要的現狀,都已經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從馬英九在 10日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依然不改其色的堅稱,國民黨主政下的兩岸交流帶給台灣更好的經濟與未來,就可以知道他自我催眠的意志有多麼堅強,因此糾纏在 現狀的爭辯,同樣會陷入「證明你媽是你媽」的荒謬。

真正的重點:一中和人民幸福

其實,國民黨真正應該作的,已經不是在「九二共識」和「維持現狀」上玩文字遊戲,而是正視由馬英九起頭、而且很可能要由朱立倫承繼的一中論述,已經由聲稱的「一中各表」往「一中框架」,再往「兩岸同屬一中」傾斜的趨勢。

兩岸同屬一中,不能只單純視為兩岸人民或政府的一種政治意念,而是具有法理上的後座力。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日前不小心講出事實:「一中」說法會讓人誤 以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他的說法不僅直接戳穿一中各表的虛假,也直指問題核心──長久以來,美國的一中政策之所以從來未曾、也不敢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的一 部份」,是因為如果承認,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基礎。兩岸同屬一中的說法,形同將台灣問題限縮為中國的內政問題,因為一中的「中」指 的就是PRC,而絕不會是ROC。世界各國的承認一中,只不過是為了應付中國,而非真心相信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換句話說,馬與朱為箝制民進黨的說法,是從根本上危害了國家的未來,而且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形勢。

最令人擔心的是,由於媒體清一色聚焦於兩岸議題,以及國民黨堅持打兩岸牌,2016總統大選將再度被許多煞有介事卻毫無意義的兩岸口水淹沒。真正攸 關2300萬人民幸福的經濟、財政、長照、食安、能源議題,將被拋在一邊。選民需要的,是一個能像媽媽一樣照顧國民的好政府,而不是「你要如何證明你媽是 你媽」。

中國學者評PTT不理性 鄉民:跟中國人理性 那你就輸了

 

週五 2015年05月08日, 1:09 下午【點此取得本文短網址】

 

 

 

 

作者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Gossiping
標題Re: [新聞] 台PTT不理性言論 嚇傻陸學者
時間Fri May 8 09:31:51 2015

 

※ 引述《if2 (祈福兔)》之銘言:
: 台PTT不理性言論 嚇傻陸學者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8000909-260301
: 去年的太陽花學運、加上國民黨地方選舉大敗,大陸研究台灣的學者也開始
: 正視年輕人的心聲,到臉書、PTT或新聞評論上傾聽年輕人的聲音,沒想到
: 充滿偏激與不理性的反中聲浪,讓大陸愈來愈憂心,如果坐視不導正,恐造
: 成意見分歧越來越大,兩岸朝和平發展之途愈來愈遠。
: 新聞網路化讓不少媒體為了追求點擊量,大量使用聳動標題或刺激言論來吸
: 引眼球,但卻壓縮到理性論述的空間。
: 專門研究台灣政治媒體生態的大陸學者就提到,台灣現在的輿論導向非常可
: 怕,尤其是大量錯誤資訊的網路文章,形成非常不理性的力量,讓年輕人加
: 深對大陸的誤解與排斥,網路讓溝通成本變低、也更即時,但雙方卻仍難以
: 真正好好溝通。
: 像是他們到PTT上想瞭解台灣年輕人的想法,卻被大量不堪入目的謾罵嚇傻
: 了,即使想平心靜氣來好好溝通、討論,但偏執、充斥的不理性的言論,讓
: 他們也不想再繼續看下去,可是大陸學者擔憂的是,沒有一個能理性討論的
: 社交平台,對未來兩岸溝通是很大的障礙。

 

身為一個學者, 目光如豆. 不去探究問題的成因, 而在抱怨最後的表象. 而且
還是一種非常膚淺的認識.

 

我看大陸跟臺灣的討論, 並不是一天一夕, 也不是從 ptt 開始的, 早在臺灣
郵網和新聞組的時代, 我已經在看了. 當年的香港, 還差不多是清一色「反對
臺灣獨立」, 「中國必須統一而且強大大家才有幸福」的時代, 走了二十年,
去到今天差不多香港已經走向完全相反的陣營裡.

 

那個是一個剛剛臺灣才渡過完被人飛彈恐嚇的時代,

 

而初期大家還有那種所謂的「網絡禮儀」, 也就是大陸和臺灣人, 大家明知對
方和自己不同, 保持克制, 希望透過討論去達致一個大家都理想的結果. 是的
, 初期就是那樣的理想國. 相對於香港人厭惡文字, 厭惡討論, 野蠻暴烈 (即
使我是香港人也不否認) 的個性, 當年的臺灣人和大陸人的討論, 是比較人模
人樣的, 是從那時候開始, 我認為臺灣, 甚至大陸, 中上層是比較文明的.

 

而慢慢改變這件事的, 是甚麼?
很遺憾, 是五毛黨.

 

大陸的防火長城慢慢建立, 然後也不斷的向外派出五毛黨, 初期那些理性討論
的臺灣人, 被五毛黨圍攻, 針對個人抹黑. 然後那些願意和他們友好的大陸人
, 我發覺也開始在某一天襟聲, 不然就是立場突然改變, 不然就是突然沉默.
我不去猜度他們背後發生了甚麼事, 但是知道有些人有被請過了去「談話」.

 

不合邏輯, 自我矛盾, 恐嚇型, 或者說到最後「這世界最重要就是拳頭」型的
討論, 這些東西理性嗎? 那些「網絡評論員」, 到底花了多少的努力和錢, 去
製造這些東西?

 

不斷的污染和入侵網絡, 將一開始那些想要透過一起打算在網絡建立一個溫和
, 自由, 理性的未來的人, 完全都打擊殆盡. 以資金控制傳媒, 以及各個討論
區, 佔據管理員位置, 那也算了. 只要成功佔據, 那套「我有權力我最大」,
「我有錢我最大」, 「我有拳頭我最大」的說法, 就會在得到權力之後全部的
露出來.

 

為了鬥倒別人. 所說的話不堪入目, 欠缺對人的基本尊重, 我看了太多了, 我
沒有說話, 但我全部都紀錄了下來, 我知道這些污穢的證據, 必須暴露在未來
二千年的人類面前, 看看權力為了控制網絡, 可以拿人民辛苦交的稅金, 做得
這麼的低級, 這麼的噁心, 這麼的違反道德. 作為網絡時代的先民, 必須把這
些證據傳給子孫們, 讓他們警剔, 縱容這種權力產生有怎樣的惡果.

 

也不要只怪下層, 上層又好得了多少? 那個國家曾經是謙虛的, 是一個想要學
習文明的國家, 去到今天, 已變得驕傲, 想要透過「實力」去扭曲真理. 把大
家追求的「政府也遵守法律」的法治, 扭曲成為「政府嚴格以法律對沒權力的
人」的法制, 至於曾經說過香港二零零七年之後, 政制由自己決定, 變成了由
中央政府決定. 最後去到今天, 將「普選」也扭曲成「你只有權投票, 沒權選
擇你可以投誰」.

 

不合邏輯, 指鹿為馬, 濫用權力, 以暴力對抗真理, 對於平民用間諜戰, 最後
的結果是怎樣?

 

臺灣的確是變了, 變得學會對於大陸來的一切都不信任, 但是我體諒這種所謂
的「不理性」, 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當只要你展現一絲的信任, 最後的
結果都是被背叛, 滲透, 毀約, 而你只要展現一點善意, 有著情誼稍為扶助一
下, 到他的力量強大, 回復健康時. 卻是一頭想要吃掉你的豺狼, 把你的一切
都吃掉, 因為他認為, 這是他應得的. 並以大量來陰的, 陰謀, 煽動, 嫁禍,
收買, 充淡的間諜手段, 力求擴張權力, 而有了權力不僅不會達致文明與道德
, 反而只會追求永恆的統治和擴張.

 

那麼, 臺灣有甚麼選擇? 臺灣的反應是一種抗體, 一種知道這樣才能夠避免被
迷惑和統治的抗體, 一種自然的結果, 你做了這樣的事, 臺灣就必然有這樣的
反應, 天天喊打喊殺, 說「我們不需要你的人只需要你的島」, 天天說你們玩
完了, 天天說我們終將統治你們, 天天說你們不喜歡被我們統治就滾, 再不斷
收買你的權貴, 不斷滲透更多的間諜.

 

他們認為這些行為, 這些話, 真的可以不用付出代價? 臺灣人如果在這時候還
甘心接受, 溫文儒雅, 那麼臺灣人真的是蠢過隻豬了. 你自己突破了這麼多的
道德界限, 破除了這麼多次的信任, 原則, 就只是因為你相信權力與力量的絕
對性, 那你換來的, 就是絕對的排斥和不信任. 怎可能一開始的時候, 想不到
這樣的結果?

 

毛主席也引用過, 哪裡有壓迫, 哪裡就有反抗.
可是做的時候這兩句話就被丟到坑裡去了.

 

天理昭昭, 因果循環, 一天那個控制, 同化, 統治他人的欲望不除, 就只會引
領去更多的憎恨與被全世界排擠的地獄之路而已, 再怎樣友善的人, 在被這樣
傷害了多次之後, 都會失去信任的. 臺灣只有兩個可能性, 因為一堆違反真理
自相矛盾的話語, 而陷入混亂和內鬥, 或者, 全面對抗中國大陸, 沒有第三種
, 無法變成「全面同情中國大陸」的. 所以大陸再怎樣努力去拉攏臺灣, 臺灣
只會變得分裂, 混亂.

 

不是臺灣人不想親近, 我看過很多地方, 其實臺灣人很容易就和大陸人親近起
來. 只是這種親近很容易就被利用為統治的手段, 不之後, 臺灣人就出現了戒
心, 最後連那些友善也必須收起來了, 甚麼是理性? 理性就是, 你就算是怎樣
的好人, 對一群隨時想要統治你的人友善. 不然你就會成為東郭先生, 因為善
良, 被利用而遭劫難.

 

所以, 臺灣人這反應理性透了, 但不要認為臺灣人是真的不能談, 像我是香港
人, 以及這裡好幾個大陸人, 即使立場和臺灣迴異, 在這裡發現也不會被立即
說要滾出去的.

 

明明一堆大陸網友在這裡也沒有被噓, 只要他說的話是平實, 自重, 平等, 既
沒有自卑也沒有自大, 就抱著初衷那種互相解決問題, 看看怎樣共存下去, 和
平體面的活過這個時代. 那麼, 大陸網友在這裡的生存, 其實沒有任何問題.
這裡很多大陸網友可以作證, 而且我知道有一些大陸網友在這裡也很受歡迎的
, 至於那位學者, 他被噓了一次, 不僅不檢討自己, 還直接說別人「不理性」
, 他有沒有搞清楚, 賓主有別, 當客人, 就應該客氣?

 

連這也沒搞懂的人, 不是學者, 很遺憾, 哪怕讀再多書, 何理性之有?
嫌臺灣人不夠傻, 看到你的學者身份, 就以為你口臭也會比別人的香?

 

不, 誰是真誠的對待臺灣人, 誰只是來發洩自己的統治欲念的, 臺灣人會感受
得出來, 問問自己內心, 想的是甚麼吧.

 

真的要處理這種問題, 就要問那些僱用「網絡評論員」的人, 可能對他們來說
這只是「創造就業」, 但他們知道這會為他們國家的未來, 製造多少不信任與
敵人嗎?

 

他們應該沒意識到吧.

 

 

光輝歲月 – 你覺得我做 RPG 會有甚麼劇情?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
想要知道下去的話點個 like 跟進看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1048713.A.4CD.html
※ 編輯: chenglap (42.98.221.192), 05/08/2015 09:33:21
推 meowmeowgo: 頭推 05/08 09:33
推 Golf19: 跟中國理性你就輸了! 05/08 09:33
推 wasijohn: 好文必推! 05/08 09:33
推 lumimi: 說的甚好 05/08 09:33
推 dearjohn: 你看董淑貞女士的發言,就知道哪邊才是不理性的言論。 05/08 09:34
推 takase: 網路維穩也只是炒短線的思維,長期來看是共通信任的崩潰 05/08 09:34
→ takase: 不過這跟PTT的case又不太一樣就是… 05/08 09:34

 

我在 ptt 初期是沒有發文的.

 

因為我作為香港人, 文化以及立場跟你們臺灣人, 有很多的不同. 所以, 我
單純就只觀察, 你們是個怎樣的文化, 你們面對怎樣的問題, 然後, 我才開
始說話. 因為我是外來者, 我很清楚這一點, 而很多人, 不清楚. 他們分不
清哪裡是外地, 哪裡是自己的家, 用自己的家的態度走在外地.

 

※ 編輯: chenglap (42.98.221.192), 05/08/2015 09:36:29
推 FIRZEN45: C大好文 05/08 09:35
推 wasijohn: C大真的很棒 ! 05/08 09:35
推 Myfun: 小朱子:兩岸同屬一中。謝謝! 05/08 09:35
推 OochunoO: 05/08 09:36
推 inanna38: 推 05/08 09:36
推 bforest: 推 05/08 09:37
推 sinnerck1: 推 05/08 09:37
推 speedup1104: good 05/08 09:37
推 Riya520: C大推 05/08 09:37
推 lee988325: 先推再說 05/08 09:37
推 turbomons: 好文 05/08 09:38
噓 ilyj2012: 原PO活在平行世界? 05/08 09:38

 

討論的態度就是人身攻擊嗎?
不同意的話, 拿你的論點出來回應我.

 

否則我回你一句「你活在陰曹地府」有意義嗎.

 

→ ilyj2012: 網路上罵最兇的明明是深綠臺獨那幫人 甚至皇民 05/08 09:38
推 ams9: 這篇將中國憤青對台意見整理得不錯 05/08 09:39
→ ilyj2012: 你卻怪罪大陸的憤青?? 另外,憤青=/五毛 05/08 09:39
推 Nobody001: 05/08 09:39
推 LiuSky: 中國人和台灣人討論態度的改變我倒覺得只是世代交替有關 05/08 09:39
→ ilyj2012: 看的你這篇 真是理解了甚麼叫屁股決定腦袋 05/08 09:39
推 Xenogamer: 他就是沒啥料沒辦法反駁你才人身攻擊阿 05/08 09:39
推 nepenthes7: 近期狂抹黑PTT+大陸學者 他們真的怕了XD 05/08 09:39
推 k33536: 初期只單純觀(選)察(邊) 05/08 09:40
推 kipi91718: 推 05/08 09:40
推 sandiato: 來自平行世界的噓文 05/08 09:40
推 tarzanboy: +1 05/08 09:40
推 jimmy5670: 有深度 05/08 09:40
→ LiuSky: 80年代出生的經歷過六四 也經過中國80年代相對開放的政治 05/08 09:40
推 pasaword: 領五百的就只有這種程度 05/08 09:40
→ ams9: ptt真的太不理性 呼籲中國政府快封了它吧 05/08 09:41
→ LiuSky: 氛圍 因此他們在民主制度上和台灣同世代較能取得一致 05/08 09:41
推 ymx3xc: PUSH 05/08 09:41
推 taimu: 理性給推 05/08 09:41
→ LiuSky: 但是90後開始沒有六四的記憶 生長在中國高速增長但政治討 05/08 09:41
推 soria: 他應該去天涯看看自己人有多理性啦 05/08 09:41
推 Habanero: 真是篇該M的文…… 05/08 09:41
推 yeary2k: 推 05/08 09:42
推 liehen: 推你 05/08 09:42
推 skyringcha: 原po不要跟某些人計較,這裏很多大陸跟台灣的白x 05/08 09:42
推 ga023630: 中國人 VS 香港人 理性程度 在這篇高下立判 05/08 09:42
推 j0928875963: 推 05/08 09:42
→ LiuSky: 論相對封閉的年代 而台灣八年級則是生下來就長在民主時代 05/08 09:42
推 victoryman: 推 明明就有不少中國人發的文章被推爆 05/08 09:42
→ LiuSky: 導致兩岸新一代的認同差異越來越大 05/08 09:42
噓 p1ayouro1e: 戰最兇的就是憤青 不是一直噓文就可以改變事實 謝謝 05/08 09:42
推 yoyosunmoon: 推 05/08 09:42
推 cloudin: 推 05/08 09:43
推 a1122334424: 賽局 05/08 09:43
推 ERT312: 戰最凶的就是那些噓的 05/08 09:44
推 divingwolf: 05/08 09:44
推 syo0093: 中國國民黨的黨工還沒上班?? 05/08 09:44
推 whalebaby: C大中肯啊! 05/08 09:45
推 MasCat: 幾霸昏 05/08 09:45
推 DOGGYBEAR: 幹這篇好中肯 偏辟入裡 被婊過就不會笑臉迎同個人啦 05/08 09:45
推 nomorepipe: c大必須推 05/08 09:45
推 justadog: 從這篇文章感覺到您對中國深刻的憤怒 05/08 09:45

 

不是.

 

你見我願意免費把民國無雙做出來, 難道這是一個厭惡中華文明的人, 能做
得出來的遊戲嗎? 而且我也做了簡體版, 也很喜歡和大陸的玩者交流, 鼓勵
他們, 有時我也會支援一些窮困的玩者, 連錢也送過了. 我並不討厭中國,
無論別人怎評論我這句話, 我都必須承認, 我並不討厭這個文明, 而且喜歡
這個文明底下的人.

 

只是在這片土地上, 那個扭曲的思想, 對定義的侵擾, 卑劣的行為, 霸道的
統治秩序, 以及對真理的違背, 這些事情, 我是無法接受也不會因為我喜歡
中華文明, 而同時接受.

 

真正會令我憤怒的, 是接受這些東西, 隨其污染人類原本高貴靈魂的墮落.
我喜歡的中華文明, 並不是為了權力和統治, 把這些擺到一切之上的東西,
我喜歡喝茶, 喜歡漢字, 喜歡詩句, 能畫水墨畫.

 

卻討厭權術, 討厭霸道, 討厭削平人的差異性.

 

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讀者投書】陳鴻達:台電為何供電吃緊?您我大吃一驚!

 

 

天下資料(邱劍英攝)

日 前核三廠發生火警後,台電公司表示供電吃緊,恐有限電危機。台電企圖將原因歸咎於全台有半數核電機組目前處於停機狀態,使得備轉容量大幅下降,暗示核電機 組對台灣供電的重要性。事實上台電目前供電最大的問題是有大量老舊、效率低落的火力發電廠。這些電廠若能早日汰換,不但對供電穩定,對台灣的空氣品質都有 很大的改善。

目前台電現役火力發電機組中,有16部使用時間超過30年,總裝置容量662.5萬瓩(超過五個核一廠的裝置容量)。(詳如表 一)以林口與大林電廠為例,使用時間甚至快達半世紀。由於火力發電機一開機使用後,機組便開始劣化,效率便隨著使用時間而下降。這也是為什麼台電火力發電 廠的效率與世界各國相比有一段落差,相同燃料投入,發出來的電卻比別人少的原因。

表一:台電現役30年以上老舊電廠一覽表

電廠名稱發電機裝置容量商轉日期
林口電廠一號機30萬瓩民國57年7月
林口電廠二號機30萬瓩民國61年3月
大林電廠四號機37.5萬瓩民國61年12月
大林電廠五號機37.5萬瓩民國62年10月
大林電廠六號機50萬瓩民國64年10月
協和電廠一號機50萬瓩民國66年1月
協和電廠二號機50萬瓩民國66年12月
協和電廠三號機50萬瓩民國69年3月
協和電廠四號機50萬瓩民國74年8月
興達電廠一號機50萬瓩民國71年9月
興達電廠二號機50萬瓩民國72年12月
興達電廠三號機50萬瓩民國74年6月
興達電廠四號機50萬瓩民國75年4月
通霄電廠號複一號機25.8萬瓩民國72年3月
通霄電廠號複二號機25.8萬瓩民國74年3月
通霄電廠號複三號機25.8萬瓩民國75年3月

資料來源:台電網站

目 前台電火力發電廠的機組,大致上可區分為燃煤機組、燃油機組與燃氣機組,其平均熱效率分別為35.7%、31.9%與43.9%。不但遠低於全球效率最佳 的國家,甚至還在全球平均數之下。(詳見表二) 再以個別機組為例,目前台電效率最高的是大潭天然氣複循環機組,其熱效率為49.7%。但此類複循環機組,國際最新機型的效率已經超過60%,平均值也有 51.7%。

表二:台電火力發電廠效率與全球比較

 燃煤電廠燃油電廠燃氣電廠
全球平均效率35%40%48%
效率最佳國家的平均法國43.2%南韓45.8%英國53.2%
台電平均效率35.70%31.90%43.90%

資料來源:1.能源統計手冊102年;2.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fossil power efficiency and CO2 intensity–update 2014, ECOFYS

過 去台電過度期待與仰賴核四廠,因此較無心於老舊火力發電廠的汰新。這些老舊電廠的年齡讓國人大吃一驚,低效率也讓自詡早已邁入已開發國家的台灣不好意思。 現在核四停掉後,台電是該加把勁汰換這些老舊機組了。若能加速將這些老舊機組汰換成天然氣複循環機組,或是超超臨界的燃煤機組,除可減少未來歲修時間,供 電亦將更穩定,而溫室氣體的排放亦將大幅降低。此外目前台電火力發電後的廢熱,幾乎都未再利用,並排到海洋對環境造成負面衝擊。但許多國家早就對這些廢熱 加以利用,使整個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到70-80%。這些廢熱可以用來支持區域供冷供熱系統,不僅能提供熱水或蒸氣,也能提供冷氣空調。

(作者為立委李應元辦公室主任)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感謝董媽媽 拆穿「不在籍投票」詭計

 

 

民報社論 2015/05/08

 

自從中國國民黨去年底九合一大選慘敗,新任主席朱立倫主動拋出修憲議題後,憲改列車終得以啟動。立法院遂組成修憲委員會,並召開10場公聽會。其中 4月20日由中國國民黨籍呂學璋委員主持,針對該黨主張18歲公民權綁不在籍投票,一起納入修憲之提案進行討論。與會多數公法科班學者,甚至包括立院中國 國民黨團自己推薦的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廖元豪教授,也清楚闡述不在籍投票牽涉法律層面問題,不必納入憲法規範。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國民黨毫不理會學者忠 告,一意孤行地以「擴大全民政治參與」為由,堅決主張18歲公民權與不在籍投票必須配套實施, 並宣稱若只有18歲公民權,就失去全民參與意義云云。

回顧歷史,不在籍投票在我國從1991年2月以來即成為頗具爭論性的法律議題。迄自2014年12月,不管是公法學界抑或政治學界,在這長達23年 又10個月的漫長光陰裡,有關我國應否導入不在籍投票制度,一向俱屬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及公民投票法等法律層次的辯論。直到最近幾 個月,這個法律層級課題才「突然」躍昇至憲法位階,且成為國民黨認為本階段修憲應該積極推動入憲的重點。究竟國民黨在玩什麼把戲?所幸有賴英國董氏全球金 融公司董事長董淑貞女士(董媽媽)在日前台商座談會中的精闢剖析,真相方以大白。

中國企圖驅動台商返台投票,進而左右台灣選舉結果,這種統戰伎倆早已不是秘密。但由於選民必須返回戶籍地投票,由於台商大多搭乘飛機返台,動員人數 有限,再加上台商各自回歸戶籍所屬投開票所投票,根本無法從投開票所開出票數進行監票,因此影響選舉效果尚屬有限。根據董媽媽統計,兩岸聯姻眷屬選票逾百 萬票,這個龐大的百萬台商眷屬投票部隊若要返台投票,進而讓國民黨逆轉得勝,以上障礙勢必要予以排除。而看似方便並擴大選民行使公民權、百利而無一害的不 在籍投票,便成為箇中成敗關鍵。一旦不在籍投票付諸實行,百萬台商眷屬投票部隊只要在法定期間內將投票所移至鄰近中國的金門、馬祖行使,本來只有少量、零 散、坐飛機的空降傘兵,將變成由特定人士帶隊、龐大、搭船登陸的陸戰部隊。再者,由於這些台商前往的投開票所勢必侷限於數個特定區域,且與當地選民不成比 例。於是這些返鄉投票台商的政治選擇立刻無所遁形,未免事後遭受不利益對待,屆時只有配合層峰指示投票的餘地。

以上推論並非架空的假設,相關修憲案早已在4月8日由中國國民黨籍吳育昇委員等33人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及第四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連 署提出。該修憲案一方面刻意強調不在籍投票的正當性,接著又虛情假意地宣稱「明文排除我在大陸地區公民之外國不在籍投票之實施」。最後,圖窮匕見,「至我 在大陸地區公民返國後,依法於國內實施不在籍投票,則不受影響」。董媽媽以慈善家之姿,潛伏敵後、孤身犯險。今適逢國共靠攏,台灣面臨存亡危急時刻,其以 「百萬台商眷屬投票部隊如何登陸、進而逆轉選舉」之警語,巧妙拆穿「不在籍投票」的詭詐算計,堪稱智勇兼備。爾來各界對其嚴詞撻伐,實未盡公允。爰作此 文,以為嘉許!

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周一專欄】王盈勛:是誰偷走你每個月薪水袋裡的一萬五?

 

 

天下資料(邱劍英攝)

台灣人的薪水、長達十六、七年的時間停滯不前,原本在我們後頭的韓國人,早已超過了我們,這是很多人都已經知道的事。至於原因呢?經濟成長趨緩,政治人物執政不力,是很多人視為理所當然的答案。

這 些可能都是事實,但有時,事實也有可能掩蓋另外一些事實。比方說,韓國超越了我們多少?2014年,台灣的人均GDP為22597美元,韓國則是 28100美元,台灣的人均GDP,約為韓國的八成。再看另外一項數字──受薪者的平均月收入,各項統計雖略有落差,但也相去不遠,台灣人的平均月實質收 入約在45000之譜,韓國則在75000台幣的水平,台灣工作者的月收入約為韓國上班族的六成。

這也就是說,落後與停滯固然已是事實,怎麼個落後法也是大有文章──如果台灣的薪資水平落後韓國的程度,跟我們的人均GDP落後程度是差不多的,這表示台灣的平均薪資至少也應該有六萬的水平(韓國人的八成),比目前高上一萬五千台幣左右。

再 從自己跟自己比來看,雖說成長趨緩,但趨緩仍是一種成長,台灣的人均GDP,還是從1999年的13819美元,成長到去年的22597美元,漲幅 63.5%。但在同一時期,平均薪資只從43037元,上升到47300元,漲幅僅8.6%。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平均薪資漲幅能跟人均GDP同步,理 論上來說,台灣人的平均薪資可達70365元,比現有平均薪資高上27000元以上。

馬總統的633政策,幾乎已確定成為泡影,但我們若對比來看,三萬美元的人均GDP,距離去年的22597美元,也不過7千多美元之譜,如果過去15年間我們的人均GDP增加了8千多美元,平均薪資卻只提高了4千多塊台幣,這樣的三萬美元目標,又有什麼值得追求的?

前 副總統蕭萬長說,我們應該先追求成長,再來談分配與公平正義的問題,但眼下的事實卻是:如果當前趨勢不變,即便3萬美元的國民所得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真, 台灣的受薪者約莫也只能有五萬月薪的期望值,但若我們的分配正義能有韓國的水準(請注意,這可不是什麼北歐社會主義綺想),當下月薪期望值就可達6-7萬 元之譜。試問,為何成長是比分配正義更重要的問題?

中研院經濟所的林常青、張俊仁研究員與清大經濟系盧姝璇教授的研究便發現,台灣的勞動與資本所得分配(生產出一項產品,出錢跟出勞動力的人各分到多少利益的意思),勞動所得所分配到的比例的確在下降當中,而且降幅是亞洲四小龍之最。

那 麼,為何台灣的勞動所得佔比節節下滑呢?可能的原因非常複雜,但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勞動力在生產要素的重要性與貢獻度與日遞減,市場演化的結 果,自然在所得分配中的份額越佔越低。如果是這種情況,或許我們可以說台灣的勞動者是「咎由自取」;其二則是,全球分工體系、政策與企業的發展,讓勞動者 在與資方協商談判薪資的過程中,處於結構性的弱勢地位(比方說,在自由化政策之下,資本總是比勞動力更具有可移動性,跑不了的人,很難有什麼談判或威脅的 空間)。

去年勞動部委託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所做的研究,則是讓前者的可能性大為降低,辛炳隆的研究指出,台灣的勞動生產力指數近20年來 都呈穩定上升的趨勢,從41上升到99,但勞工報酬分配比率卻是逆向從53%下滑到民國101年47.59%,遠低於日本60.6%、韓國71.8%,美 國63.7%、以及德國的68.5%。

如果問題的答案,更接近前述的後者,那麼,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事?這一點我們還很難有個清楚的答案,但是現階段,我們至少應該認清以下三點:

1. 別再相信什麼「台灣人越來越仇富」的說法了──台灣根本對有錢人相當好,比多數國家還要好;

2. 別再相信「把餅做大,所有人都有好處」的說法了──餅越大,你分到的越少的事實,不是擺在眼前了嘛?

3. 別再輕信「打破制度與既有秩序,經濟就會受到影響,所有人都將受害」的說法了──如果台灣的勞動生產力沒有問題,不就是這套制度與秩序,鞏固了這樣不公不義的經濟分配結構?

乳酪不夠吃,有可能是乳酪收成不好,但也有可能是有人偷走你的乳酪。我們都很清楚前者,卻往往忽略了後者。

【插畫】教育部課綱「微調」:讓小石虎唸熊貓族的課本長大

 
 
 
 

 

1891371_823357501076348_3964434366393874172_o

那就不要過年了吧,端午中秋也可以取消了,放個屁假,遇到連假還小確信

  •  

    灌輸民族認同跟採用的習俗有和直接相關,那元旦也不要放假,大家不要修周休二日,因為這些都是西方引進的文化,並非所謂「大中華文化」的常態。
    話是不能這樣說的

  • 顯圖

    說得好 ! 那你就別取英文名字了,你是西方人 ? 萬聖節,聖誕節,1月1日別跨年,請問你有宗教信仰沒 ? 不准信佛教 ! 基督教 ! 天主教 ! 回教 ! 你只准信道教,對了~網路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請您停止使用網路。做不到 ? 那你放什麼屁 ?

  • 請問國家認同跟文化認同有啥關係?
    日本也過聖誕節情人節
    日本有變成神聖羅馬帝國嗎?
    不過確實只過陰曆年而不過原住民族各族的年是很奇怪
    我主張各個原住民族的慶典都要個別慶祝